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凯鲁比诺
1)  Carubino
凯鲁比诺
2)  Luigi Cherubini (1760~1842)
凯鲁比尼,L.
3)  Rubinowicz expression
鲁比诺威茨表示
4)  Noro
诺鲁
5)  Jack·Kerouac
凯鲁雅克
6)  Kerouac
凯鲁亚克
1.
On Cultural Identity of Kerouac's "Automatic Writing"
试论凯鲁亚克“自动写作法”的文化特征
2.
In 1950s,the beat generation literature that led by Jack Kerouac reappeared the real life of people lived at bottom of society in 1950s and 1960s by taking view on overturning traditional literature value and emphasizing on rebelling against orthodox,which brought people unique feeling and also deep impact on American youth in half century.
20世纪50年代以凯鲁亚克为代表的美国“垮掉派”文学以颠覆传统文学价值取向的视角,离经叛道的行径,再现20世纪五十、六十年代美利坚合众国社会底层的生活真实,带给人独特的文学审美感受,同时也影响了整整半个世纪的美国青年。
补充资料:凯鲁比尼,L.
      意大利作曲家。1760年9月8日生于佛罗伦萨,1842年3月15日卒于巴黎。父亲是哈普西科德演奏家。6岁起由父亲传授音乐,9岁从师B.费利奇等学习作曲。18岁前写了36首乐曲,主要是帕莱斯特里纳式的教堂音乐。1778年又从G.萨尔蒂继续深造,掌握了意大利的古典对位法技巧。1779年进入了他的意大利歌剧创作时期,演出了他的第一部歌剧《昆托·法比奥》,并以《被遗弃的阿尔米达》(1782)获得成功。1784年他来到伦敦,又上演了他的两部歌剧,并任皇家作曲家1年。1786年定居巴黎后改变风格,从事法国歌剧创作。他谱写的第一部法国歌剧《德莫丰》(1788)演出失败,第二部《洛多伊丝卡》(1791)始获得巴黎公众的好评。以后演出了他的杰作《美狄亚》(1797)和《两天》(1800,在英、德上演时改名《挑水夫》)。《两天》是受法国大革命英雄主义启发而作的"拯救歌剧",曾获得J.海顿和L.van贝多芬的赞扬。1794年后,任巴黎音乐学院督学兼教师。1805年旅居维也纳,直到法军进占时才应拿破仑的召请重返巴黎。1814年法兰西王政复辟后,任路易十八皇家小教堂音乐指导。1822~1842年任巴黎音乐学院院长。他的后期创作又回到了宗教音乐,主要作品有《F大调弥撒曲》和《d小调追思曲》等。凯鲁比尼是从古典主义过渡到浪漫主义时期的代表人物,他的14部法国歌剧为发展法国歌剧作出了贡献,同时也为19世纪初期复兴意大利传统宗教音乐作出了贡献。与他人合著有《对位法与赋格教程》(1835)等教学和理论著作多种。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