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Ni-Cr纳米复合镀层
1)  Ni-Cr nanocomposite film
Ni-Cr纳米复合镀层
2)  Cu-Ni-Cr nanocomposite film
Cu-Ni-Cr纳米复合镀层
3)  black Cr-C nano-composite coating
黑Cr-C纳米复合镀层
1.
The influence of current density on the microstructure and properties of black Cr-C nano-composite coatings is investigated.
研究了电流密度对黑Cr-C纳米复合镀层组织及性能的影响。
4)  Ni-Cr composite coating
Ni-Cr复合镀层
1.
The oxidation results at 750 ℃ show that the ENCCs have a superior oxidation resistance compared to EMCC, for the as-codeposited Ni-Cr composite coatings of a given Cr particles content, the finer the Cr particles, the better the .
采用复合电镀技术,通过向普通电镀溶液中分别加入平均粒度约40nm和1~5μmCr粉的方法,在Ni基材上制备了2种金属Ni基纳米Cr粒子弥散的Ni-Cr复合镀层(简称为ENCCsNi-Cr)和1种微米Cr粒子弥散的Ni-Cr复合镀层(简称为EMCCsNi-Cr)。
2.
05mol/L H2SO4 was investigated by using potentiodynamic polarization and capacitance measurement in order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Cr particle sizen on the corrosion behavior of Ni-Cr composite coatings.
为了对Cr颗粒尺寸如何影响Ni-Cr复合镀层的电化学腐蚀性能有更深的认识,采用复合电镀技术,通过向普通电镀溶液中分别加入平均粒度约为40nm和1~5μm Cr粉的方法,在Ni基材上制备了2种Cr含量相近的Ni-Cr复合镀层。
5)  Ni-CeO2 nanocomposite coating
Ni-CeO2纳米复合镀层
1.
A Ni-CeO2 nanocomposite coating was prepared by co-electrodeposition of Ni and CeO2 nanoparticles with an average size of 10 nm.
XRD和SEM/EDAX分析结果表明,CeO2纳米颗粒均匀分布在Ni纳米晶中,由于纳米CeO2颗粒的加入,Ni-CeO2纳米复合涂层的择优取向由单Ni镀层的(200)变为(111),在镀层中起弥散强化作用的CeO2同时细化了基体Ni的晶粒尺寸,使得与单Ni镀层相比,Ni-CeO2纳米复合镀层表现出了更高的硬度、低的摩擦系数和更好的耐磨性能。
6)  nm Al_2O_3-Ni composite coating
纳米Al2O3-Ni复合镀层
补充资料:Ni

ni:

1 (non-intel,非英特尔架构)

除了英特尔之外,还有许多其它生产兼容x86体系的厂商,由于专利权的问题,它们的产品和英特尔系不一样,但仍然能运行x86指令。

2 美国国家仪器(ni)有限公司(national instruments)

national instruments (美国国家仪器有限公司,简称ni)创立于1976年,总部设于texas州首府austin,是一家测量行业的上市公司 (纳斯达克挂牌代号 nati) ,在世界各地设有50多个分公司和办事处,和众多系统联盟成员。

3

元素符号: ni 英文名: nickel 中文名: 镍

相对原子质量: 58.7 常见化合价: +2,+3 电负性: 1.91

外围电子排布: 3d 4s2 核外电子排布: 2,8,16,2

同位素及放射线: ni-56[6.1d] ni-57[35.6h] *ni-58 ni-59[76000y] ni-60 ni-61 ni-62 ni-63[100y] ni-64 ni-65[2.51h]

电子亲合和能: 111.5 kj·mol-1

第一电离能: 737 kj·mol-1 第二电离能: 1753 kj·mol-1 第三电离能: 3393 kj·mol-1

单质密度: 8.902 g/cm3 单质熔点: 1453.0 ℃ 单质沸点: 2732.0 ℃

原子半径: 1.62 埃 离子半径: 0.69(+2) 埃 共价半径: 1.15 埃

常见化合物: nibr2 nio niso4 nis nicl2

发现人: 克朗斯塔特 时间: 1751 地点: 瑞典

名称由来:

德语:kupfernickel(假铜)。

元素描述:

硬而柔韧的银白色金属。见于地壳局部,平均含量百万分之70。能被磨得光亮如镜,通常情况下绝不生锈。

元素来源:

主要见于镍黄铁矿[(ni,fe)9s8]中。镍金属的生产方法是在鼓风炉里加热矿石,于是矿石中的硫被氧置换。随后用酸处理生成的氧化物,铁就会与酸反应,而镍保留下来。

元素用途:

由于镍的耐腐蚀性,可用作镀层金属、制金属合金,也可用于制镍镉电池、作催化剂,以及铸造硬币。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