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元数据描述模型
1)  meta-data description
元数据描述模型
1.
The paper introduced a novel meta-data description model based in semantic,and designed a set of service-match strategies.
从建立面向移动自组网的Web服务应用的平台出发,针对移动自组网的特点和该环境内Web服务应用的特征,提出了一种基于语义的元数据描述模型,并结合该元数据描述模型设计了高效可行的服务匹配策略。
2)  data description model
数据描述模型
3)  metadata description
元数据描述
1.
By investigating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domestic subject information gateways,this paper analyses their characteristics based on their establishers,subject areas,resource organization,metadata description,software platform,added services and interoperability.
通过对国内学科信息门户发展现状的调查,从承建机构、学科覆盖范围、资源组织、元数据描述、软件平台、附加服务、互操作性等方面对其进行分析研究。
2.
Then,according to China standard of E-Government metadata,it gives a method of E-Government metadata description based on XML schema to manage the government information resourses,and it provides a actual example of designing the E-government resource document by using XML schema and an expectation of application prospect of the method.
依据我国电子政务元数据标准提出了基于XML模式的电子政务元数据描述的方法对政务信息资源进行管理,并给出了一个应用XML模式设计电子政务资源文档的实例以及对该方法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4)  descriptive metadata
描述元数据
1.
In this paper,the author compares and analyzes the differences of descriptive metadata within these two databases context and concludes that Descriptive Metadata Standard for Thesis is a standard that must be observed in order to build a standard digital library.
本文对这两个数据库的描述元数据进行了比较、分析,并建议在学位论文数据库建设中,推广使用《我国数字图书馆标准规范建设:学位论文描述元数据规范》。
2.
After examining the problems of current digital resource in resource integration system,the article defines what is descriptive metadata standard and proposes the methods for implementing descriptive metadata standard.
在讨论资源整合门户集成的数字资源的现实问题基础上,论述了描述元数据规范的意义及描述元数据规范标准;最后从分析资源对象、确定元数据元素列表等方面阐述电子图书元数据规范的设计。
5)  multivariate data representation
多元数据描述
6)  description method for metadata
元数据描述方法
补充资料:数据模型
      数据库系统中用以提供信息表示和操作手段的形式构架。数据模型包括数据库数据的结构部分、数据库数据的操作部分和数据库数据的约束条件。
  
  数据结构  数据结构是目标类型的集合。目标类型是数据库的组成成分,一般可分为两类:数据类型、数据类型之间的联系。数据类型如DBTG(数据库任务组)网状模型中的记录型、数据项,关系模型中的关系、域等。联系部分有DBTG网状模型中的系型等。数据操作部分是操作算符的集合,包括若干操作和推理规则,用以对目标类型的有效实例所组成的数据库进行操作。数据约束条件是完整性规则的集合,用以限定符合数据模型的数据库状态,以及状态的变化。约束条件可以按不同的原则划分为数据值的约束和数据间联系的约束;静态约束和动态约束;实体约束和实体间的参照约束等。
  
  概念的发展  随着数据库学科的发展,数据模型的概念也逐渐深入和完善。早期,一般把数据模型仅理解为数据结构。其后,在一些数据库系统中,则把数据模型归结为数据的逻辑结构、物理配置、存取路径和完整性约束条件等四个方面。现代数据模型的概念,则认为数据结构只是数据模型的组成成分之一。数据的物理配置和存取路径是关于数据存储的概念,不属于数据模型的内容。此外,数据模型不仅应该提供数据表示的手段,还应该提供数据操作的类型和方法,因为数据库不是静态的而是动态的。因此,数据模型还包括数据操作部分。
  
  三种重要模型  层次模型、网状模型和关系模型是三种重要的数据模型。这三种模型是按其数据结构而命名的。前两种采用格式化的结构。在这类结构中实体用记录型表示,而记录型抽象为图的顶点。记录型之间的联系抽象为顶点间的连接弧。整个数据结构与图相对应。对应于树形图的数据模型为层次模型;对应于网状图的数据模型为网状模型。关系模型为非格式化的结构,用单一的二维表的结构表示实体及实体之间的联系。满足一定条件的二维表,称为一个关系(见关系数据库)。
  
  格式化模型可以描述复杂的数据结构,用存取路径实现数据间的联系。从60年代后期以来,在各种计算机系统上建立了许多层次模型和网状模型的数据库管理系统。这些系统成功地应用于数据处理。但这类系统具有以下缺点。首先是使用了许多与数据操作任务无关的概念,如DBTG系统中的系,用户必须按照存取路径存取数据库中的数据。其次,不支持集合处理,即未提供一次处理多个记录的功能。第三,没有充分认识端点用户直接与数据库对话的需求,缺乏为适应非预期查询而增加系统设施的能力。这些缺点降低了程序和数据的独立性,影响应用程序员的工作效率,限制端点用户对数据库的使用。
  
  关系模型严格符合现代数据模型的定义。数据结构简单清晰。存取路径完全向用户隐蔽,使程序和数据具有高度的独立性。关系模型的数据语言非过程化程度较高,用户性能好,具有集合处理能力,并有定义、操纵、控制一体化的优点。关系模型中,结构、操作和完整性规则三部分联系紧密。关系数据库系统为提高程序员的生产率,以及端点用户直接使用数据库提供了一个现实基础。
  
  关系模型研究的一个课题,是扩展关系模型和把数据模型形式化。1981年提出可把数据模型看成是抽象的程序设计语言。数据库是变量,数据库模式是变量的类型。数据库状态是某类变量所取的值。数据定义语言给出说明数据库变量的语法,数据操纵语言是数据模型中操作类型的具体实现,而数据库管理系统是某个数据定义语言和数据操纵语言的具体实现。这样,就可以用程序设计语言的形式概念和方法来研究数据模型。
  
  

参考书目
   萨师煊、王珊:《数据库系统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1984。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