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放矿模型
1)  Drawing model
放矿模型
2)  Plate drawing model
板式放矿模型
3)  Ore drawing simulation
放矿模拟
4)  Simulated ore drawing
模拟放矿
5)  ore-prospecting model
找矿模型
1.
Take the gold deposits as the research object,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geological,geochemical and geophysical data were studied and the ore-prospecting model of the gold deposits consisting of direct and indirect information is establis.
以金矿床为对象,系统研究了成矿带内的地、物、化信息间的关联关系,建立了由直间接找矿信息构成的矿床级别综合信息找矿模型。
2.
As a result,the geological-geophysical-geochemical ore-prospecting model of Xiaobaliang Cu-Au deposit was established.
本文在系统研究矿区成矿地质条件、地球化学及地球物理综合信息的基础上,归纳并提取了矿床控矿地质因素和物化探找矿标志,从而建立了小坝梁铜金矿床的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综合找矿模型。
3.
Based on an analysis of geological,geophysical and 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Laowan gold deposit,the authors established the integrated ore-prospecting criteria and ore-prospecting model to guide the ore exploration a.
在分析研究老湾金矿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特征的基础上,建立综合找矿标志信息及找矿模型,以模型指导找矿和找矿靶区的定位分析,以期为该类型矿床的预测评价起到借鉴作用。
6)  rock pressure model
矿压模型
1.
In this paper,a rock pressure model of water-resisting key strata(WKS) in water-preserved mining is proposed,and a principle of WKS is presented for instructing and developing the water-preserved mining technology.
通过研究建立了保水采煤的隔水关键层矿压模型,同时提出了可用于指导开发保水采煤技术的隔水关键层原理。
补充资料:放矿
      崩落采矿法中采下的矿石在崩落围岩覆盖下放至出矿巷道的流动过程和放出作业。随着分段和阶段崩落法的广泛应用,20世纪40年代苏联学者首先提出放出体概念,50年代提出椭球体放矿理论,60年代应用振动放矿技术。20世纪60年代以来,许多国家都在利用物理模型法、数学分析法和电子计算机模拟法研究放矿问题。放矿研究的主要问题包括:崩落覆岩下放矿的矿岩运动规律、放矿过程中矿石损失和贫化的机理及降低损失、贫化的技术措施(见贫化率、回采率)、优选崩落采矿法的合理结构参数和放矿制度、研制高效率放矿设备等。
  
  自崩落矿块底部的一个放出孔放矿时,放出的崩落矿岩原来占据的空间,叫做放出体。因其形状类似几何学上的截头旋转椭球体,所以也称放出椭球体(图1)。放出体表面上的颗粒,在某一间隔时间内,随机地先后到达放出孔。在放出过程中,放出孔上面的松散崩落矿岩发生二次松散。二次松散体随矿石放出而扩大,其形状也类似截头椭圆体,故称松散椭球体。它的体积约为相应放出体的体积的15倍。在放出过程中,松散体内的矿岩接触面逐渐弯曲呈漏斗形。纯矿石放出体内的矿石全部放出时,弯曲的矿岩接触面的最低点正好到达放出孔,这时形成的漏斗形接触面,称放出漏斗。再继续放矿,将放出贫化矿石。无底柱分段崩落法,自回采进路端部放矿,基本符合单放出孔放矿规律,但是,崩落矿岩的运动受端壁影响,放出体形状发生畸变。
  
  
  有底柱崩落法,自底柱的多个放出孔放矿时,各放出孔之间将互相影响(见崩落采矿法)。如各放出孔间距相等,矿岩接触面水平,自各放出孔等量顺次放矿时,矿岩接触面可基本保持水平下降,直到某一极限高度。继续放矿,接触面逐渐发生弯曲。弯曲矿岩接触面的最低点到达放出孔时开始贫化。如不采取等量顺次放矿制度,水平矿岩接触面将在到达极限高度前就开始弯曲,这将使贫化提前,矿石损失增大。因此多放出孔放矿时,应选取合理的放矿制度,使矿岩接触面尽量保持水平,均匀下降。
  
  贫化开始后,放出矿石的品位逐渐降低。放出矿石品位达到截止品位时停止放矿。如矿岩接触面是水平和垂直的,可用计算法确定矿块的最优放矿制度和结构参数。矿岩接触面的形状比较复杂时,需用模型试验法对比几个方案,然后择优选取。近年正试用电子计算机模拟和解析计算法来解决这类问题。
  
  70年代中国非煤矿山推广使用振动放矿机放矿。常用的是惯性单轴振动放矿机。这种振动放矿机由振动槽、激振器、减振器、电动机和底座等组成(图2)。
  
  振动放矿能显著提高出矿强度,增大放出孔的有效宽度,减少放出孔中的堵塞频率,还可增大放出体体积,改善矿石损失和贫化指标。它的缺点是安装和拆卸设备的工作量大,设备费用高。
  
  

参考书目
   王昌汉主编:《放矿学》,冶金工业出版社,北京,1982。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