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
|
您的位置: 首页 -> 词典 -> Heinrich 3事件
1) Heinrich event 3
Heinrich 3事件
1.
Direct evidence of Heinrich event 3:Desiccation crack in Zhoushan Islands,Zhejiang Province
Heinrich 3事件的实证:浙江舟山群岛泥裂
2) Heinrich events
Heinrich事件
1.
Comparing the records of two loess profiles,which are located in mid-east and west margin of the East Asian Monsoon region,it is found that these records not only captured 20 Dansgaard-Oescher events and 6 Heinrich events,but also were basically synchronous with those of GRIP ice core in the rapid climate fluctuations.
通过对位于东亚季风区中东部与西部边缘的两个高分辨率黄土剖面记录的对比研究,发现它们不仅捕捉到了20个Dansgaard-Oeschger事件与6个Heinrich事件,而且黄土记录与GRIP冰芯记录的这些快速气候波动基本上是同步的。
2.
Using gamma logging curve of Dacan 1 core to inverse paleoclimate changes in Caidam Basin,Six of short timescales climate change events during the last glacial period were obtained,which can be matched well with Heinrich events(H1 H6)in North Atlantic Ocean and the short timescales climate change events of Greenland ice core and Chinese Loess.
采用柴达木盆地达参 1井自然伽玛曲线进行古气候反演 ,得出了末次冰期以来 6个短尺度的气候变化事件 ,与北大西洋 Heinrich事件 (H1- H6 )及格陵兰冰心和黄土中的短尺度气候事件均能较好对应 。
3) Heinrich Event 4
Heinrich事件4
4) Heinrich layers
Heinrich层
1.
The total magnetic susceptibility recorded six cold events,namely,the Heinrich layers(H1-H6),showing that there are six cold events in the Nansha Islands sea area.
86°,指示磁性颗粒沉降时受动力作用的大小及其受力方向不同;(2)由磁化率各向异性参数(磁性线理-各向异性度,磁性叶理-各向异性度)确定的沉积物有改造沉积、再沉积和稳定沉积三种形式,前两种形式掺杂在稳定沉积层中的不同部位,构成部分混合沉积;(3)最大磁化率和中间磁化率的轴向分布表征研究海区距今近62 ka以来古水流方向主要为南北和北东-南西向,总磁化率记录了Heinrich层中的冷事件H1—H6。
5) Tibet March14th Incident
3·14事件
6) Lhasa"3·14"incident
拉萨"3·14"事件
1.
In 2008, the South China snowstorm occurred, Jiaoji railway train crash, Lhasa“3·14”incident,“5·12”Wenchuan earthquake, and so a series of major incidents, these major unforeseen emergencies, covers a wide range of hazards and lasted for a long time.
2008年,我国接连发生了南方雪灾、胶济铁路火车相撞事故、拉萨“3·14”事件、“5·12”汶川地震等一系列重大突发事件,这些重大突发事件多为不可预见、危害涉及面广且有时持续时间长。
补充资料:He
氦,原子序数2,原子量4.002602,为稀有气体的一种。元素名来源于希腊文,原意是“太阳”。1868年有人利用分光镜观察太阳表面,发现一条新的黄色谱线,并认为是属于太阳上的某个未知元素,故名氦。后有人用无机酸处理沥青铀矿时得到一种不活泼气体,1895年英国科学家拉姆赛用光谱证明就是氦。以后又陆续从其他矿石、空气和天然气中发现了氦。氦在地壳中的含量极少,在整个宇宙中按质量计占23%,仅次于氢。氦在空气中的含量为0.0005%。氦有两种天然同位素:氦3、氦4,自然界中存在的氦基本上全是氦4。 氦在通常情况下为无色、无味的气体;熔点-272.2°c(25个大气压),沸点-268.9°c;密度0.1785克/升,临界温度-267.8°c,临界压力2.26大气压;水中溶解度8.61厘米³/千克水。氦是唯一不能在标准大气压下固化的物质。液态氦在温度下降至2.18k时,性质发生突变,成为一种超流体,能沿容器壁向上流动,热传导性为铜的800倍,并变成超导体;其比热容、表面张力、压缩性都是反常的。 氦是最不活泼的元素,基本上不形成什么化合物。氦的应用主要是作为保护气体、气冷式核反应堆的工作流体和超低温冷冻剂 元素名称:氦 元素原子量:4.003 元素类型:非金属 发现人:杨森 发现年代:1868年 发现过程: 1868年,法国的杨森,最初从日冕光谱内发现太阳中有新元素,即氦。 元素描述: 是惰性元素之一。其单质氦气,分子式为 he,是一种稀有气体,无色、无臭、无味。它在水中的溶解度是已知气体中最小的,也是除氢气以外密度最小的气体。密度0.17847克/升,熔点-272.2℃(26个大气压)。沸点-268.9℃。它是最难液化的一种气体,其临界温度为-267.9℃。临界压力为2.25大气压。当液化后温度降到-270.98℃以下时,具有表面张力很小,导热性很强,粘性很强的特性。液体氦可以用来得到接近绝对零度(-273.15℃)的低温。化学性质十分不活泼,既不能燃烧,也不能助燃。 元素来源: 氦是放射性元素分裂的产物,α质点就是氦的原子核。在工业中可由还氦达7%的天然气中提取。也可由液态空气中用分馏法从氦氖混合气体中制得。 元素用途: 用它填充电子管、气球、温度计和潜水服等。也用于原子核反应堆和加速器、冶炼、和焊接时的保护气体。 元素辅助资料: 1868年8月18日,法国天文学家詹森赴印度观察日全食,利用分光镜观察日珥,从黑色月盘背面如出的红色火焰,看见有彩色的彩条,是太阳喷射出来的帜热其他的光谱。他发现一条黄色谱线,接近钠光谱总的d1和d2线。日蚀后,他同样在太阳光谱中观察到这条黄线,称为d3线。1868年10月20日,英国天文学家洛克耶也发现了这样的一条黄线。 经过进一步研究,认识到是一条不属于任何已知元素的新线,是因一种新的元素产生的,把这个新元素命名为 helium,来自希腊文helios(太阳),元素符号定为he。这是第一个在地球以外,在宇宙中发现的元素。为了纪念这件事,当时铸造一块金质纪念牌,一面雕刻着驾着四匹马战车的传说中的太阳神阿波罗(apollo)像,另一面雕刻着詹森和洛克耶的头像,下面写着:1868年8月18日太阳突出物分析。 过了20多年后,莱姆塞在研究钇铀矿时发现了一种神秘的气体。由于他研究了这种气体的光谱,发现可能是詹森和洛克耶发现的那条黄线d3线。但由于他没有仪器测定谱线在光谱中的位置,他只有求助于当时最优秀的光谱学家之一的伦敦物理学家克鲁克斯。克鲁克斯证明了,这种气体就是氦。这样氦在地球上也被发现了。 氦,原子序数2,原子量4.002602,为稀有气体的一种。元素名来源于希腊文,原意是“太阳”。1868年有人利用分光镜观察太阳表面,发现一条新的黄色谱线,并认为是属于太阳上的某个未知元素,故名氦。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