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Frame prediction mechanism
帧预测机制
2) the mechanism of test frame
探测帧机制
3) inter prediction
帧间预测
1.
Study on Inter Prediction Decoder and Its High Performance VLSI Implementation for H.264;
基于H.264帧间预测解码的研究及高效VLSI实现
2.
Investigation on inter prediction algorithms is an important research hotspot in the real-time video coding-decoding technology.
帧间预测是实时视频编解码技术的研究重点,高精度的匹配和补偿可以减少帧间预测误差,提高视频图像的压缩效果。
3.
An algorithm of the optimal predicted macroblock mode selection for inter prediction is introduced,based on the researching the multi-prediction macroblock mode of AVS-M standard.
针对AVS-M帧间预测多预测块模式的特点,文中提出一种选择预测块模式的方法,可以有效地减少判决的模式数量。
4) intra-prediction
帧内预测
1.
New fast mode selection algorithm for Intra-prediction in H.264;
一种新的H.264快速帧内预测模式选择算法
2.
Efficient intra-prediction algorithm for H.264 based on information entropy;
一种基于信息熵的快速H.264帧内预测算法
3.
Fast intra-prediction mode decision algorithms in H.264;
H.264帧内预测编码模式选择的快速算法研究
5) intra-frame prediction
帧内预测
1.
A fast intra-frame prediction algorithm based on characteristic of 4×4 sub-block for H.264/avc;
一种基于4×4子块特征的H.264/AVC快速帧内预测算法
2.
An Efficient Intra-Frame Prediction Algorithm Based on Autocorrelation for H.264/AVC;
一种基于自相关法的H.264/AVC高效帧内预测算法
3.
264 intra-frame prediction module,we put forth a parallel implementation method for the H.
264帧内预测模块并行特性的基础上提出了H。
6) intra prediction
帧内预测
1.
Fast selective algorithm of Intra prediction for H.264/AVC;
一种面向H.264/AVC的快速帧内预测选择算法
2.
Method of textured block partition based on distance weighted intra prediction;
一种基于距离加权帧内预测的纹理块划分方法
3.
Fast intra prediction algorithm for H.264 based on image texture direction estimated;
基于纹理估计的H.264帧内预测快速算法
补充资料:磁耦合机制和沙兹曼机制
解释太阳系角动量特殊分布的两种理论。太阳质量占太阳系总质量的99.8%以上,但其角动量(动量矩)却只占太阳系总角动量的1%左右,而质量仅占0.2%的行星和卫星等天体,它们的角动量却占99%左右。太阳系角动量的这种特殊分布,是太阳系起源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1942年,阿尔文提出一种"磁耦合机制"。他认为,太阳通过它的磁场的作用,把角动量转移给周围的电离云,从而使由后者凝聚成的行星具有很大的角动量。他假定原始太阳有很强的偶极磁场,其磁力线延伸到电离云并随太阳转动。电离质点只能绕磁力线作螺旋运动,并且被磁力线带动着随太阳转动,因而从太阳获得角动量。太阳因把角动量转移给电离云,自转遂变慢了。
1962年,沙兹曼提出另一种通过磁场作用转移角动量的机制,称为沙兹曼机制。他认为,太阳(恒星)演化早期经历一个金牛座T型变星的时期,由于内部对流很强和自转较快,出现局部强磁场和比现今太阳耀斑强得多的磁活动,大规模地抛出带电粒子。这些粒子也随太阳磁场一起转动,直到抵达科里奥利力开始超过磁张力的临界距离处,它们一直从太阳获得角动量。由于临界距离达到恒星距离的量级,虽然抛出的物质只占太阳质量的很小一部分,但足以有效地把太阳的角动量转移走。沙兹曼也用此机制解释晚于F5型的恒星比早型星自转慢的观测事实。晚于F5型的恒星,都有很厚的对流区和很强的磁活动,通过抛出带电粒子转移掉角动量,自转因而变慢。然而早于F5型的恒星,没有很厚的对流区,没有损失角动量,因而自转较快。
1962年,沙兹曼提出另一种通过磁场作用转移角动量的机制,称为沙兹曼机制。他认为,太阳(恒星)演化早期经历一个金牛座T型变星的时期,由于内部对流很强和自转较快,出现局部强磁场和比现今太阳耀斑强得多的磁活动,大规模地抛出带电粒子。这些粒子也随太阳磁场一起转动,直到抵达科里奥利力开始超过磁张力的临界距离处,它们一直从太阳获得角动量。由于临界距离达到恒星距离的量级,虽然抛出的物质只占太阳质量的很小一部分,但足以有效地把太阳的角动量转移走。沙兹曼也用此机制解释晚于F5型的恒星比早型星自转慢的观测事实。晚于F5型的恒星,都有很厚的对流区和很强的磁活动,通过抛出带电粒子转移掉角动量,自转因而变慢。然而早于F5型的恒星,没有很厚的对流区,没有损失角动量,因而自转较快。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