1) Literature cause
文学事业
4) Cultural undertakings
文化事业
1.
On the Relation between Cultural Undertakings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论文化事业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2.
Research on the Current Development of Cultural Undertakings in UAE;
阿联酋文化事业发展现状研究
3.
Cultural industries and cultural undertakings are 2 main fulcrums for socialist cultural construc- tion as well as the basic element and key battleground for the strategy of culture development.
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是进行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两个主要的支点,也是文化发展战略的基本内容和主攻方向。
5) cultural cause
文化事业
1.
The distinction between the cultural industry and the cultural cause lies in the four aspects: the aim orientation, the main body, the operative way and the fund resource.
区分中国的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主要以四个方面为依据,即目标取向、主体、运作方式和资金来源的不同。
2.
The metamorphosis of China′s cultural cause into a cultural industry has its deep social and economic roots: the socialist market economy has laid a sound foundation for the rise of China′s cultural industry;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advances has given a boost to its formation; reforms in cultural realm have been conducive to its development and construction.
中国的文化事业向文化产业的转化有深刻的社会历史背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为文化产业的出现奠定了基础;科技的发展促进了文化产业的形成;文化领域的改革促进了文化产业的发展和建设。
3.
Recently,the cultural cause in Changchun has developed considerably,but there are still some weak points such as inconvenience in systems,lack of talented people,insufficient funds and unreasonable development of cultural enterprises,etc.
近几年,长春市的文化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仍然存在着许多薄弱环节,如体制不顺、人才短缺、经费不足、文化产业发展不合理等。
6) Cultural career
文化事业
1.
Cultural field is divided into cultural career and cultural industry.
文化领域可分为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两个方面 ,文化体制改革要按照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特点和规律 ,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
补充资料:"为艺术"的文学
"五四"文学革命后,出现的一种文学思潮。新文学运动初期,各种文艺社团纷纷成立,其中有些团体受到流行于欧洲19世纪末法国戈蒂埃所倡导的"为艺术而艺术"的主张和英国作家王尔德唯美主义美学思想的影响,曾一度具有唯美主义倾向或提倡过"为艺术而艺术"的文学。
1921年 7月成立的创造社,在前期文学活动中崇尚浪漫主义和唯美主义。其发起人郁达夫在1922年8月1日出版的《创造》季刊第1卷第1期上,译载被视为唯美主义宣言的王尔德的《杜莲格来的序文》;另一发起人成仿吾则在1923年5月20日出版的《创造周报》第2号上发表《新文学之使命》一文中,有"除去一切功利的打算,专求文学的全(Perfection)与美(Beauty)"的表示。1922年成立于上海的浅草社(1925年成立的沉钟社前身),也被称作一个"为艺术而艺术"的团体,主要成员有林如稷、陈炜漠、陈翔鹤等。1923年在上海成立的弥洒社则被称为继创造社崛起的"为文学的文学的一群",主要成员有胡山源、钱江春等,他们的《弥洒》月刊以"无目的、无艺术观、不讨论、不批评而只发表顺灵感所创造的文艺作品"相标榜,力求艺术上的"优美"。此外,影响较大的是1923年在北京成立的新月社,其中主要成员徐志摩、闻一多,都是被称为"新月派"的著名诗人。闻一多在艺术表现上力求形式的完美,有"极端的唯美主义者"之称。"新月派"诗人还有朱湘、陈梦家等人,都对中国新诗在艺术上的发展有过影响。1925年 2月出版小说《玉君》的杨振声,在《玉君》自序中有"小说家也如艺术家,想把天然艺术化,就是要以他的理想与意志去补天然之缺陷"的话,这种看法颇迹近于法国戈蒂埃所谓的"不是艺术反映生活,而是生活模仿艺术"的主张。
"为艺术而艺术"与唯美主义原是19世纪末叶资本主义开始趋向没落时期所反映的一种资产阶级文艺思潮;但在中国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五四”时代所出现的"为艺术"的文学这一现象,情况比较复杂:五四运动中接受西方这一文艺思潮影响的一些新文学作家,是以"为艺术而艺术"作为思想武器向主张"文以载道"的封建文学进攻的,带有摧毁旧传统的反抗性,因而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作品也大都带有强烈的反帝反封建色彩,属于"新月派"的诗人闻一多,早期诗歌也充满了反帝爱国思想。持有这种主张的各种社团的政治立场并不一致,其中许多作家后来文风转变,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纷纷投向革命。到20年代末期,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兴起后,继续坚持"为艺术"的文学的作家,由于脱离现实生活的斗争,所起的影响就带有消极性质了;但他们在艺术表现形式上刻意求新,注意艺术上的锤炼,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也还是起过一定的促进作用的。
有的作家始终代表了中国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自由主义的倾向,如新月社于1928年 3月在上海办的《新月》月刊创刊号上《〈新月〉的态度》一文,虽倡言"创造的理想主义",也声称"我们不敢附合唯美与颓废",而以"健康与尊严"两大原则"在文艺和学术上的努力"相标榜,实际上是以此抵制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的兴起。此后,"为艺术而艺术"的文学主张的影响,在作家和读者中都日见缩小。
1921年 7月成立的创造社,在前期文学活动中崇尚浪漫主义和唯美主义。其发起人郁达夫在1922年8月1日出版的《创造》季刊第1卷第1期上,译载被视为唯美主义宣言的王尔德的《杜莲格来的序文》;另一发起人成仿吾则在1923年5月20日出版的《创造周报》第2号上发表《新文学之使命》一文中,有"除去一切功利的打算,专求文学的全(Perfection)与美(Beauty)"的表示。1922年成立于上海的浅草社(1925年成立的沉钟社前身),也被称作一个"为艺术而艺术"的团体,主要成员有林如稷、陈炜漠、陈翔鹤等。1923年在上海成立的弥洒社则被称为继创造社崛起的"为文学的文学的一群",主要成员有胡山源、钱江春等,他们的《弥洒》月刊以"无目的、无艺术观、不讨论、不批评而只发表顺灵感所创造的文艺作品"相标榜,力求艺术上的"优美"。此外,影响较大的是1923年在北京成立的新月社,其中主要成员徐志摩、闻一多,都是被称为"新月派"的著名诗人。闻一多在艺术表现上力求形式的完美,有"极端的唯美主义者"之称。"新月派"诗人还有朱湘、陈梦家等人,都对中国新诗在艺术上的发展有过影响。1925年 2月出版小说《玉君》的杨振声,在《玉君》自序中有"小说家也如艺术家,想把天然艺术化,就是要以他的理想与意志去补天然之缺陷"的话,这种看法颇迹近于法国戈蒂埃所谓的"不是艺术反映生活,而是生活模仿艺术"的主张。
"为艺术而艺术"与唯美主义原是19世纪末叶资本主义开始趋向没落时期所反映的一种资产阶级文艺思潮;但在中国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五四”时代所出现的"为艺术"的文学这一现象,情况比较复杂:五四运动中接受西方这一文艺思潮影响的一些新文学作家,是以"为艺术而艺术"作为思想武器向主张"文以载道"的封建文学进攻的,带有摧毁旧传统的反抗性,因而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作品也大都带有强烈的反帝反封建色彩,属于"新月派"的诗人闻一多,早期诗歌也充满了反帝爱国思想。持有这种主张的各种社团的政治立场并不一致,其中许多作家后来文风转变,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纷纷投向革命。到20年代末期,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兴起后,继续坚持"为艺术"的文学的作家,由于脱离现实生活的斗争,所起的影响就带有消极性质了;但他们在艺术表现形式上刻意求新,注意艺术上的锤炼,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也还是起过一定的促进作用的。
有的作家始终代表了中国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自由主义的倾向,如新月社于1928年 3月在上海办的《新月》月刊创刊号上《〈新月〉的态度》一文,虽倡言"创造的理想主义",也声称"我们不敢附合唯美与颓废",而以"健康与尊严"两大原则"在文艺和学术上的努力"相标榜,实际上是以此抵制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的兴起。此后,"为艺术而艺术"的文学主张的影响,在作家和读者中都日见缩小。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