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细观结构固体
1)  Micro-structured solid
细观结构固体
1.
Nonlinear wave propagation in Micro-structured solids was described by a dissipation-dispersion nonlinear wave equation.
描述细观结构固体介质中非线性波传播的控制方程是一类耗散—频散非线性波动方程。
2)  soil mini-structure
土体的细观结构
3)  Microstructure [英]['maikrəu,strʌktʃə]  [美]['maɪkro,strʌktʃɚ]
细观结构
1.
Evol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microstructure of cement-soil under uniaxial stress;
单轴应力下水泥土细观结构的演化特性
2.
Measurement of microstructure parameters for granular soil model using digital image technology;
基于数字图像技术的砂土模型试验细观结构参数测量
3.
Analysis on Microstructure Damage Rules of Undisturbed Subgrade Loess Monitored by CT;
路基原状黄土细观结构损伤规律的CT检测分析
4)  meso-structure
细观结构
1.
Meso-structure Numerical Smulation of Concrete Based on Lattice Model;
基于网格模型的混凝土细观结构数值模拟
2.
Experimental study on dynamic evolution of meso-structure of intact Q_3 loess during loading and collapse using CT and triaxial apparatus
原状Q_3黄土在加载和湿陷过程中细观结构动态演化的CT–三轴试验研究
3.
Research on meso-structures and their evolution laws of expansive soil and loess
膨胀土和黄土的细观结构及其演化规律研究
5)  Micro-structure
细观结构
1.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3D woven composite and micro-structure of the reinforcement is discussed, especially the geometric pattern of the filament bundle and the shape of its cross sectio.
通过对三维机织增强结构的研究,获得了机织复合材料的细观结构和主要力学特征的关系,强调了增强纤维束轴向几何特征和截面形状对材料细观结构的重要影响。
2.
The mechanical behavior and failure mechanism of woven fabric composites depend significantly on its micro-structure and the properties of each constituent.
其力学性能及损伤破坏机理不仅取决于各组分材料的性能,同时也取决于细观结构特征。
3.
In long-term project practice, people have discoveried that the macroscopic character of soil is controlled by micro-structure system or overall behavior.
本论文通过室内模型桩的上拔试验,得到细观分析图片,利用体视显微镜统计系统和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对砂土细观结构的图像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得出桩在上拔荷载作用下土体破坏前后各项参数和各种应力、应变场的变化规律,并对这两种细观观测结果进行关联性分析,同时与宏观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图像的细观结构的变化特征与宏观力学响应特性具有很好的一致性。
6)  mesostructure
细观结构
1.
Edge detection of concrete mesostructure with CT image;
基于CT图像的混凝土细观结构边缘检测技术
2.
PFC~(2D) model for mesostructure of inhomogeneous geomaterial based on digital image processing;
基于数字图像的非均质岩土材料细观结构PFC~(2D)模型
3.
Quantitative description of deep tunnel surrounding rocks’ mesostructure under circulating action of temperature
温度循环作用下深埋隧洞围岩细观结构的定量描述
补充资料:土和土体
      在工程上通常把地壳表层所有松散堆积物都称为土。它是由颗粒(固相)、水(液相)及气体(气相)组成的三相分散体系,土颗粒间的联结强度大大低于颗粒本身的强度。而土体则往往是指岩土工程中具有一定体积的土层或若干土层的综合体。土体与工程上应用的其他材料不同,其特点是:①无明确的边界条件,常假设为半无限体;②在很多情况下为非均质的、各向异性的甚至是非线性的;③土的性质随环境和时间而变化。土体是在自然条件下的产物,在其形成和发展历史过程中所遭受到的各种物理化学作用,及其现在所处的埋藏条件,均对土的工程性质有很大影响,故自然界的土是复杂多变的。在研究土的工程性质时,通常要从土的成因、成分和结构出发,对土在温度、湿度、压力、时间等因素影响下的性状变化作出定量的评价,即把地质学的方法与数学、力学的方法结合起来,以认识土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
  
  土的成因和分类  按其堆积条件可分为三大类:残积土、沉积土及人工填土。成因相同的土具有一定的成分、结构及分布规律。因而具有相近的工程性质。①残积土。地表岩石经过强烈的物理、化学及生物风化作用,并经成土作用残留在原地(或有很少移动)而组成的土。它受气候(气温、雨量)、时间、母岩类型、地形、植被情况、排水条件、细菌活动等影响而变化。②沉积土。地表岩石的风化产物,经过一定地质营力(风、水、冰、重力等)的搬运,在特定环境下沉积而形成的土。在搬运过程中对土粒有冲撞、破碎、磨蚀、切割或溶解作用,使土粒的形状和大小不断改变;而分选作用,使在一定环境下沉积的土层在成分或土粒的大小方面形成有规律的组合。沉积的原因很多,例如水在运动中流速变缓、溶解度降低、电介质作用等都可导致沉积作用。沉积土按地质营力及沉积环境分:冲积土、 洪积土、 海积土、湖积土、冰积土、风积土、坡积土等。③人工填土。人工填筑的土。按其形成及物质组成分:杂填土、冲填土和素填土(压实填土)。
  
  土的成分  指颗粒、水溶液和气体等成分。土的颗粒由有机质和无机质两类物质组成。目前,对有机质的研究尚少。无机质土颗粒一般是岩石碎块、碎屑或单矿物颗粒。单矿物颗粒有:原生矿物(如石英、长石、云母等)、次生矿物(如粘土矿物、三氧化二铝、次生二氧化硅、水溶盐等)和有机盐类。土的颗粒成分按土粒大小即粒度划分为若干粒组,目前,国际上尚无统一的粒组划分方法,中国采用的粒组划分见表。
  
  
  
    土中的有机质主要是碳氢化合物组成的各种腐殖质,它属于易分解的非晶质,因此它的存在对于土的各种工程性质都是不利的。土中的水通常都溶解有各种盐类,所以它实质上是电介质溶液。它与土粒有着复杂的物理-化学作用,这种作用对粘性土的工程性质影响极大。土中的气体的成分与大气成分不同,它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为大气的6~7倍)和较少的氧气。有的土中还含有甲烷及重烃等气体。
  
  土的组织结构  从广义上反映土的物质组成的空间分布或相互依存关系。包括:①土的组织。指土粒、粒团和孔隙的大小、形状、表面特征和空间排列。②土的结构。指土的组织与土粒间联结特征之综合表现。③土的构造。指同一成因的土体中,不同矿物成分或不同结构部分的相互排列特性,如微层理、裂隙、包含物等特征。根据土的结构特性,可以判别土的成因和所经受的环境变化,并评定土的工程地质特征及其变化。
  
  土的工程分类  为了正确地评价土的工程性质,以便选择设计参数和施工处理方案,必须对土进行工程分类。从现有的工程分类来看,分类的法则及指标并不统一。可作为分类依据的有:①土的成因及地质年代。②土的粒度成分(主要用于粗颗粒土)。③土的稠度界限(主要用于细粒粘性土,如按塑性指数分类)。④土的结构特征和联结强度。⑤土的力学性质。⑥有机质含量等。
  
  根据解决工程问题的不同,分类也有所不同。国际上为了划分土的类别曾制订了许多分类标准,比较通用的是美国"统一分类法"。1952年提出的土的统一分类法是以A.卡萨格兰德1942年的分类为基础,于1969年修订为正式规定。它的分类体系是:①按有机质含量把土分为有机土和无机土。②对含有机质较少的土和无机土,按砂粒组和粉粒组的含量比例关系,分为粗粒土和细粒土。③对粗粒土按粒度及级配进一步划分土类。④对细粒土,按塑性指数和液限组成的塑性图进一步划分土类。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