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Huaihe and Taihu
淮河/太湖
1.
Investigations on Environmental Consciousness of Corporation Employee in Huaihe and Taihu Regions;
淮河/太湖流域企业员工的环境意识调查与分析
2.
Investigations on Public Participation Mechanisms toward Water Pollution Ccontrol Projects in Huaihe and Taihu Regions;
淮河/太湖流域水污染防治的公众参与机制研究
5) rivers out of Taihu Lake
太湖出湖河道
1.
According to the Surface Water Envrionment Quality Standard(GB 3838—2002),the water quality at a cross section of one of the main rivers out of Taihu Lake for last 10 years were assessed by means of fuzzy mathematics and the W value method.
依据GB 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分析了太湖出湖河道某断面近10年来的水质状况,并且与W值法的评价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两种方法评价结果比较吻合,模糊综合评价法的实用性更强,并反映出水体的主要污染因子是氨氮,故加强沿湖地区的污染源治理、实施污染物总量控制,是对该地区实施污染减排的有效措施。
6) canal from Wuhu to Taihu Lake
芜(湖)-太(湖)运河
补充资料:淮河洪水
淮河洪水
flood of Huaihe River
huaihe hongshui淮河洪水(flood of Huaihe River)淮河流域面积19万平方公里,干流全长1000公里,处于中国南北气候过渡带,其洪水,除沿海地区有风撰潮外,都属攀雨洪水。淮河河道宣泄洪水能力较小,洪水比较频繁,历史上又遭受过黄河多次侵袭,因此,洪水灾害较为严重(见中国主要江河典型洪灾》。 淮河洪水一般发生在6一9月。造成洪水的攀雨夭气系统主要是切变线、低空急流、低涡和台风。6月中旬至7月上中旬,淮河流域南部进入江淮梅雨季节,经常由于持续暴雨而出现洪水。7、8月份全流域各地都会发生洪水、9月份洪水则明显减少。 12世纪以前,淮河直接入海。1194年至1855年黄河长期夺淮,使淮河流域地貌、河道发生很大变化。黄河改道后遗留下的故道,将淮河流域分为淮河和沂沐泅河两大水系,淮河干流改入长江,沂沐泅河另行单独入海。现今,大洪水时两个水系有河道相通,淮河水系部分洪水可入沂沐泅河水系后下泄入海。 淮河上游为山丘区,干流河道比降为0.49筋,洪水过程线尖瘦;中游干流河道比降为0.02汤,其右岸河流流经山丘区,洪水涨落快,其左岸支流除洪汝河、沙颖河上游在山丘区外,其余均为平原,洪水过程线平缓;下游千流河道比降为0.036筋,区间洪水汇入很少,大部分为苏北里下河河网地区,以涝水为主并自行下泄入海,但上中游来水对下游地区的威胁很大。正阳关汇集淮河上中游山区及淮北大片平原区来水,汛期水量一般占淮河洪水总量的60%以上。通常暴雨后淮河干流上游及淮南山区洪水迅速相汇,在豫、皖两省交界处的王家坝形成两大洪峰,进入中游后,由于河道坡降明显变缓且有沿淮湖洼、低地调蓄,洪水过程坦化,历时增长;如1968年洪水,上游淮滨站洪峰流量为16600米3/秒,到中游正阳关时洪峰流量为8940米“/秒,洪水历时则由21天增至近二个月。如果中游两岸支流同时出现洪水,则造成中游干流峰高量大的持续大洪水,如1931年、1954年洪水等。 沂沐泅河发源于沂蒙山区,流域面积为8万平方公里。上游支流众多,河道比降大,洪水陡涨陡落。南四湖西部地区为平原,洪水过程平缓。下游新沂河为开挖的平原河道,汇集沂沐洒河绝大部分来水。沂沐泅河水系除有南四湖、骆马湖外,沿途可作调蓄洪水的湖洼、低地较少。通常暴雨后上游山丘区洪水骤发,河道常不及容纳而就地泛滥,如1730年沂河洪水、1974年沐河洪水。当上游各河来水迅速相汇至中下游后,河道不及下泄便可造成大片地区洪涝,与淮河水系相比,沂、沐、洒河洪水历时较短,但来势迅猛。淮河干支流洪水特征值见表。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