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上海通
1)  Shanghai Tone
上海通
2)  Maritime traffic
海上交通
1.
Construction of port maritime traffic basal information sharing platform;
港口海上交通基础信息共享平台的建设
2.
This paper, through analysis of the rights and obligations of coastal States in maritime traffic safety control specified in the UNCLOS and some issues related to the implementation of China s Maritime Traffic Safety Law, provides some suggestions for the revision of the Maritime traffic Safety Law with a view to further perfecting .
2008年1月5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国务院2008年度立法计划,《海上交通安全法》的修订工作位列其中。
3.
With the rising trade between China and other countries especially the ASEAN countries, the maritime traffic flow in Beibu Gulf which is considered as the "the most convenient international path" has been increasing rapidly.
随着我国与东盟和世界各国经贸往来的日益频繁,北部湾作为“中国—东盟最便捷快速的国际大通道”,海上交通流量和船舶密度日趋增大,由此也带来了海上交通险情和事故日趋增多,为更好地履行国际公约赋予我国的义务,提高我国海上搜寻救助水平,体现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本文就北部湾海上交通突发公共事件搜寻救助问题进行了相关的研究。
3)  maritime transportation
海上交通
1.
The purpose of maritime transportation is navigation security and navigation efficiency.
海上交通是以航行安全和航行效率为目的的。
4)  marine traffic
海上交通
1.
Safety investigation and improvement program for marine traffic in Dalian port;
大连港海上交通安全调研与航道锚地功能改善规划
2.
Methods of safety quantitative evaluation in marine traffic system;
海上交通系统安全定量评价方法
3.
Synergic mode for marine traffic risk management based on level and period synergic modes
基于层次与阶段协同的海上交通风险管理模式
5)  maritime communication
海上通信
1.
Prospect and application of WiMax on maritime communication;
Wi Max技术在海上通信中的应用展望
6)  maritime exchange
海上通交
1.
With the aid of the historical data,the article aims to interpret the maritime exchange in two aspects,including Silla people s role in the exchange and the then Sino-Japanese protocol system focused on the reception of Japanese envoys to the Tang Dynasty.
《入唐求法巡礼行记》是研究九世纪东亚交流史不可多得的第一手资料,通过对这一史料的深入探析,从新罗人在九世纪东亚海上通交中的作用和以日本遣唐使为中心的唐日邦交礼制体系两个层面来诠释九世纪的东亚海上通交,以期对这一时期的东亚政治、经济、文化交流有一个较为微观、具体的认识。
补充资料:上海通信图书馆
      中国20世纪20年代的一所职工业余图书馆。设于上海。发起人是青年诗人、钱庄店员应修人(1900~1933)。
  
  1917年前后,上海福源钱庄店员应修人收藏进步书刊,建立了"修人书箱",供同仁借阅。1921年5月1日,他发起组织"共进会",是一个上海钱庄业、银行业青年职工互助性的读书团体,附设有图书馆。后来藏书增加,读者增多,便在天津路44号成立上海通信图书馆,对外开放。1925年五卅运动期间,该馆成立了中国共青团支部,同年,应修人等几位办馆骨干加入中国共产党,该馆的活动即在商务印书馆的共产党组织领导下进行。该馆以"使得无产者有得书看"为宗旨,于1925年迁至宝山路三德里。1928年,藏书由创办时的138种增加到5000余种,读者达到二、三千人。通信借书的范围遍及全国以至海外侨胞。该馆为联系读者和便利通信借书,1925年 8月起出版《上海通信图书馆月报》,多次编印《上海通信图书馆书目》(1926年10月出到第6 版)。该馆于1929年被国民党上海市党部查封。
  
  上海通信图书馆在图书馆管理技术上也有创树。试行以汉字拉丁化拼音组织著者号,自编了新的图书分类法,并于1929年经新书推荐社修订,正式定名为《S.T.T.图书分类法》。该分类法对当时盛行的杜威十进分类法体系持批判态度,在类目设置上突出了中国的国情与马克思主义。其大类顺序如下:总类、社会科学类、哲学类、 文学类、艺术类、自然科学类、应用技术类、 语言学类、历史类、地理类。在"社会学"类中列举了"唯物史观"、"马克思主义",在"经济学"类中首先列出"马克思派经济学"子类,在"政治"类中设有"反日帝国主义"等子类。
  
  上海通信图书馆共进会的会员有:恽代英、杨贤江、应修人、郭沫若、郑振铎、钱俊瑞、叶圣陶、郁达夫、楼适夷、汪静之、李俨、魏金枝等。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