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防灾减害义务
1)  duty of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reduction
防灾减害义务
2)  Anti-harm reduction
防害减灾
3)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reduction
防灾减灾
1.
The Study on Function of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Reduction of Urban Green Space for Mountain City;
山地城市绿地防灾减灾功能初探
2.
Inspirations on the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Reduction of Public Green Space from Wenchuan Earthquake
汶川地震对城市公园绿地防灾减灾的启示
3.
To enhance the comprehensive capability of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reduction by means of 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progress has become certain choice to ensure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a harmonious society.
发挥科技进步的支撑作用,提高防灾减灾的综合能力是保障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选择。
4)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mitigation
防灾减灾
1.
role of civil engineering in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mitigation.
土木工程在防灾减灾中的重要性,每一部份均有详实的资料和深入的阐述。
2.
The effect of blasting load on anchored birder is a hot research issue in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mitigation of hydroelectricity project.
爆破荷载对锚固梁作用的研究是水电工程防灾减灾的一个热点问题。
3.
The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mitigation is an important content of urban planning.
防灾减灾是城市规划的一个重要内容。
5)  hazards prevention and reduction
防灾减灾
1.
Some countermeasures of hazards prevention and reduction were put forward.
介绍了云南省引发地质灾害的地质构造、地形地貌、气候的客体特征,强降水引发地质灾害的预测范围与重点,概述了云南2007年七、八月份灾情及防灾减灾预警、预报成效,剖析了灾情,提出了防治对策。
6)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alleviation
防灾减灾
1.
This problem is explained in detail from the point of origin of human civilization,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alleviation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economy.
提出了“数字流域”这一重要课题 ,认为数字流域是数字地球的一个重要区域层次 ,是实施数字地球的一个切入点 ;并从人类文明的起源、防灾减灾、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做了详细的阐
2.
We must establish the focus and special features of our campus culture,and carefully seek in a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alleviation culture the soul which symbolizes the spirit of our school.
我们必须确立校园文化建设的特色与重点;必须认真搜寻并确立在防灾减灾文化之中凝炼出来的具有灵魂象征的学校精神。
补充资料:防核、防化学、防生物武器训练
      对核、化学、生物武器的袭击所进行的防护训练。简称"三防"训练。苏军称"化生放"防护训练,美军称 "核生化" 防护训练。目的是提高军队的防护能力,免受或减轻核、化学、生物武器对人员、牲畜的杀伤和对武器、装备、物资的破坏。
  
  简史  "三防"训练是随着核、化学、生物武器的出现、发展而逐渐形成和加强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德国首次使用化学武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出现了生物武器和核武器。这些新武器的出现和发展,引起许多国家军队对其防护研究和训练的普遍重视,先后设置组织机构管理训练。1939年,针对侵华日军多次使用化学武器,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一分校设立了防化学队,八路军各师建立了防化勤务主任室,部队开展了防化训练。1952年,中国人民志愿军针对侵朝美军多次使用生物、化学武器,普遍进行了防生物和防化学武器的训练。1953年,人民解放军建立了各级"三防"训练的专业机构,并将"三防"训练列入训练大纲,作为全军训练的共同科目,普遍开展了训练。
  
  
  内容和方法 其内容通常包括:核、化学、生物武器的基本性能,防护的基本原则和措施,发现放射性沾染和毒袭的方法,个人和分队对核、化学、生物武器的防护方法,在受染地域、地段的行动要求和通过的方法,消毒、消除沾染和急救方法等。这种训练的组织方法:军官采取短期集训或结合部队演习,演练防护的组织指挥;部队训练通常由团以上机关培训骨干,以连、排为单位组织实施。一般使用图表模型、毒剂嗅样盒和模拟化学武器、模拟核爆炸等代用器材进行训练。有时亦可在专用场地进行实毒训练,或利用核武器爆炸试验进行训练。
  
  苏联和美国军队在营一级分队设有专职(或兼职)的军官,指导对核、化学、生物武器的防护训练;在团(旅)以上部队设有专业机构或人员,计划和监督防护训练。苏联在军外训练中,受训人员即进行穿带防毒面具和使用侦察仪器的训练,入伍后的新兵增加防护训练时间和内容,并结合战术训练进行。美军明确规定了单兵在核、生物、化学武器条件下的训练内容,以及生存和基本作业的标准。
  
  发展趋势  随着战术核武器、中子弹的出现,速效、高效化学武器的发展,生物战剂传播、扩散方法的改进,增大了杀伤、破坏的广泛性和严重性。因而加强群众性的防护训练,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改进训练方法,提高训练效果,将更为各国军队所重视。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