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制肝升白颗粒
1)  Zhiganshengbai granula
制肝升白颗粒
2)  Ruanganshengbai Granules
软肝升白颗粒
1.
Determination of Scutellarin in Ruanganshengbai Granules by HPLC
HPLC测定软肝升白颗粒中黄芩苷的含量
3)  Shengbai Granules
升白颗粒
1.
Clinical Observation of Shengbai Granules on Leukocytopenia Induced by Chemotherapy
升白颗粒治疗化疗所致白细胞减少症的临床观察
4)  Shuanghuang Shengbai Granule
双黄升白颗粒剂
1.
Shuanghuang Shengbai Granule on the mechanism of leukogenic effect;
双黄升白颗粒剂升高白细胞作用机制的研究
2.
Effect of Shuanghuang Shengbai granule on radiotherapy or chemotherapy induced leukopenia in mice;
双黄升白颗粒剂对小鼠白细胞减少症的影响
5)  Qiling granules
芪苓升白颗粒
1.
Objective: Aim To estabolish the method to determine the Astragloside in Qiling granules by HPLC-ELSD.
目的:建立芪苓升白颗粒中黄芪甲苷的高效液相测定方法。
6)  Fuzhengshengbai granules
扶正升白颗粒
补充资料:黄汉升

黄汉升教授,男,1958年12月出生,福建漳州人。1982年毕业于福建师范大学体育系,1985年破格晋升讲师,1988年破格晋升副教授,1990年至1992年在美国波特兰州立大学讲学、进修,1994年晋升教授,1999年6月毕业于北京体育大学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获教育学博士学位。现为我校体育教育训练学博士点学科带头人、博士生导师,国家教育部全国普通高校体育研究会理事,福建高校体育研究会理事长,武汉体育学院、河北师范大学、江西师范大学、广西师范大学等多所高等院校客座教授。

学术研究的主要特点:

1、长期性。学术研究较集中和稳定的方向为[u[[球[/]]学训练的理论与方法。

研究领域以排球教学训练理论与方法、排球运动的社会科学研究、排球运动的生物科学研究作为突破口,通过多学科研究成果交叉渗透,运用教学论、社会学、计算机科学等学科的理论与方法,科学论证排球有关教学训练理论问题,将现代教学理论与方法应用于排球教学训练中,尤其是排球比赛得失分规律研究、技战术研究、三论在排球教学训练中的应用等方面的研究,受到同行专家的较高评价。《优秀女子排球比赛得失分规律的研究》获福建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二等奖。

2、系列性。在排球教材建设与研究方面,取得了系列的研究成果,主编和

参编了从中学到大学本科排球课程教材的编写:《中学体育实验教材》(参编排球部分)、全国体育教育专业二、三年级专科《排球》教材(主编)、全国中学体育教师专升本《排球》教材(主编)、体育教育专业本科《排球》教材、体育教育专业排球专修课《现代排球运动教程》教材以及参加了全国教练员岗位培训教材《排球运动高级教程》(ⅱ、ⅲ级)编写工作。

3、拓展性。以体育教学训练学学科建设为中心,不断拓宽新的研究领域,扩大学术视野,主编《园丁工程全国中小学培训教材》(学校体育科研方法)和体育教育专业本科《体育科学研究方法》两部教材,主持并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科技发展史》课题研究,填补了国内在该研究领域的空白;以全国普通学校体育教育专业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的研究为核心,撰写《全国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的理论与实践》一书,为我国体育教育专业的改革与发展以及研究都提供了新的研究角度与层面。1983年以来,在《体育科学》、《中国体育科技》、《中国学校教育》、《国际体育教育、娱乐、舞蹈、竞技运动杂志》和《国际体育教育杂志》等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100多篇,主编、参编教材、专著8部,参编《金牌背后是科技大战》获北京市第五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优秀女子排球比赛得失分规律研究》获1997年福建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二等奖,《2010年中国社会体育发展趋势》(合作)获福建第四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主持全国教育科学九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面向21世纪我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专业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综合改革的研究》(合作),并获福建第四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主持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以及国家留学基金委项目等课题的研究。此外还有10多篇论文分别入选第一届、第三届、第四届、第五届世界体育科学大会。1996年应邀参加了在美国举行的“国际奥林匹克体育科学大会”,并在大会上作特邀报告;1997年应邀参加了在以色列举行的“奥林匹克后专题三计会”,代表中国在大会上作“体育科学与运动训练结合”的报告。1994年以来,先后被确定为校首批遴选的15名重点培养扶持的跨世纪学科带头人和福建高校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并入选我省“百千万”人才工程;先后被评为“福建优秀教师”、“全国高校优秀青年体育教师”和“全国高校十佳优秀青年体育教师”,1997年被授予“福建劳动模范”,同年获曾宪梓教师基金三等奖,1999年被国家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授予“全国学校体育卫生先进工作者”称号。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