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两次鸦片战争
1)  Two Opium Wars
两次鸦片战争
1.
The Political Development in Macao in the Period between Two Opium Wars——According to the Record in the Friend of China
两次鸦片战争期间澳门政治发展——以《华友西报》资料为中心
2)  the second Opium War
第二次鸦片战争
1.
Reasons for Failure of Dagu Battle in the Second Opium War;
第二次鸦片战争大沽战役失败的原因
2.
Charles Cousin Montauban and the Second Opium War;
孟斗班与第二次鸦片战争——新公布的档案文献揭露英军焚毁圆明园之真相
3.
Ye Mingchen and the Second Opium War;
论叶名琛的对外交涉与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关系
3)  The Opium War I
第一次鸦片战争
1.
The Opium War I is a great epoch-making event in Chinese history.
第一次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进程中的一个划时代的大事件。
4)  the first opium war
第一次鸦片战争
1.
Although the Duth cannons had gone through several times of improvement in Ming and Qing Dynasty, by the time of the First Opium War, the Qing army still had to use them to fight against the more advanced weapons used by Great Britain.
第一次鸦片战争中清军仍用红夷大炮与船坚炮利的英军作战,但已存在“时代差”。
5)  Opium War
鸦片战争
1.
Glance at Appeasement Diplomatic Policy of Qing Dynasty in Opium War-era;
鸦片战争时期清政府怀柔外交思想初探
2.
A research in the composition of traitors during the Opium War;
鸦片战争时期“汉奸”人员构成问题研究
6)  the Opium War
鸦片战争
1.
On Qi Shan in the Opium War traitor guilty of the establishment;
试论琦善在鸦片战争中卖国罪名的不成立
2.
Seeing Abolition of Education of National Defense of Qing Government From The Opium War;
从鸦片战争看清政府国防教育的驰废
3.
Identifying with Heroes by Authority and Among the People in the Case of Hailing’s Death during the Opium War;
从海龄之死看鸦片战争时期官方与民间的英雄认同
补充资料:第二次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

    1856~1860年(咸丰六年至十年)英、法在俄、美支持下联合发动的侵华战争。又称英法联军之役。因其实质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而得名。经过第二次鸦片战争,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势力由东南沿海进入中国内地,并日益扩展 ,外国公使驻京加强了对清政府的影响和控制,中国社会进一步半殖民地化。
    列强挑起战争  鸦片战争后,西方资本主义列强相继侵入中国。但是,它们不满足已经取得的特权和利益,蓄意加紧侵犯中国主权,进行经济掠夺。1856年10月,英国利用亚罗号事件制造战争借口,声称中国船亚罗号是英国船,并捏造中国兵勇曾侮辱悬挂在船上的英国国旗,要求清政府送还在该船逮捕的几名海盗和涉嫌水手,赔礼道歉。10月23日 ,英舰突然闯入虎门海口,进攻珠江沿岸炮台,悍然挑起侵略战争。不久后,英国政府委任前加拿大总督J.B.额尔金为全权代表,负责对华战争。此前,法国正以马神甫事件(又称西林教案)向中国交涉。所谓马神甫事件,是指法国天主教神甫马赖违法进入中国内地活动,胡作非为,于1856年2月在广西西林县被处死一案。1857年,法国政府将它作为侵略中国的借口,任命J.B.L.葛罗为全权代表,率军来华协同英军行动。美、俄两国也表示支持英、法。
    《天津条约》的签订 1857年12月29日,英法联军5600余人(其中法军1000人)攻陷广州,广东巡抚柏贵、广州将军穆克德讷投降,并在以H.S.巴夏礼为首的联军委员会的监督下继续担任原职,供敌驱使。两广总督叶名琛被侵略军俘虏,后解往印度加尔各答。侵略军占领广州期间,当地人民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1858年4月 ,英、法、俄、美四国公使率舰陆续来到大沽口外,分别照会清政府,要求进行谈判。俄、美亦表示愿意充当“调停人”。但实际并无诚意 。5月20日,英法军舰炮轰并攻陷了大沽炮台。26日,侵入天津城郊,并扬言要进攻北京。清政府慌忙另派大学士桂良 、吏部尚书花沙纳为钦差大臣,赶往天津议和。桂良等在英法侵略者的威逼恫吓下,于6月26、27日分别与英、法订立中英、中法《天津条约》。在此之前,俄、美公使利用“调人”身分,分别于6月13、18日与清政府签订中俄《天津条约》12款、中美《天津条约》30款,攫取了除赔款外与英、法所得几乎一样的侵略特权。
   《天津条约》签订后,英法联军撤离天津,沿海路陆续南下。咸丰帝此时对条约内容又感忧恐,令桂良等在上海与英、法代表谈判通商章程时,交涉修改《天津条约》,取消公使驻京、内地游历、内江通商等条款,并设法避免英、法到北京换约。11月,桂良等与英、法、美代表分别签订了《通商章程善后条约》,规定:鸦片贸易合法化;海关对进出口货物照时价值百抽五征税;洋货运销内地,只纳 2.5%子口税,免征一切内地税;聘用英国人帮办海关税务。但是,英法方面不容变易《天津条约》的各项条款,并坚持要在北京换约。
   
   

被英法联军烧毁的圆明园海晏堂残迹

被英法联军烧毁的圆明园海晏堂残迹


   
   

清军在北京八里桥与英法联军激战(绘画)

清军在北京八里桥与英法联军激战(绘画)


   
    《北京条约》的签订 英、法政府远不满足从《 天津条约 》攫取的种种特权 , 蓄意利用换约之机再次挑起战争 。1859年6月25日,英法联军突然向大沽炮台进攻,在僧格林沁的指挥下,守军英勇抵抗。激战结果,英法联军惨遭失败,损失舰艇多艘,死伤400多人,英舰队司令J.何伯也受重伤。此役结束后,1860 年2月,英、法两国政府分别再度任命额尔金和葛罗为全权代表,率领英军1.5万余人,法军约 7000人,扩大侵华战争。而清政府则在大沽战役获胜后,幻想就此与英、法两国罢兵言和,导致英法联军连续攻占大沽、天津,并兵临北京城下。9 月22日,咸丰帝带领后妃和一批官员仓皇逃往热河(今河北承德),令其弟恭亲王奕訢留守北京,负责和议。10月13日,英法联军攻入安定门,控制北京城。侵略军一路烧杀抢掠,在清廷长期经营的圆明园大肆抢掠珍贵文物和金银珠宝,并将园内建筑付之一炬 。10 月24、25日,奕訢分别与额尔金、葛罗交换了《天津条约》批准书,并订立中英、中法《 北京条约 》。俄国自以 “调停”有功,逼迫奕訢于11月14日订立中俄《北京条约》,割占乌苏里江以东约40万平方千米的中国领土,并为进一步掠夺中国西部领土制造条约根据。1864年,俄国据此强迫清政府签订《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又割占巴勒喀什池以东以南44万多平方千米的中国领土。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