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殷健灵
1)  Yin Jian-ling
殷健灵
1.
During these writings, the writing about the issues of young girls in the works by Yin Jian-ling attracts much attention.
在这些书写中,女作家殷健灵于作品中对少女问题的展现颇引人注目。
2)  Yin [英][jɪn]  [美][jɪn]
1.
The Name "Wu Wang Di Ri Ding" was firstly discovered in the Inscriptions on the Bronze Vessel "Ying Gong Ding".
这是周初统治者"修商人典"的体现,鉴于此时殷遗民仍很强大,殷人文化仍较浓厚,周人不得不在政策上与殷人缩小距离。
2.
The paper "On Yin city of Shang Dynasty" points out that the Yin ruins is not the late Shang capital,but rather worship area and cemetery.
《商代殷都考》一文,指出殷墟并非商代晚期都城,而是祭祀区与墓地所在,提出殷地不是位于安阳的小屯,而是位于郑州的小双桥。
3)  Yin Fan
1.
Yin Fan s Idea of Poetry and Its Literary Significance;
殷的诗学观及文学史意义
2.
A stroke of genius " put forward by YIN Fan in Heyueyinling Anthology of Poems is the highest criterion in poetry writing.
 殷在《河岳英灵集》中提出的"神来"之说是其论诗的最高要求。
4)  Jianyinling suppository
健阴灵栓
1.
Objective:To develop Jianyinling suppository,check the quality and the stability, and observe its clinical effect.
目的:研制健阴灵栓、考查其质量及稳定性、临床研究。
5)  Gujianling Plasters
骨健灵膏
1.
Determination of Camphor in Gujianling Plasters by GC;
气相色谱法测定骨健灵膏中樟脑的含量
6)  Jianruling
健乳灵
1.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curative effects of Jianruling on mammary gland hyperplasia( MGH ).
目的:研究中药健乳灵对乳腺增生病疗效。
补充资料:殷健灵
殷健灵
殷健灵

殷健灵

性  别: 女

出生年月: 1971

民  族: 汉族

祖籍江苏镇江,生于上海。1994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法政系,法学学士,文学硕士。现任职于现代家庭杂志社。1998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长篇小说《纸人》、《玻璃鸟》、《月亮茶馆里的童年》、《哭泣精灵》,散文集《纯真季节》、《临界情感》,中篇小说集《青春密码》、诗集《盛开的心情》等。长篇小说《玻璃鸟》获1997年冰心图书新作大奖;《月亮茶馆里的童年》获四川省优秀图书奖;《纸人》获全国青少年读物评选三等奖;《青春密码》获“巨人”中长篇小说奖;并两度获“陈伯吹儿童文学奖”。

《纸人》及其他

2005-10-27 作者:殷健灵

我没有想到写于1999年间的《纸人》会成为我比较重要的一部作品。如今,有不少儿童文学研究者认为她是国内第一部真正的“成长小说”,还被列入了一些学校的“儿童文学必读书单”。《纸人》没有获得过任何一项来自官方的奖项,却令我得到了来自读者的各种形式的感激和首肯,俨然成了我的代表作。

想起当初的创作,还是很有意思的。

在那以前,我便一直专注于青春期少女题材的创作。我以为,青春期的大部分苦闷其实都来自心理上性意识的觉醒。它就像少年成长中的“成长仪式”,更像少年生命中的“第二次诞生”。和少男相比,青春期带给少女的变化,其表现形式更加复杂、微妙、隐蔽。它更多的投射到心理活动上,是一种情感的隐秘渴望、一种在梦想世界里的精神巡游、一种有趣曲折的情绪游戏。这样的心理活动,有时是美好的,有时却是痛苦的、难以自拔的。那些对爱的渴望,未必都会倾注到异性的身上,也有可能同样的倾注到同性的年长者身上(心理学上称之为“恋慕年长者期”)。而她们对爱的渴望的表现形式有时也是不合逻辑、未可理喻的。在她们的面前摆着那么多难解的谜,包括对她们自己以及对她们自己的身体。

我关于少女心理的触及是从对自己的内视开始的。起初是以散文的形式。当年一些微妙的心情、隐蔽的心绪、深藏的记忆,一一翻检出来,晒晒今天的太阳。那些散文赢得了无数今天少女的青睐,她们给我写信、倾诉,这有些让我意外,她们告诉我:她们和我一样。她们让我确信:生命、爱和情感都是永恒的,它们不因时代的更替而变更。在这样一个缺乏安全感的时代,今天的孩子比我们过去更不容易。他们要忍受更大的心理压力,面对更纷繁的诱惑。对敏感的孩子来说,假如没有舒解的渠道,那痛苦和压抑便是加了倍的。

后来,当我需要更丰满、更立体地表达我的那些想法的时候,散文的样式就显得有些单薄了,于是就借助于小说。我想写和别人不完全一样的小说。我不可能真实地再现今日孩子的生活,因为我的阅历我的年龄我的心态决定了我不可能完全投入到他们的生活中去,即使写,那也是一种有距离的观望,是浅表的描摹。与少年写手相比,我们这些成人儿童文学作家所能做的,是一种深层次的、直抵他们身心的对生命本质的探寻,是撼动自己也能撼动别人的真诚表述。

1999年之前,断断续续地写过关于少女心理的几个中篇,准确地说,是关于少女性心理和青春期的轻微萌动的。我采用的是一种谨慎的、适可而止的姿态。但在有了那些叙述之后,却有了一种骨鲠在喉欲吐不能的感觉。我承认,在少儿文学领域里,的确存在着那么多的“不可以”和“不恰当”。这样那样的“禁区”让成人写作者在写作时不自觉地畏首畏尾、避重就轻。那时,我正在读儿童文学专业的研究生,导师梅子涵先生适时地点拨我,他建议我将焦距瞄准少女青春期的成长和苦痛,写一个细致的大东西。在此前,我曾经主持过一段时间青春心理热线,我发现,如今成长中的少女羁绊重重。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