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二十世纪西方雕塑
1)  Sculpture in the Twentieth Century
二十世纪西方雕塑
2)  statue of century wind
世纪风雕塑
1.
The setting up of the control network related to the deformation nontoring of the statue of century wind is briefly introduced.
以德州市标志性建筑——世纪风雕塑的变形监测为例 ,讨论了大型现代城市雕塑的变形监测问题 ,介绍了控制网的建立 ,推导了计算监测点平面坐标和高程及精度评定的数学模型 ,绘制了变形过程线显示变形趋
3)  western sculpture
西方雕塑
4)  20th Century
二十世纪
1.
The Study on Huai Nan Zi in the 20th Century;
二十世纪《淮南子》研究
2.
Review the past and lood for ward future to thestudy on oracle bone inscription grammar of the 20th Century;
二十世纪甲骨文语法研究的回顾暨展望
3.
On Jiang Zeming’s scientific summary of China’s social development process in the 20th century;
论江泽民对二十世纪中国社会发展历程的科学总结
5)  the twentieth century
二十世纪
1.
History of the development of swine industry through the twentieth century in China;
二十世纪中国养猪业发展史
2.
Marxism and the research of Chinese classical literature of the twentieth century have gone through the process of combining,separating and recombining.
马克思主义与二十世纪中国古典文学研究有一个结合、分离、再融合的过程,古典文学的研究也经历了初步繁荣、停滞、繁荣三个阶段。
6)  The 20th century
二十世纪
1.
The Ideology Paradigm thinks that there are two different stages of the 20th century Chinese literature.
如何把握和审视二十世纪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文学"现代化",文学史的研究存在三大理论范式、即意识形态范式、"整体"性范式、现代性范式。
2.
This paper gives a brief survey of the evolution of China′s education thoughts during the 20th Century and points out the two main changes taking place during the whole span of the 20th century.
文章通过对20世纪中国教育思想演化的简单考察,指出中国教育思想在整个二十世纪形成了两方面的主要变化:一是教育注重人的全面发展;二是教育开始走向平民化和大众化。
补充资料:赵友钦(13世纪中叶~14世纪初)
      自号缘督,人称缘督先生或缘督子。中国宋末元初的科学家。饶州鄱阳(今江西省波阳县)人。是宋室汉王第十二代孙。宋亡时,为避祸隐遁为道家,奔走他乡。后在浙江龙游鸡鸣山定居,并在山上筑观象台(又称观星台),观察天象。著述颇多,大都失散,唯留《革象新书》五卷,现存两种版本。此书以讨论天文问题为主,兼及光学和数学,有不少精辟的论述。其中"小罅光景"节记载了光学上的针孔成像实验(如图所示),分别在相邻两个房间的地面下,挖掘两个直径约4尺多的圆阱,右阱深4尺,左阱深8尺,左阱中可放一张4尺高的桌子;另在两块直径4尺的圆板上各插1 000多支蜡烛,作为光源放在阱底或桌面;另备中心开孔的大小和形状各不相同的木板若干块。按实验需要选取分别盖在两阱口。这样,可以使得两者的若干条件相同,只有一个条件不同,便于进行对比试验。实验分4步:①改变孔的大小和形状,即改换阱口的木板;②改变光源强度,即改变点燃蜡烛的支数;③改变像距,即改变水平挂在楼板下作像屏的两片大木板的高度;④改变物距,移去左阱中的桌子,把光源放到阱底,等等。通过这一系列的实验,对小孔(形状和大小)、光源(形状和强度)、像(形状和亮度)、物距、像距这些因素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规律性的探讨,并以光线直进原理加以解释。这个实验的特点在于规模大,对比性强,并能逐个因素进行讨论,这个工作是中国历史上记载最详、规模最大的物理实验。这是赵友钦的重要贡献。此外,他对照度也进行过研究,了解照度和光源之间的定性关系。
  
  

参考书目
   王锦光:赵友钦及其光学研究,《科技史文集(物理学史专辑)》第12辑,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上海,1984。
   王锦光:赵友钦和他的光学实验,《教学与研究》(物理版),浙江师范学院,第4期,1981。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