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后现代心理
1)  Postmodern-mentality
后现代心理
1.
Postmodern-mentality,as a new word, it has not been used by academe, if we want to know it, we must know the Postmodernism first.
后现代心理”作为一个新词汇,欲知其意,得先从后现代主义说起。
2)  postmodern psychology
后现代心理学
1.
When the modern psychology was up against many dilemmas, the postmodern psychology, which adopted the new angle of view and the standpoint of the postmodernism severely, criticized and reanalyzed the every aspect of the modern psychology.
当现代心理学正身处众多困境时,后现代心理学者们从新的视角和观点对其展开了攻势,因此在这近十多年里,西方心理学界充满了激烈辩论的声音。
2.
Whereas postmodern psychology has some insights in criticizing modern psychology,it still has some drawbacks.
后现代心理学思想对传统心理学研究所作的反思和批判有着深刻的启示和借鉴意义,但也有偏激和不足。
3.
The study of postmodern psychology tends to be influenced by the metatheory.
元理论是一种超越直接研究对象,重新反思及审视学科自身研究状况的理论,后现代心理学取向普遍显现出元理论的研究色彩。
3)  post-modern psychotherapy
后现代心理治疗
1.
According to the constructivism,post-modern psychotherapy conceives self as product of relationships and language as the key of self.
后现代心理治疗在认识论、知识观和自我观等方面与现代心理治疗都有明显的差异,是对现代心理治疗的反叛和超越。
4)  post-modern psychology
后现代心理学
1.
Affected by the post-modern culture, the post-modern psychology has gradually emerged and spread in the western psychological field as a new trend.
受后现代文化思潮的冲击,后现代心理学作为一种新的心理学思潮在西方心理学界逐渐兴起并传播开来。
2.
Post-modern constructionism psychology is a theoretical form of post-modern psychology.
指出后现代建构主义心理学是后现代心理学的一种理论形态,它在对现代心理学的主客二元论和个体主义批判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理论核心———建构,建构在话语中通过互动过程进行,并关注文化、历史的因素对心理的影响。
5)  post-modern psychological consultation
后现代心理咨询
1.
Although there are many arguments about the post-modern psychology and post-modern psychological consultation, the new trend leads us to boost the localization of psychological resear.
后现代心理咨询也以其认识论的改变和研究范式的转移成为后现代思潮的表现形式之一。
6)  post-modernity of psychology
心理学后现代性
补充资料:中国现代心理学史
      主要指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来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在中国形成和发展的历史。中国现代心理学是在中国古代心理学思想的基础上,适应中国社会发展的需要,吸取国外现代心理科学的积极成果而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尤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心理学的研究在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指导下得到了更加迅速的发展。
  ━━━━━━━━━━━━━━━━━━━━━━━━
  
  胚芽时期(1840~1920)
  
  开创时期(1921~1937)
  
   主要研究工作
  
   理论观点
  
  低落时期(1937~1949)
  
  发展时期(1949年以后)
  
   重要阶段
  
   主要研究工作
  
  台湾地区心理学史
  ━━━━━━━━━━━━━━━━━━━━━━━━
  
  
     

胚芽时期(1840~1920)


  
  中国古代心理学思想的历史悠久,但在长期封建统治下,缺乏发展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条件。鸦片战争以后,西方文化包括西方心理学开始传入中国。早期传入的西方心理学不过是西方哲学的一个分支,或称哲学的心理学。中国第一个留美毕业的学者容闳于1847年在美国学习的心理学课目,以及国内于1889年颜永京译出J.海文著的《心灵学》(Mental Philosophy,1857)都还属于哲学的心理学。随着科学尤其是生物科学的发展,19世纪后期,西方心理学开始从哲学中独立出来。一般认为W.冯特在莱比锡建立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1879)标志科学心理学的正式独立。新的科学心理学也很快传入中国。外国教会在中国设立的一些大学在20世纪初的头几年就采用冯特的学生E.B.铁钦纳编的《实验心理学》及美国W.詹姆斯的心理学著作为教材。1901~1905年,清政府迫于形势,废科举、办学堂、推行"新政"之后,心理学的传播更加扩泛,成为师范学堂的一门新课程。当时还编译出版了多种教材和日籍教师的讲义等。王国维从英文版重译丹麦H.霍夫丁的《心理学概论》(1907年中文第一版),在当时有较大的影响。辛亥革命(1911)后出版的心理学教材更多,其中陈大齐的《心理学大纲》(1918)是中国自编的最早的大学丛书之一,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冯特时代心理学的主要成果和科学水平。
  
  辛亥革命前后,一些革命家和进步学者对创立中国的心理学抱有极大的热情和希望。他们认为心理学是科学地阐明意识和行动的学科,是与修心养性、砥砺革命意志、移风易俗、治国救民密切相关的一门重要学问。中国民主革命的先驱、中华民国的缔造者孙中山的《心理建设》和知行学说,就包含了重要的心理学思想。民主革命家、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蔡元培留学德国时曾亲聆冯特讲课,并学过心理学的实验法(1908~1911)。他任北京大学校长后,陈大齐即在该校建立了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1917)。蔡元培还亲自选派留学生出国学习心理学。这一时期,在外留学的唐钺、陆志韦、张耀翔等相继回国。1920年南京东南大学设立中国第一个心理学系。所有这些,都为中国心理科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这时,中国心理学者也开始结合实际开展初步的研究工作,并在当时思想战线的斗争中渐露锋芒。陈大齐的《辟"灵学"》(1918)和《北京高小女生道德意识之调查》(1919),就是这个时期的代表作。
  
  
  
  

开创时期(1921~1937)


  
  从1921年中华心理学会成立到抗日战争爆发,中国心理学专业人员、机构、出版物都迅速增长。蔡元培主持成立的中央研究院一开始就设立了心理研究所(1928)。1922年创立了中国第一本心理学刊物《心理》杂志(张耀翔主编,1922~1927),后来又陆续出版了学报、季刊、半年刊等。
  
  主要研究工作  这个时期已开始广泛开展基础研究(包括生理心理、心理过程、发展心理、比较心理),并取得一定成果。应用方面的研究,尤其是教育心理方面的研究开展得更为广泛,而且具有一定的中国特色;也有少量的医学心理和工业心理的研究。
  
  在生理心理方面,有蔡翘、卢于道等关于大脑结构与功能,蔡乐生等关于营养药物与心理,汪敬熙等关于内分泌、皮电、脑电与行为的关系等的研究。在基本心理过程方面,研究得较多的是视知觉,其中包括沈有乾等的汉字知觉,还有图形知觉与错觉、陆志韦、程廼颐等的学习、记忆及思维等。在发展心理方面,有陈鹤琴等的儿童个案观察,孙国华等对新生儿心理特点的实验,黄翼等对儿童思维特点的研究。在心理测验方面,结合当时实际需要还修订了比奈-西蒙量表(陆志韦,吴天敏)、墨跋量表和画人测验(萧孝嵘)。在比较心理方面,郭任远等对鸡胚胎行为发生的实验研究,具有开创性的意义。在教育心理方面,对语文心理中汉字问题的研究具有中国特色并取得显著成果。刘廷芳、周先庚、艾伟等分别对汉字字形结构、排列方式(竖排与横排)、阅读与理解、音形义的相互作用、常用字的筛选等进行过细致的实验与调查研究,并就汉字的简化与改革从心理学方面提供了不少科学依据。对数学等学科的教学心理和学习心理、中小学生的个性品德等也进行了研究。智力测验和学科测验得到广泛应用,全国编制各种测验达40~50种。在医学心理方面,初期主要是介绍西方关于变态心理、心理治疗和心理卫生的资料,后期才出版了中国大学的有关用书(章颐年等),并开展了若干心理卫生门诊和心理咨询工作,在临床上有时也应用暗示和催眠。S.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在中国虽有一定影响,但当时西医在中国并不普及,精神病院更是凤毛麟角,中医有自己的传统观念,因此这一学说在医疗上的应用不多。当时工业心理学尚处于萌芽状态,除介绍西方一些资料、进行几种职业测验和技能测验外,周先庚、陈立等还在机械业(北京南口)和纺织业(江苏南通)进行过关于改善工作环境等方面的初步研究。
  
  理论观点  20~30年代,西方相继出现许多心理学派,各家学说竞相争鸣。因此,继冯特的心理学之后,机能主义、行为主义、弗洛伊德学派、格式塔学派的一些主要著作也先后传入中国。其中,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影响较大,郭任远就是著名的行为主义者,他进行了有独创性的实验研究并提出了自己的理论见解,发表论著试图以"行为学"来替代心理学,认为"行为学的使命就是把心理学机械化、具体化、实验化、物理化和生物学化"(1931)。这在当时虽反映了他要求摆脱唯心论哲学的羁绊,使心理学成为一门严格科学的思想,但由于他认为世界上存在的只有物质,只有原子和电子,完全否定精神和意识,并进一步把心理学归结为物理的科学,致使他陷入了机械唯物论。行为学派以外的其余学派(包括冯特派)都重自然科学而贬斥哲学,事实上他们的理论观点归根到底都没有摆脱旧哲学的窠臼。20年代末,潘菽、高觉敷等开始介绍以辩证唯物论为指导思想的苏联心理学。30年代后期,郭一岑、阮镜清以及曹日昌、刘泽如等也都先后提倡用辩证唯物论的观点和方法研究和建立新的心理学。但这种努力在当时并未普及。
  
  
  
  

低落时期(1937~1949)


  
  抗日战争爆发以后,中国的心理学研究和教学单位,有的迁至西南地区,有的停办,只有极少数大学还保留心理学系、组或开设心理学课程。心理学会及原有的刊物几乎全部停办,开始了中国心理学发展的低落时期。
  
  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部分心理学者仍然坚持科研并取得了一定成果,培养了一批研究生,出版了一些重要著作,还新创办了一个刊物:《教育心理研究》(艾伟主编(1940~1945)。研究工作涉及教育、神经生理、测验与统计等内容。心理学的论文主要反映中国在教育心理,尤其是学科心理(语文、数学、英语)方面的研究成果。这一时期在生理心理方面出版有研究专著(汪敬熙《行为之生理的分析》,1944)。在心理卫生方面也进行了一些工作,并出版了专集(丁瓒《心理卫生论丛》,1945)。工业心理研究方面得到工商界人士的赞助,出版过"实业心理专号"(《新世界》,1944年12月号),撰稿人有萧孝嵘、陈立、潘菽、高觉敷等。抗日战争胜利后,一些大学相继恢复了心理学系、组。
  
  
  
  

发展时期(1949年以后)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科学文化教育事业日益发展,为中国心理学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前景。从此中国心理学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重要阶段  这个时期可以大致分为4个阶段。
  
  学习改造阶段 (1949~1956)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初期,心理学的教学和研究机构,以及从事心理学工作的人员迅速增加。中国科学院1951年底曾成立心理所,1953年初改为心理研究室。1956年又扩建为心理研究所。在全国大专院校的院系调整中,合并了部分心理系、组,北京大学哲学系设置了心理专业(1952),保留了南京大学心理学系(1956年后并入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在全国各师范院校及部分医学院、体育学院设立了心理学教研室或教研组,开设必修或选修的心理学课程。在全国学科规划中,心理学作为基础学科之一制订了12年发展的远景规划(1956),明确了学科发展的新前景。
  
  在这个阶段里,心理学界在全国范围内有过两个学习热潮。先是系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热潮。通过学习列宁的《唯物主义与经验批判主义》、《哲学笔记》和毛泽东的《矛盾论》、《实践论》等著作,批判资产阶级学术思想,逐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并把它作为研究心理学的指导思想。随后是学习苏联心理学(包括巴甫洛夫学说)的热潮。邀请苏联心理学家来中国讲学(1952~1956),在中国建立动物条件反射实验室和人类条件反射实验室,验证巴甫洛夫若干重要的实验并开展一些基本理论问题的评论和初步试探性的研究。
  
  研究阶段(1957~1966)  在这个阶段开始时,心理学界讨论了心理学研究与实际结合的问题,明确了科学必须为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服务这个方向。为此相应地加强了研究工作的规划和干部的培养,又在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学院中设置了心理学专业(北京大学在院系调整时就有了心理学专业)。在心理学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在此期间,一度批判心理学中的"生物学化"和"抽象化"倾向,严重地混淆了学术问题与政治问题的界限,曾挫伤一些心理学者。后来按照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排除上述干扰,开展了关于心理学对象、方法、任务与学科性质等基本问题的学术讨论(1959),并对这一讨论进行了总结(1960),促进了心理学的初步繁荣。
  
  停滞阶段(1966~1976)  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心理学被诬蔑为资产阶级伪科学,遭到了严重的挫折和损失。心理学的发展处于停滞状态。但仍有部分心理学者在困难的条件下,独自坚持心理学的研究、编译和著述工作。潘菽的《心理学简札》(1984)就是在这特殊时期内写成的。
  
  繁荣阶段(1977年以后)  "文化大革命"结束以后,中国进入了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心理科学逐渐恢复和发展。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及全国各院校心理学教研室、组陆续恢复活动。先后在北京大学、杭州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和华南师范大学设立了5个心理学系。重新组织修订了全国心理学科规划。召开了各种专业会议和学术年会。
  
  专业学术会议所确定的研究课题,不少是由全国许多单位协作进行的,如评论冯特的研究课题(1977~1980)有21个单位参加。在教育心理、发展心理、心理学史等方面也广泛开展协作研究。为适应研究工作迅速发展的需要,中国心理学会设立了各种专业委员会。两个曾经中断了的刊物《心理学报》和《心理科学通讯》也先后复刊。重新修订和新出版了多种教材、专著、论文集或丛书。
  
  主要研究工作  发展时期的研究工作在许多方面取得进展。
  
  基本理论研究  中国的心理学者努力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研究心理学的基本理论。他们研究巴甫洛夫学说,进一步探讨心理活动与高级神经活动的关系。有人认为心理活动是具有新质的高级神经活动;有人认为高级神经活动是心理活动的物质基础,但对高级神经活动的研究不能取代对心理活动的研究,两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具有辩证统一的关系。在心理学学科性质、对象和方法的论争中,多数人反对片面夸大人的阶级性或自然性,认为心理学的本质特点就在于人的心理既有自然性,又有社会性,心理学就是要研究它们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这既需要用自然科学的方法,也需要用社会科学的方法,依具体的课题而有所不同。基于这种认识,古典实验法、条件反射法、测验法以及电子计算技术和数学模拟方法等逐渐在中国心理学的研究中都得到应用。对于心理发展的动力或主要矛盾问题、实践与心理的关系问题、意识问题、心身关系问题等,都进行了探讨。在积极评述国外心理学思想和派别的基础上,更加注意它们的新进展和对它们进行更系统的总结。例如潘菽主持的评论冯特的工作,就是这种总结的一个尝试和开端。高觉敷主持的对中国古代心理学思想以及现代心理学史的研究也逐步展开。
  
  基础研究  在生理心理方面,早期探讨了儿童两种信号系统相互传递、动力定型顺序反应等。中期则以脑电为指标分析不同年龄(婴儿至 110岁老人)的脑电特点及其与某些智能活动的关系。研究表明,在5~14岁间脑电节律呈现两次"飞跃"状态。近期正采用电生理、微电极及生物化学等方法研究有关痛觉、学习、记忆、情绪、注意及应激状态等的生理机制,以及不同生活环境下动物的生理心理特点、中草药对动物某些心理活动的影响等问题。在知觉过程方面,关于视觉的研究已从早期的运动视知觉逐渐扩大到空间知觉、方位知觉、图形知觉、深度知觉,以及颜色知觉(肤色、色盲)等,有的学者试图提出有关知觉恒常性方面的初步理论。听觉的研究也从早期的纯音阈限的测定扩大到关于语音和噪音的调查,有的学者还提出了语言知觉反映论的新观点。在发展心理方面,研究了幼儿的数、类和方法概念、色形抽象及因果思维等。近期研究了儿童对整体和部分认知的发展、数字运算能力和类比推理能力的发展、道德认知的发展等,还探索了初生至学前期儿童言语的发展,超常儿童和智力落后儿童的心理发展、评级和测量等。在比较心理方面,用条件反射法研究了动物的分析综合能力,如文昌鱼和金丝猴的学习特点,比较了猿猴与婴儿的学习能力等。
  
  应用方面的研究  在教育心理方面,结合记忆、思维能力的发展,或者从文字改革方面研究了汉字心理学问题,近年来还从汉字笔画结构的信息分析及自动检索的角度进行了心理学探索。在机器理解汉语,问题解决的认知研究方面,取得了进展。对于小学语文的集中识字和分散识字也有较多的实验研究。在数学教学心理方面,有小学四则应用题,中学有理数和平面几何等的实验。60年代中国学科心理的研究一度引进了程序教学的实验。近期关于现代小学数学教学实验及初中数学自学辅导教学的实验研究,对促进中小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提高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中小学生个性品德的心理学研究,早期主要是结合对学生的心理鉴定,后来是结合生产劳动、学习动机等进行的。关于工读学校过失青少年的教育心理研究,也取得良好效果。犯罪心理方面近年也受到重视。在医学心理方面,50年代末心理学者与医学界协作进行神经衰弱等慢性病的综合快速治疗,贯彻积极心理治疗原则,调动患者克服疾病的自觉能动性,取得了良好效果;结合治疗还进行了病因调查和有关的病理心理实验。60年代曾对克汀病人进行了心理调查,并提出了评定智力障碍等级的初步方案。近期对心理因素在针刺镇痛中的作用的研究也取得了一些成果。中国心理学家还研究了智力测验和人格测验的修订和应用问题。强迫性神经官能症的心理诊断、利手与单侧脑的神经生理学问题等也受到心理学家的?⒁狻T诠ひ敌睦矸矫?,从50年代协同生产部门举办操作合理化研究班开始,先后在机械制造、炼钢、纺织等工业部门开展了改进操作方法、培训技工、促进发明创造、防止事故等有关的研究。60年代根据国家建设的需要,又开展了铁路交通信号、水电站中央控制台信号显示、建筑工程中关于教室和工业厂房的照明标准,以及仪表工业中关于表盘刻度设计等有关的工程心理研究。在此期间,航空心理方面也进行了有关飞行员选拔、训练、飞行错觉、航空照明、仪表显示和航空噪声等问题的研究。70年代后期在继续开展有关工程心理研究的同时,还开展了与心理学有关的工效学和企业管理等方面的研究。运动心理是近期新发展起来的重要方面,已先后对球类、体操、田径、射箭、射击等竞技项目中有关运动员的情绪、技能、性格类型等生理心理特点和心理训练方法开展了研究,并获得了初步效果。
  
  研究方向  总的来看,尽管开展了上述一些工作,但远远满足不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需要。为了发展中国的心理学,今后要从4个方面入手:①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作为心理学工作的指导思想。这就是要用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为指导,摆脱束缚心理学发展的唯心论和形而上学;②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把心理学研究工作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紧密结合起来;③积极地通过批判分析,学习和吸收国外心理学的有价值的东西,贯彻"洋为中用"的原则;④进一步发掘中国古代心理学思想宝藏,鉴别提炼,以达到"古为今用"的目的。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为心理学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前景,中国心理学者正加速建立具有中国特色、能为中国社会主义事业更好服务的中国心理学,为国际科学心理学的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台湾地区心理学史


  
  中国台湾地区心理学的发展概况大体上可划分为4个阶段:
  
  第1阶段为1945~1960年。这个时期是初创期,其主要工作是在台湾大学心理学系进行的。1945年苏芗雨着手筹建该系,1949年正式组成。在开展科研方面,陈大齐对理则学、印度因明、孔孟学说尤其是荀子的心理学思想深有研究。也有学者以格式塔心理学和场论为基础,探讨知觉方面的一些基本问题。
  
  第2阶段为1961~1970年。在这一时期里,台湾大学首批毕业生留学返台加强了工作。1961年台湾大学设立了心理学研究所。1963年师范大学正式成立教育心理学系。主要科研项目有以新行为主义为基础,对学习与记忆问题的研究。此时期心理学的翻译和著作日益增多。在教学方面,除台湾大学、师范大学及政治大学外,其他一些大专院校也开设了心理学课程。还有班达-格式塔测验和柯氏性格量表的研究,学校心理卫生及心理疾病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杨国枢等致力于人格与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工作,曾开展"中国人的性格"专题研究,提出了一套有关的理论模式。通过系统实验,曾提出一种新见解:工具性学习中也含有经典条件化历程的成分,经典条件化历程可视为类化作用的一个特例。
  
  第3阶段为1971~1980年。这一时期是成长阶段。在教学方面,1971年台湾大学心理所成立博士班;政治大学设置心理学系。1972年辅仁大学设立教育心理学系,1978年改名为应用心理学系。出版方面,不但系列性的著述增多,且出现不少心理学的专业出版社和图书公司。科研方面,研究较多且具特色的有刘英茂等关于汉字、语文心理学问题的研究。在编制或修订各种心理测验方面,至此期已达130种以上。对儿童行为发展问题的研究较为广泛。医学心理方面,以不同方法在不同地区继续开展早期进行的台湾社区精神病罹患率调查,并更深入地回顾其流行病学及临床的研究。对某些特殊的异常行为(如缩阳焦虑、肾亏神经症候群)及特殊儿童(如弱智、残障儿童)均曾开展研究。还研究了台湾民间心理医疗及团体治疗的效果等。
  
  第4阶段(1981 年以后)这时期高尚仁等继续深入研究语文、汉字心理,并扩展至对书法和国画的心理实验研究。也有人探讨中国人的社会心理及中国式管理问题,研究台湾青少年的道德发展,以及有关心理卫生、心理治疗技术等问题。
  
  台湾心理学界越来越重视科研成果的理论和实用方面的质量审核。不少学者曾批判了以往追随西方心理学思潮的倾向,提出了心理学研究中国化的层次与方向问题。他们认为早期台湾心理学研究大多属于实用型和移植型。即前者仅注重解决现实问题而不重视理论与文献回顾;后者熟悉西方心理学理论和文献,却很少考虑本地特有社会文化历史因素,仅停留在验证或重复西方做过的研究。近年来,已开展对本土社会中有重大意义的一类问题的研究;也有人试图对以往大量的研究成果进行回顾总结,鉴往知来,以期在理论建构上有所突破。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