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地球深部结构
1)  The deep structure of the earth
地球深部结构
2)  earth deeps tectonic
地球深部构造
3)  Deep crustal structure
深部地壳结构
1.
Investigation on deep crustal structure along the onshore-offshore seismic profile near Hongkong;
香港地区海陆地震联测及深部地壳结构研究
4)  deep crustal structure
地壳深部结构
5)  deep earth
深部地球
1.
Anhydrous minerals in the deep earth may contain a certain amounts of “water”, occurring as OH and less commonly H2O.
深部地球中的主要物相(橄榄石、辉石、石榴石等及其高压相变产物)是理想化学式中不含H的“名义上无水矿物”,以缺陷形式存在于它们结构中的OH/H2O(统称为结构水)的发现是近二十年来地球科学领域最重要的进展之一。
6)  Earth's deep interior
地球深部
补充资料:地球内部构造
地球内部构造
Earth,internal constitution of the 
    地球内部具有同心球层的分层结构,各层的物质组成和物理性质都有变化。地球内部是不能直接观测的,所以有关地球内部的知识多是间接得来的。例如,根据天文学得)知的地球质量和大地测量所得的地球形状和大小,可以计算出地球的平均密度为5.5克/厘米3。但是,地表物质的密度小于 2.7 克/厘米3 ;因此可以推知地球内部物质的密度要比5.5克/厘米3为大。根据陨石有石陨石和铁陨石之分,又由于地球有明显的内源磁场,因此可以推断地球内部有一个铁质的地核。主要根据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所显示出来的各种迹象,证明地球内部可大致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 3 )个组成部分。
    地壳  地球球层结构的最外层。大陆地壳的厚度一般为35~45千米,喜马拉雅山区的地壳厚度可达 70 ~ 80 千米。1909年A.莫霍洛维奇根据近震地震波走时确认地壳下界面的存在 ,在此界面以下地震纵波的速度由平均  5.6 千米 /秒突然增至7.8 千米/秒。这个分界面后人称之为莫霍界面。大陆地壳一般分为上地壳和下地壳,上地壳较硬,是主要承受应力和易发生地震的层位 ,下地壳较软 。海洋地壳较薄,一般只有一层,且比大陆地壳均匀。
    
   

地球内部构造示意图

地球内部构造示意图


   地幔  地壳和地核之间的中间层。平均厚度为 2800 余千米。1914年,B.古登堡根据地震波走时测定地核和地幔之间的分界面深度为2900千米,这个数值相当准确,与新近算得的数值只差15千米。地幔又分为上地幔( 350千米深度以上)和下地幔。上地幔中存在一个地震波的低速层,低速层之上为相对坚硬的上地幔的顶部。通常把上地幔顶部与地壳合称岩石圈。全球的岩石圈板块组成了地球最外层的构造 ,地球表层的构造运动主要在岩石圈的范围内进行。
   关于地壳均衡的研究认为 , 岩石圈下面有一个物质层,其强度较小 ,容许缓慢变形和在水平方向流动。1914年,J.巴勒尔称这个物质层为软流圈。软流圈概念和地震学中的地幔低速层概念似乎指的是同一个对象,很多人把它们等同起来。板块大地构造学说认为,岩石圈板块漂浮在软流圈之上,可以作大规模的水平向移动。
    地核  地球的核心部分,主要由铁 、 镍元素组成 ,半径为3480千米。1936 年,I.莱曼根据通过地核的地震纵波走时,提出地核内还有一个分界面,将地核分为外地核和内地核两部分。由于外地核不能让横波通过,因此推断外地核的物质状态为液态。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