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Functional Approaches
功能主义学派
1.
The author of this thesis believes that Functional Approaches to translation can shed light on the debate and discussion concerning standards of drama translation for different purposes.
本文作者认为,德国功能主义学派的翻译理论能为抱有不同目的的戏剧翻译工作者提供指导,从而消除关于戏剧翻译标准的疑惑。
2) functionalist school
功能学派
1.
By analyzing Schleiermachers influence on Reiss of functionalist school,Venuti of deconstruction school and Steiner of hermeneutic school as an example,this paper argues that Schleiermacher has a significant impact over the theory of contemporary westem translation.
通过施莱尔马赫与功能学派赖斯、解构学派韦努蒂和阐释学派斯坦纳的关系分析,发现施莱尔马赫的理论对当代西方译论产生了重要影响。
2.
The emergence of Skopos theory proposed by German Functionalist School indicates a turn of the translation studies.
20世纪70年代,以“目的论”为代表的德国功能学派及其翻译理论的出现,标志着翻译研究的转向:即由原先占主导地位的语言学以及侧重形式的翻译理论转向更加注重功能和社会文化因素的翻译理论。
3) functionalist anthropology
功能主义人类学
1.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basic theories,basic thoughts and basic methods of functionalist anthropology,we can understand and master the thinking system of anthropology more thoroughly and deeply.
功能主义人类学肇始于20世纪20年代,盛行于30至50年代,时至今日仍对人类学的研究起着相当重要的影响。
4) Functionalism
[英]['fʌŋkʃənəlɪzəm] [美]['fʌŋkʃənḷ'ɪzəm]
功能主义
1.
A Tentative Discussion about the Application of Functionalism in the Furniture design;
浅谈功能主义思想在家具设计中的应用
2.
The Ideas of Functionalism in the Contemporary Interior Design Style;
当代居室室内设计风格中的功能主义思想主线
3.
"Promise" vs."Steamed Bread": An Explanation from Mass Communication Functionalism;
《无极》vs.《馒头》:大众传播功能主义学的解读
5) functionism
功能主义
1.
As the core of modernism,functionism has walked a long way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industry design for nearly 100 years.
作为现代主义核心的功能主义在现代工业设计近百年的发展过程中 ,经历了发生、发展、演变和反思的漫长历程。
2.
Besides it has also borrowed some concepts of sociology-Functionism,Conflictionism,Exchang-Actionism-to analyse the relationship further.
从体育的起源着手谈体育与社会的关系,并借用社会学原理从功能主义的视角、冲突论的视角、互动论的视角更近一步的论证体育与社会的关系。
3.
This essay consists of three parts: The first part deals with the origin and development of functionism; The second part is devoted to the discussion of the common characteristics shared by different functionist schools; The last part discusses the differences existing among them.
近年来 ,语言研究的功能主义方法已成为一种时尚 ,本文的第一部分追溯了功能主义形成的历史 ,成为一种思潮的原因 ,并且认为功能主义的思想最初来源于Courtenay 。
6) neo-functionalism
新功能主义
1.
Nye went to East Africa and Central America to study integration and, through comparing the integration process there with that in Europe, found certain limitation and deficiency of neo-functionalism.
奈发现了新功能主义的缺陷和不足,其独特贡献是提出了一体化的多维概念,修正了新功能主义的“外溢”、“政治化”等概念,建立了一体化过程的新模型即奈模型。
2.
Then the development of integration in other areas, especially the regional co-operation among developing countries provided test opportunity of the application of neo-functionalism within a larger scope.
新功能主义最初产生于总结与解释战后西欧一体化经验的需要,随后其他地区一体化的兴起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区域合作的开展,为新功能主义在更大范围内的适用问题提供了检验机会。
3.
At the time of setting up for 40 years of ASEAN, this thesis tries to analyze and make an inquiry into the integration of ASEAN by the light of neo-functionalism.
在东盟成立40周年之际,本文尝试通过从新功能主义理论的视角来分析和探讨东盟的一体化发展。
补充资料:功能学派
英国社会人类学学派。1922年,英国人类学家B.K.马利诺夫斯基和 A.R.拉德克利夫-布朗分别发表实地调查专刊《西太平洋的探险队》和《安达曼岛人》,最早把功能主义思想贯彻在民族学著作上,人们因而将发表两篇专刊的这一年作为功能学派创立的年代。其后,马利诺夫斯基和拉德克利夫-布朗又在其论文和著作中进一步发展了功能主义理论。但是,功能学派并非完全由于马利诺夫斯基和拉德克利夫-布朗同年发表调查专刊而偶然产生,它主要是当时英国的政治形势和学术传统的产物。①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英帝国在全世界的殖民地受到了民族运动浪潮的剧烈冲击,开始摇摇欲坠。因此,英国政府希望人类学家能提出适合各地情况的办法以维持其殖民统治。②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西方的实地调查研究开始流行,科学界和思想界都开始重视比较的方法和事物的功能研究。这一切为马利诺夫斯基和拉德克利夫-布朗提出功能主义理论准备了社会的和思想的基础。他们的理论在英国学术界引起了巨大反响,尤其在社会人类学界吸引了许多追随者,从而形成了人类颇多的功能学派。直至今日,英国社会人类学界还打着功能主义的旗号。由于马利诺夫斯基和拉德克利夫-布朗曾到美国讲学,因此,功能学派在美国也有一定的市场。
功能学派认为,任何一种文化现象,不论是抽象的社会现象,如社会制度、思想意识、风俗习惯等,还是具体的物质现象,如手杖、工具、器皿等,都有满足人类实际生活需要的作用,即都有一定的功能。它们中的每一个与其他现象都互相关联、互相作用,都是整体中不可分的一部分。但是,马利诺夫斯基和拉德克利夫-布朗在学术上又不尽相同。马利诺夫斯基偏重对人类生物需要的研究;拉德克利夫-布朗侧重"社会结构"的研究,因而后来人们习惯地把拉德克利夫-布朗的理论称为"结构-功能论"。他们的分歧使功能学派内部分为两个不同的传统。
30年代中期,中国燕京大学社会学系的一些学者,翻译和介绍了功能学派的一些主要著作,邀请拉德克利夫-布朗来中国讲学和辅导研究生,派研究人员去英国,直接受教于马利诺夫斯基。他们还参照功能主义方法对中国某些少数民族进行了调查研究。他们被称为中国功能学派。
功能学派对进化学派、历史学派和传播学派都持反对态度。他们直接或间接地为推行英国政府的殖民政策做了许多工作,因而受到官方的支持。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殖民地国家纷纷独立,他们不欢迎曾为帝国主义殖民政策服务过的人类学家再去作实地调查。因此,以实地调查为主要研究方法的功能主义理论就不再象以前那样时兴了。时代的变化,科学的发展,又使越来越多的西方人类学家认识到功能主义理论的局限性,从而纷纷疏远了它。50年代法国结构主义学派的兴起和英国功能学派内部的分化,也是功能学派影响缩小的原因。
英国功能学派诞生60多年来,在队伍、机构和学术观点上有不少发展和变化。在队伍方面形成了三代人,即:马利诺夫斯基、拉德克利夫-布朗以及他们在20年代、30年代培养出来的学生,为第一代人;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进入人类学专业的,为第二代人;1963年前后进入人类学专业的,为第三代人。在机构方面形成了 6个主要教学和科研中心,即:伦敦经济政治学院人类学系(马利诺夫斯基的主要基地),伦敦大学附属学院的本科人类学系,东方和非洲研究学校的社会人类学系,牛津大学的社会人类学系(拉德克利夫-布朗的主要基地),剑桥大学社会人类学系,曼彻斯特大学人类学系。第二代人于1972年掌握这一学派的领导权后,在学术观点上发生了一些分化。如剑桥大学人类学家E.R.利奇的新结构主义理论便是一例。
功能学派的主要代表著作除上述《安达曼岛人》和《西太平洋的探险队》外,还有马利诺夫斯基的《科学的文化理论》(1944)、拉德克利夫-布朗的《原始社会的结构和功能》(1952)及他们的学生的一些重要著作。
功能学派认为,任何一种文化现象,不论是抽象的社会现象,如社会制度、思想意识、风俗习惯等,还是具体的物质现象,如手杖、工具、器皿等,都有满足人类实际生活需要的作用,即都有一定的功能。它们中的每一个与其他现象都互相关联、互相作用,都是整体中不可分的一部分。但是,马利诺夫斯基和拉德克利夫-布朗在学术上又不尽相同。马利诺夫斯基偏重对人类生物需要的研究;拉德克利夫-布朗侧重"社会结构"的研究,因而后来人们习惯地把拉德克利夫-布朗的理论称为"结构-功能论"。他们的分歧使功能学派内部分为两个不同的传统。
30年代中期,中国燕京大学社会学系的一些学者,翻译和介绍了功能学派的一些主要著作,邀请拉德克利夫-布朗来中国讲学和辅导研究生,派研究人员去英国,直接受教于马利诺夫斯基。他们还参照功能主义方法对中国某些少数民族进行了调查研究。他们被称为中国功能学派。
功能学派对进化学派、历史学派和传播学派都持反对态度。他们直接或间接地为推行英国政府的殖民政策做了许多工作,因而受到官方的支持。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殖民地国家纷纷独立,他们不欢迎曾为帝国主义殖民政策服务过的人类学家再去作实地调查。因此,以实地调查为主要研究方法的功能主义理论就不再象以前那样时兴了。时代的变化,科学的发展,又使越来越多的西方人类学家认识到功能主义理论的局限性,从而纷纷疏远了它。50年代法国结构主义学派的兴起和英国功能学派内部的分化,也是功能学派影响缩小的原因。
英国功能学派诞生60多年来,在队伍、机构和学术观点上有不少发展和变化。在队伍方面形成了三代人,即:马利诺夫斯基、拉德克利夫-布朗以及他们在20年代、30年代培养出来的学生,为第一代人;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进入人类学专业的,为第二代人;1963年前后进入人类学专业的,为第三代人。在机构方面形成了 6个主要教学和科研中心,即:伦敦经济政治学院人类学系(马利诺夫斯基的主要基地),伦敦大学附属学院的本科人类学系,东方和非洲研究学校的社会人类学系,牛津大学的社会人类学系(拉德克利夫-布朗的主要基地),剑桥大学社会人类学系,曼彻斯特大学人类学系。第二代人于1972年掌握这一学派的领导权后,在学术观点上发生了一些分化。如剑桥大学人类学家E.R.利奇的新结构主义理论便是一例。
功能学派的主要代表著作除上述《安达曼岛人》和《西太平洋的探险队》外,还有马利诺夫斯基的《科学的文化理论》(1944)、拉德克利夫-布朗的《原始社会的结构和功能》(1952)及他们的学生的一些重要著作。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