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中国古代饮酒器
1)  Traditional Chinese Drinking Vessel
中国古代饮酒器
2)  Research on the Alcoholic Prohibition in Ancient China
中国古代酒禁论
3)  Chinese ancient calculagraph
中国古代计时器
4)  Ancient Chinese Bronzes
中国古代青铜器
5)  China's ancient weaponry
中国古代兵器
6)  China's ancient firearm
中国古代火器
补充资料:中国古代计时器
      中国古代计时器的创始时间不晚于战国时代(公元前476~前222)。应用机械原理设计的计时器主要有两大类,一类利用流体力学计时,有刻漏和后来出现的沙漏;一类采用机械传动结构计时,有浑天仪、水运仪象台等。此外,还有应用天文原理(大都根据日影方向测定时间)计时的日晷,它也是中国最古老的计时器之一。
  
  刻漏  又称漏刻、漏壶。漏壶主要有泄水型和受水型两类。早期的刻漏多为泄水型。水从漏壶底部侧面流泄,使浮在漏壶水面上的漏箭随水面下降,由漏箭上的刻度指示时间。后来创造出受水型,水从漏壶以恒定的流量注入受水壶,浮在受水壶水面上的漏箭随水面上升指示时间,提高了计时精度。为了获得恒定的流量,首先应使漏壶的水位保持恒定。其次,向受水壶注水的水管截面面积必须固定,水管采用"渴乌"(虹吸)原理,便于调整和修理。有两种保持水位恒定或接近恒定的方法,均见于宋代杨甲著《六经图》(刊于1153年)中的"齐国风挈壶氏图"(图1)。图中"唐制吕才(约公元600~650)定"刻漏是在漏壶上方加几个补偿壶,"今制燕肃(1030)定"刻漏采用溢流法,多余的水由平水壶(下匮)通过竹注筒流入减水盎。燕肃创制的漏壶叫莲花漏,北宋时曾风行各地。
  
  《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全后汉文》中在桓谭(卒于公元56年)的文章里说刻漏度数因干、湿、冷、暖而异,在白天和夜间需要分别参照日晷和星宿核对。当时已认识到水温和空气湿度对刻漏计时精度的影响。
  
  刻漏的最早记载见于《周礼》。已出土的文物中最古老的刻漏是西汉遗物,共 3件,均为泄水型。其中以1976年内蒙古自治区伊克昭盟杭锦旗出土的青铜漏壶最为完整,并刻有明确纪年(图2)。比较完整的传世刻漏有两个,均为受水型:一个在北京中国历史博物馆,是元代延祐三年(1316)造;一个在北京故宫博物院,?乔宕圃臁?
  
  沙漏  因刻漏冬天水易结冰,故有改用流沙驱动的。《明史·天文志》载明初詹希元创造了"五轮沙漏"。后来周述学加大了流沙孔,以防堵塞,改用六个轮子。宋濂(1310~1381)著《宋学士文集》记载了沙漏结构,有零件尺寸和减速齿轮各轮齿数,并说第五轮的轴梢没有齿,而装有指示时间的测景盘。
  
  浑天仪 古代文献中有汉武帝时(公元前140~前87)洛下闳、鲜于妄人作浑天仪之说,但未提到它的结构。《晋书·天文志》记载东汉张衡 (公元78~139)制造浑天仪,说在密室中用漏水驱动,仪器指示的星辰出没时间与天文观察的结果相符。《新唐书·天文志》对唐开元十三年(725)僧一行和梁令瓒设计的浑天仪有较详细的记述。仪器上分别装有日、月两个轮环,用水轮驱动浑象。浑象每天转一周,日环转1/365周,月环转周。仪器还装有两个木偶,分别击鼓报刻,撞钟报辰。
  
  水运仪象台  为北宋元祐三年(1088)苏颂、韩公廉等人所制。他们于绍圣(1094~1097)初年著《新仪象法要》,载有总图和部件图多幅(图3)。这台水运仪象台高三丈五尺余,宽二丈一尺,是一座上狭下广的木建筑(见彩图)。台的下层有提水装置,由人力推动河车,带动升水上轮和下轮(筒车),将水提到天河(受水槽),注入天池(蓄水池)。台中平水壶保持水位恒定,并通过一定截面的水管向枢轮(水轮)上的受水壶流泄恒定流量的水,推动枢轮。枢轮通过传动齿轮带动昼夜机轮、浑象和浑仪。
  
  水运仪象台有一套比较复杂的齿轮传动系统(图4)。 枢轮的动力通过枢轴和地毂、下轮两个齿轮传到天柱。天柱上装有上轮、中轮和下轮3个齿轮。上轮通过后毂和前毂两个齿轮驱动浑仪(齿圈);中轮通过拨牙机轮驱动机轮轴。机轮轴顶部的天轮(大齿轮)通过中间齿轮和赤道牙(齿圈)驱动浑象。由于齿轮齿数的适当安排使浑仪、机轮轴和浑象每昼夜各旋转一周。装在机轮轴上的昼夜机轮(即各种报时轮:时刻钟鼓轮、时初正司辰轮、报刻司辰轮、夜漏金钲轮、夜漏箭轮和夜漏更筹司辰轮)每昼夜旋转一周。这些报时轮的机构分为两类。一类是在轮子上装置若干凸轮,按一定时间用杠杆、绳索等带动司辰木偶,完成一定的动作,如击鼓、撞钟等。另一类是在轮子上装有若干司辰木偶,各持时辰牌,随着轮子旋转,分别按时在窗口出现。报时装置是一大套高度机械化的、富有艺术性的机构,采用了钟、鼓、铃、钲4种乐器和绯、紫、绿3种司辰服色。
  
  在枢轮的上方和圆周旁有"天衡"装置──擒纵机构(图5)。这是计时机械史上一项重大创造。它把枢轮的连续旋转运动变为间歇旋转运动。《新仪象法要》所载"天衡"图未绘出枢轮和装在枢轮上的受水壶,而书中的文字描述又仅寥寥数语:"枢轮直径一丈一尺,以七十二辐双植于一毂为三十六洪,束以三辋。每洪夹持受水壶一,总三十六壶,每壶长一尺,阔五寸,深四寸。于壶侧置铁拨牙以拨天衡关舌。"因此对受水壶的结构,特别是它的工作原理有不同的推测,其中有一种方案采用了可倾式受水壶。当枢轮圆周上接受注水的受水壶积水不到一定的重量时,左天锁挡住枢轮的一个轮辐,使枢轮不能转动。当积水到达一定的重量时,枢权(重锤)不足以平衡受水壶重力时,受水壶围绕转轴向下倾转。装在壶侧的铁拨牙压迫格叉和关舌下降,关舌通过天条带动杠杆,使天关和左天锁上提,枢轮得以转动。转过一个受水壶后,格叉和关舌又上升,天关连同左天锁下落,枢轮的下一对轮辐又被挡住。右天锁的作用是防止枢轮转动时回弹。天权和枢权是两个平衡重锤。天权用于平衡左天锁和天关的一部分重力,可调整天衡机构的工作灵敏度。枢权用于调整枢轮转动一对轮辐时受水壶所需的受水量,即间歇运动的周期,从而校正计时的误差。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