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Crop yield gap
作物产量差
2) crop yields
作物产量
1.
Applying the method of field fixed position experiments, this article studied the effect of different tillage methods and modes of getting straw and stalk back to the field on the crop yields and soil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应用定位田间试验的方法,研究了不同耕作方式和秸秆还田方式对作物产量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2.
By applying geostatistical techniques to a large-scaled area of the Bojili Irrigation District in Shandong, the regional surface soil salinity effects on crop yields were investigated.
应用地质统计学原理与方法,描述了黄河下游地区表层土壤盐分及相应作物产量的空间与时间变化分布趋势及特征,统计分析了不同土、水、肥组合条件下表层土壤盐分对夏玉米和冬小麦产量的影响。
3) Crop yield
作物产量
1.
The Effect of different fertilization treatments on soil nutrient and crop yield in oasis farmland;
绿洲农田不同施肥处理对土壤养分和作物产量的影响
2.
Runoff and silt regulating rate in the times rainfall and the crop yield when used the different regulating measures;
不同复合措施的次降雨径流、产沙调控率和作物产量
3.
Effect of long-term located organic-inorganic fertilizer application on fluvo-aquic soil fertility and crop yield;
有机-无机肥长期配施对潮土土壤肥力和作物产量的影响
4) crop output
作物产量
1.
Based on the relevant data of the disaster-affected area,the meteorological condition and the crop output etc in China,distribution and seasonal change of main agricultural disaster area are presented.
根据中国主要作物产量、受灾面积和气象条件等相关资料,详细分析了全国主要农业气象灾害的分布地区、季节特点及变化特征。
2.
For study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agricultural utilization of sewage sludge,soil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perties and crop output before and after sewage sludge utilization were studied by the field experiment of sludge utilization.
为了研究污泥农用的有效性,通过田间试验,开展了污泥农用前后土壤理化性质及作物产量变化研究。
3.
Sensitivity of crop output to large-scale temperature changes in Gansu Province;
为揭示甘肃各地粮食和油料作物产量对大尺度气温变化响应的程度,利用1981~2000年甘肃省各地小麦、玉米、马铃薯、糜子、谷子等粮食作物和胡麻、油菜等油料作物产量和相应4~10月的气温数据,采用EOF分析方法,研究了甘肃粮油产量对气候变化的敏感性。
5) yield of intercrop
间作物产量
1.
) and the yield of intercrop in different aged poplar plantation were investigated and analyzed.
对安庆江滩不同林龄杨树人工林内的日总辐射、气温、湿度、地温等小气候因子和间作物产量进行调查 ,研究林龄和这些因子之间的变化规律。
6) crop yield
农作物产量
1.
Effect of plastic-film mulch on crop yield;
地膜覆盖对农作物产量的影响
2.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major mathematic models of synthetic prediction of crop yield, including separation of trend factor and trend yield,simulation of trend yield;,extension of trend yield;,prediction of fluctuating yield, revision of predicting errors, multi-result s synthetic integration .
介绍了农作物产量综合预测的建模思路以及建模各阶段的主要算法。
补充资料:作物产量
一般指单位土地面积上所获得的有经济价值的作物主产品重量。常以千克/亩或千克/公顷为单位。主产品因作物而异,如谷类、豆类作物的子实,薯类作物的块根、块茎,棉花的种子纤维,麻类作物的韧皮纤维,甘蔗的茎,烟草的叶子,绿肥作物的茎叶,以及蔬菜作物的果实、茎叶、肉质根等。同一种作物常因栽培目的不同,作为产量计算的主产品也不相同。如玉米作粮食栽培时,以子粒计算产量;作饲料栽培时,则以地上部的茎叶计算产量。20世纪50年代苏联学者提出生物产量(全部作物的地上部干重,根茎类作物包括地下部)和经济产量(有主要经济价值部分的干重)的概念,两者之间的关系可以经济系数表示:
经济系数可作为衡量经济产量比值的一个指标,但它是一个相对值。经济系数高的,其实际的经济产量并不一定高;只在生物产量和经济系数均高时,才有较高的经济产量。60年代又有学者提出了收获指数的论点,其推论的内容和含意,基本上和经济系数相同。经济系数的大小往往因作物种类和品种,以及气候、土壤肥力、栽培管理水平等的差异而变动。正常生长情况下相对稳定的作物经济系数为:禾谷类作物0.35~0.45,豆类作物0.20~0.30,薯类作物0.60~0.75,棉花的子棉0.30~0.40,烟草0.50左右;蔬菜作物中的叶菜类以茎叶为主要产物,甚至可接近1。
作物产量的基本构成因素是单位面积的株数和单株产量。但不同的作物又可以有更加具体的构成因素以便于计算(见表)。如水稻、小麦的产量构成因素是单位面积上的总有效穗数、平均每穗实粒数和平均粒重(通常以千粒重或百粒重表示,再除以粒数来计数),其产量是3个因素的乘积:产量=每亩穗数×穗实粒数×粒重。三者的乘积愈大,产量就愈高。但在相同产量的情况下,不同品种或同一品种的产量因素的结构可有不同。另外,株数与单株产量之间也常存在矛盾。栽培作物是在群体条件下生长的,如棉花当单位面积上栽种株数的增加超过一定范围时,每株结铃数、铃重有下降的趋势。因此应根据地区、品种特性、栽培条件等,选择最合适的产量构成因素结构,使单位面积上各构成因素的乘积达到最大值。
经济系数可作为衡量经济产量比值的一个指标,但它是一个相对值。经济系数高的,其实际的经济产量并不一定高;只在生物产量和经济系数均高时,才有较高的经济产量。60年代又有学者提出了收获指数的论点,其推论的内容和含意,基本上和经济系数相同。经济系数的大小往往因作物种类和品种,以及气候、土壤肥力、栽培管理水平等的差异而变动。正常生长情况下相对稳定的作物经济系数为:禾谷类作物0.35~0.45,豆类作物0.20~0.30,薯类作物0.60~0.75,棉花的子棉0.30~0.40,烟草0.50左右;蔬菜作物中的叶菜类以茎叶为主要产物,甚至可接近1。
作物产量的基本构成因素是单位面积的株数和单株产量。但不同的作物又可以有更加具体的构成因素以便于计算(见表)。如水稻、小麦的产量构成因素是单位面积上的总有效穗数、平均每穗实粒数和平均粒重(通常以千粒重或百粒重表示,再除以粒数来计数),其产量是3个因素的乘积:产量=每亩穗数×穗实粒数×粒重。三者的乘积愈大,产量就愈高。但在相同产量的情况下,不同品种或同一品种的产量因素的结构可有不同。另外,株数与单株产量之间也常存在矛盾。栽培作物是在群体条件下生长的,如棉花当单位面积上栽种株数的增加超过一定范围时,每株结铃数、铃重有下降的趋势。因此应根据地区、品种特性、栽培条件等,选择最合适的产量构成因素结构,使单位面积上各构成因素的乘积达到最大值。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