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Rural people's livelihood building
农村民生建设
3) Rural democracy building
农村民主建设
4) the countryside common people residence construction
农村民居建设
1.
Therefore,this thesis chooses to research the the countryside common people residence construction.
论文选择村庄建设过程中的农村民居建设进行研究,通过构建一种新的居住模式来为我国新农村建设和农村城镇化进程提速,集约高效的利用土地,同时改善农民的居住生活条件。
5) rural ecoconstruction
农村生态建设
6) Countryside Construction
农村建设
1.
The distinct achievement and experiences in serving the new countryside construction provides with the precedent for other .
临泽县在小水电开发建设中,统筹兼顾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管理民主"的要求,全面规划整合资源,充分发挥水电开发的供电、带动劳务收入、节水、农民致富、保护环境等作用,积极服务新农村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为其它县市发挥水电开发优势、促进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借鉴经验。
2.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demand of new countryside construction of Lüliang City on meteorological technology,and connecting with the new technologies adopted in the construction of meteorological modernization,puts forward some effective suggestions on solving the problem of providing the service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new countryside with meteorological technology.
分析了吕梁新农村建设对气象科技的需求,结合气象现代化建设最新科技手段,提出解决气象科技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服务的有效建议。
3.
The experience and lessons got in the contemporary countryside construction of China show that the construction of socialist new countryside could not be carried out unless under the unity of rational construction and traditional heritage,which is proved by the people’s commune before reform and opening-up in the 1930s.
总结当代中国农村建设的经验教训,可以明确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则,即应当在理性建构与传统承继的统一中开展目前正在推进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补充资料:农村
农村
village
农村(villa罗)以从事农业生产为主的农业人口居住的地区,是同城市相对应的区域,具有特定的自然景观和社会经济条件,也叫乡村。 农村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的未来社会中,城市与农村的本质差别将消失。在不同的国家、不同时期、不同地区,所规定的农村统计口径有所不同。例如美国,1950年以前规定,凡是人口在2 500人以下的、没有组织成自治单位的居住地就算农村;1950年以后规定,不论其是否组织成自治单位,凡人口在2 500人以下或人口在每平方英里1 50。人以下的地区及城市郊区都算作农村。欧洲各国一般以居住地在2 000人以下者为农村。在中国没有直接规定“农村”这一统计指标的口径,仅规定了“市镇总人口”和“乡村总人口”这两个人口统计指标。据《中国统计年鉴》(1987)解释,“市镇总人口”指市、镇辖区内的全部人口;“乡村总人口”指县(不含镇)内全部人口。其中,“市”是指经国家规定成立“市”建制的城市;“镇”是指经省、自治区、直辖市批准的镇。1984年规定,凡县级地方国家机关所在地,或总人口在2万人以下的乡、乡政府驻地非农业人口超过2 000人的,或总人口在2万人以上的乡,乡政府驻地非农业人口占全乡人口10%以上的,均可建镇。 在原始社会初期,人类依靠采集、渔猎为生,逐水草、居巢穴,无所谓村落。到了原始社会的中期,约在新石器时代,人类掌握了农业生产技术,有了耕种土地、照管作物、饲养畜禽等生产活动,人类开始定居下来。同时,为防御外族侵扰和野兽的侵害等,要求一个氏族聚居在一起,从而出现了最早的村落原始村落是以血缘关系形成的氏族部落的聚居之地,实行原始公有制,按自然分工进行生产活动,平均分配。至原始社会末期,交换有了一定的发展,在一些交通方便、位置适中的村落中,出现了集市。在奴隶社会的农村中,由于生产力的发展,手工业、商业相继从农业中独立出来。在一些大的村落中,手工业者集中,商业集中,形成永久性市场。这些地方,逐步演变成一个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为了保护财产的安全、政权的巩固,则修筑城堡等,逐渐出现了城市。大商人、大奴隶主、官吏聚居在城市,奴隶、个体小农、少数小奴隶主则居住在农村。奴隶社会的农村社会经济关系,本质上是奴隶主剥削、压迫奴隶的关系。在封建社会的农村中,主要居住着农民(雇农、佃农、自耕农)或农奴、中小地主等。土地等生产资料绝大部分为封建地主阶级(或封建农奴主阶级)所有,少部分归农民所有。封建社会农村社会经济关系本质上是封建地主阶级统治、压迫、剥削农民的关系。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