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bond market between banks
银行间债券市场
1.
Research on market maker mechanism of bond market between banks;
银行间债券市场做市商制度研究
3) inter-bank bond market
银行间债券市场
1.
Problems and solutions of China s inter-bank bond market;
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现状与对策
2.
Inter-bank Bond Market Development & Central Bank Monetary poilicy Control;
银行间债券市场发展与中央银行货币政策调控
3.
Studies on Structure-Conduct-Performance of China's Inter-bank Bond Market;
中国银行间债券市场:结构、行为与绩效研究
4) interbank bond market
银行间债券市场
1.
Constructing a diversified participant structure in the interbank bond market;
构建多元化的银行间债券市场参与者结构
2.
Promoting the interbank bond market via product innovation;
以产品创新推动银行间债券市场发展
3.
On promoting the market-making system in the interbank bond market;
推进银行间债券市场做市商制度的思考
5) municipal bond bank
市政债券银行
6) The inter-bank bond market
银行间债券市场
1.
The inter-bank bond market was established in June of 1997, it is the important component of the money market and the national debt market.
银行间债券市场成立于1997年6月,是我国货币市场和国债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补充资料:债券市场
发行、认购和买卖债券活动的总称,证券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由发行市场(一级市场)和流通市场(二级市场)构成。
沿革 债券和债券市场是信用形式发展的结果。早在资本主义经济出现以前,就存在债券和债券市场。古代债券如国家债券、当票等在奴隶社会已经出现,并在封建社会得到发展。据认为,世界最早的债券发行于12世纪的威尼斯共和国。企业债券在封建社会末期也开始产生。世界上最早的证券交易所即巴黎交易所成立于1304年。证券交易所兴起的早期阶段,主要业务是买卖政府债券,股票交易有限。18~19世纪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发行政府债券,为内政、外交特别是进行军事活动筹集所需要的资金。19世纪随着企业公司的迅速发展,企业债券发展也很快。20世纪至今,世界上几乎所有国家的政府、大部分股份公司以及许多地方政府都利用发行债券的方式筹措资金。
债券发行市场 筹资者以发行债券方式筹集资金的场所。它具体决定债券的发行时间、金额和条件,并引导一般投资者认购,以及办?砣瞎菏中⒔赡煽钕畹仁乱恕7⑿惺谐〉闹饕δ苁谴丛煨抡U⑿卸罘从匙派缁嵬蹲实脑龀で榭觥U⑿惺谐∈且恢治扌蔚氖谐?,没有固定、集中的场所,即新债券的发行不是在有组织的市场──证券交易所内进行,而是由发行者(筹资者)自行向投资者直接出售,或者通过投资公司、信托公司等证券发行中介机构,或证券商推销出售的。筹资者要想通过发行债券从市场上筹集资金,不仅必须具有良好的信誉和对本金与利息的支付能力,而且还要接受法律方面的种种约束。无论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公共机构或者企业,具备上述条件都可成为债券发行者。债券发行中介人(投资银行等)提供的主要服务,是承购发行者新发行的债券,并转售于一般债券投资者。
债券流通市场 转让、买卖已发行债券的市场。债券交易活动不增加社会投资额,流通市场的主要功能是为债券这一金融资产提供流动性。投资者在这里可以根据自己对债券行情的判断,随时买进或者卖出债券。又分为有组织的市场(证券交易所)和场外交易市场。前者是传统的证券交易市场,有严密的组织和管理规则(见证券交易所);后者则没有正式的组织,也没有集中、固定的交易场所,交易活动在交易所外通过电话、电传等电信工具联成的交易网络完成,交易规则比较灵活,手续简单,属于一种无形市场(见场外交易)。美国和日本的场外交易比较发达,90%以上的债券买卖都在场外交易市场进行。
债券的发行市场和流通市场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发行市场的规模和质量、债券的发行条件和方式等对流通市场的规模和质量、债券价格和流动性具有重要的影响。同时发行市场的债券发行,还需要流通市场的保证和支持。如果没有流通市场,债券不能自由买卖和转让,投资者将对债券失去兴趣,债券发行市场就难以扩大规模。流通市场所提供的流动性和形成的价格又是影响新债券发行规模和条件的重要因素。
作用 ①投资者筹集资金的重要渠道。无论是国家要集中相当部分的社会资金以满足各方面的资金需要,或者企业为解决扩大再生产资金之不足,都可以通过发行债券达到目的。通过债券的发行,将社会上的一部分潜在资金转化为现实资金,分散、短期的资金转化为集中、长期的资金。与银行贷款相比,发行债券可为筹资者提供更为长期和稳定的资金来源。②为投资者提供较为有利的投资场所。一般说来,投资者购买债券能够获得比期限相同的银行储蓄存款更多的利息,到期还本付息,投资风险小,能够取得比购买股票更有保障的收益。特别是政府债券信誉高,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强,在发达国家中是最有吸引力的投资对象。③促进社会资金的合理流动与有效配置。债券市场具有灵敏反映资金供求的价格机制和广泛灵通的经济信息,因而能够引导资金的流向和流量,推动社会资金向经营好、效益高的企业和有前途的产业集中。④公开市场业务是中央银行执行国家货币政策,控制利率和货币供应量,从而实行宏观金融调节的三大货币政策工具之一。这一活动主要是通过买卖国库券等政府债券进行的,因而,债券市场在宏观调控方面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
中国债券市场 1979年以后中国的债券市场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1981~1984年为第一阶段。这时发行的债券只有国库券一种,并且只有带有很大分配性质的发行市场而没有流通市场,国库券不能自由转让。1985~1989年为第二阶段,这一阶段债券市场发展较快。主要表现在:①债券种类增多。新增债券有:a.国债券,包括国家重点建设债券(1987),财政债券和国家建设债券(1988),以及特种国债券和保值公债券(1989);b.中国专业投资公司发行的债券,包括基本建设债券和重点企业债券(1989);c.金融债券(1985);d.企业债券,包括地方企业债券(1986)和企业短期融资债券(1988),以及重点企业债券(1988)。②开放了债券流通市场。最早允许上市转让的是1985年开始发行的金融债券(1986),企业债券紧随其后(1987)。到1990年,除财政债券、特种国债券、中国专业投资公司发行的重点企业债券外,其他各种债券均可上市转让。不过,这时的债券流通市场还仅限于无组织的柜台市场,有组织的市场尚未成立。从1990年开始,中国债券市场进入了第三阶段。其主要标志是1990年12月19日上海证券交易所正式开业,为中国提供了一个集中进行交易的场所,使中国债券市场初具规模。
沿革 债券和债券市场是信用形式发展的结果。早在资本主义经济出现以前,就存在债券和债券市场。古代债券如国家债券、当票等在奴隶社会已经出现,并在封建社会得到发展。据认为,世界最早的债券发行于12世纪的威尼斯共和国。企业债券在封建社会末期也开始产生。世界上最早的证券交易所即巴黎交易所成立于1304年。证券交易所兴起的早期阶段,主要业务是买卖政府债券,股票交易有限。18~19世纪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发行政府债券,为内政、外交特别是进行军事活动筹集所需要的资金。19世纪随着企业公司的迅速发展,企业债券发展也很快。20世纪至今,世界上几乎所有国家的政府、大部分股份公司以及许多地方政府都利用发行债券的方式筹措资金。
债券发行市场 筹资者以发行债券方式筹集资金的场所。它具体决定债券的发行时间、金额和条件,并引导一般投资者认购,以及办?砣瞎菏中⒔赡煽钕畹仁乱恕7⑿惺谐〉闹饕δ苁谴丛煨抡U⑿卸罘从匙派缁嵬蹲实脑龀で榭觥U⑿惺谐∈且恢治扌蔚氖谐?,没有固定、集中的场所,即新债券的发行不是在有组织的市场──证券交易所内进行,而是由发行者(筹资者)自行向投资者直接出售,或者通过投资公司、信托公司等证券发行中介机构,或证券商推销出售的。筹资者要想通过发行债券从市场上筹集资金,不仅必须具有良好的信誉和对本金与利息的支付能力,而且还要接受法律方面的种种约束。无论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公共机构或者企业,具备上述条件都可成为债券发行者。债券发行中介人(投资银行等)提供的主要服务,是承购发行者新发行的债券,并转售于一般债券投资者。
债券流通市场 转让、买卖已发行债券的市场。债券交易活动不增加社会投资额,流通市场的主要功能是为债券这一金融资产提供流动性。投资者在这里可以根据自己对债券行情的判断,随时买进或者卖出债券。又分为有组织的市场(证券交易所)和场外交易市场。前者是传统的证券交易市场,有严密的组织和管理规则(见证券交易所);后者则没有正式的组织,也没有集中、固定的交易场所,交易活动在交易所外通过电话、电传等电信工具联成的交易网络完成,交易规则比较灵活,手续简单,属于一种无形市场(见场外交易)。美国和日本的场外交易比较发达,90%以上的债券买卖都在场外交易市场进行。
债券的发行市场和流通市场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发行市场的规模和质量、债券的发行条件和方式等对流通市场的规模和质量、债券价格和流动性具有重要的影响。同时发行市场的债券发行,还需要流通市场的保证和支持。如果没有流通市场,债券不能自由买卖和转让,投资者将对债券失去兴趣,债券发行市场就难以扩大规模。流通市场所提供的流动性和形成的价格又是影响新债券发行规模和条件的重要因素。
作用 ①投资者筹集资金的重要渠道。无论是国家要集中相当部分的社会资金以满足各方面的资金需要,或者企业为解决扩大再生产资金之不足,都可以通过发行债券达到目的。通过债券的发行,将社会上的一部分潜在资金转化为现实资金,分散、短期的资金转化为集中、长期的资金。与银行贷款相比,发行债券可为筹资者提供更为长期和稳定的资金来源。②为投资者提供较为有利的投资场所。一般说来,投资者购买债券能够获得比期限相同的银行储蓄存款更多的利息,到期还本付息,投资风险小,能够取得比购买股票更有保障的收益。特别是政府债券信誉高,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强,在发达国家中是最有吸引力的投资对象。③促进社会资金的合理流动与有效配置。债券市场具有灵敏反映资金供求的价格机制和广泛灵通的经济信息,因而能够引导资金的流向和流量,推动社会资金向经营好、效益高的企业和有前途的产业集中。④公开市场业务是中央银行执行国家货币政策,控制利率和货币供应量,从而实行宏观金融调节的三大货币政策工具之一。这一活动主要是通过买卖国库券等政府债券进行的,因而,债券市场在宏观调控方面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
中国债券市场 1979年以后中国的债券市场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1981~1984年为第一阶段。这时发行的债券只有国库券一种,并且只有带有很大分配性质的发行市场而没有流通市场,国库券不能自由转让。1985~1989年为第二阶段,这一阶段债券市场发展较快。主要表现在:①债券种类增多。新增债券有:a.国债券,包括国家重点建设债券(1987),财政债券和国家建设债券(1988),以及特种国债券和保值公债券(1989);b.中国专业投资公司发行的债券,包括基本建设债券和重点企业债券(1989);c.金融债券(1985);d.企业债券,包括地方企业债券(1986)和企业短期融资债券(1988),以及重点企业债券(1988)。②开放了债券流通市场。最早允许上市转让的是1985年开始发行的金融债券(1986),企业债券紧随其后(1987)。到1990年,除财政债券、特种国债券、中国专业投资公司发行的重点企业债券外,其他各种债券均可上市转让。不过,这时的债券流通市场还仅限于无组织的柜台市场,有组织的市场尚未成立。从1990年开始,中国债券市场进入了第三阶段。其主要标志是1990年12月19日上海证券交易所正式开业,为中国提供了一个集中进行交易的场所,使中国债券市场初具规模。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