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1920s-1940s
20世纪20—40年代
1.
What the paper research is art music of early china which is defined art music of china 1920s-1940s.
本文所研究的中国近代艺术歌曲是指20世纪20—40年代的中国艺术歌曲。
3) 1930s-1940s
20世纪30~40年代
1.
1930s-1940s Women s Occupational Development and Embarrassment in Fujian;
20世纪30~40年代福建女性职业的发展与困境
4) 1940 s
20世纪40年代
1.
1940 s is such a period in which Chinese literary theory became a mature theoretical morphology.
20世纪40年代是中国现代文学理论形态走向成熟的时期,该时期文学理论形态大体可分为意识形态和非意识形态两大类型,现实主义文学理论是这个时期的理论主潮。
2.
Fortress Besieged and 1940 s Shanghai School Novels;
钱锺书《围城》与20世纪40年代海派小说产生于同一个语境,精神气质和艺术表现有很多相同和相似的地方,但又明显不同:《围城》的自我定位介于新文学与海派文学之间,对海派文学传统有继承、改造,更有超越和提升。
5) the beginning of the 1940s
20世纪40年代初
1.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1940s,disasters of drought,locusts,flood and epidemic broke out in Henan one after another which claimed about 3000000 people s lives.
20世纪40年代初,河南爆发了震惊中外的大灾荒,旱、蝗、泛、疫多种灾害接连发生,历时两三年,遍及全省,致使200万-300万人死亡,是中国近代灾荒史上最严重的灾荒之一。
6) 1940s
20世纪40年代
1.
Chiang Kai-shek and KMT Government s Dream of Atom Bomb in 1940s;
20世纪40年代蒋介石和国民政府的原子弹之梦
2.
On Marriage Legal Order in South-western Hubei in 1940s;
20世纪40年代鄂西南的婚姻法秩序研究
3.
Education of US Journalism & Mass Communication in 1940s;
论20世纪40年代美国新闻传播学教育的新拓展
补充资料:20世纪
世纪列表 | |||||||
前42 | 前41 | 前40 | 前39 | 前38 | 前37 | 前36 | |
前35 | 前34 | 前33 | 前32 | 前31 | 前30 | 前29 | |
前28 | 前27 | 前26 | 前25 | 前24 | 前23 | 前22 | |
前21 | 前20 | 前19 | 前18 | 前17 | 前16 | 前15 | |
前14 | 前13 | 前12 | 前11 | 前10 | 前9 | 前8 | |
前7 | 前6 | 前5 | 前4 | 前3 | 前2 | 前1 | |
1 | 2 | 3 | 4 | 5 | 6 | 7 |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
29 | 30 | 31 | 32 | 33 | 34 | 35 | |
36 | 37 | 38 | 39 | 40 | 41 | 42 |
1901年至2000年的这一段期间被稱為20世纪。這段時間剛離我們而去,其最令人深刻的記憶是前所未見的全球型戰爭與軍事對峙(第二次世界大戰、冷戰)以及知識爆炸。在這世紀,影響人們最深遠的是共產主義對資本主義的挑戰。雖然前者終歸失敗,卻促使後者在經濟與社會上多重的修正與省思。此外,本世紀的殖民主義發展到極致,卻在1960年代後迅速瓦解。而上世紀廣佈歐洲的民族主義風潮傳到亞洲、非洲與大洋洲,卻意外導致恐怖主義在全球盛行,尤其透過網路等資訊媒體,造成全球性的恐慌,並使下個世紀初蒙上恐懼的陰影。而知識爆炸使更多人能接受知識,並質疑與檢討各學科的發展和研究。
在藝術上,以美國為發源地的大眾文化成為最為人所知的事物。尤其透過電視、廣播和電影,幾乎全球各地或多或少都受到其影響,甚至視其為“進步”、“便利”和“文明”的象徵。但另一方面,各地的在地文化也利用這些科技媒體宣揚散播於本國或鄰近地區,這種現象尤以日本與法國最為明顯。
此外,本世紀是人類史上流動速率最頻繁的時刻:為了勞動需求、政治庇護與更好的生活品質,大量的華人遷到北美與東南亞,許多土耳其人與北非地區人民移居西歐,不少的西班牙裔透過合法或非法的方式進入美國。這些人口的流動打破過去以種族劃分的地理概念,卻也造成許多工業國家內部的社會問題。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