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Dairy of Meng Xianyi
孟宪彝日记
1.
In this point of view, this thesis is based on Dairy of Meng Xianyi to explore Meng Xianyi’s main political achievements during he was in power in Changchun, and to give a more detailed description and study of that period of Changchun.
《孟宪彝日记》的发现为我们提供了考察这一时期长春社会的重要史料。
2) Meng Xianyi
孟宪彝
1.
The discovery of Diary of Meng Xianyi provides us with a very important historical material to study the society of Changchun in that period.
《孟宪彝日记》的发现为我们提供了考察这一时期长春社会的重要史料。
3) Meng Xianlan
孟宪兰
4) Meng Xiancheng
孟宪承
1.
A Study on Meng Xiancheng s Mass Education Thought;
孟宪承民众教育思想研究
2.
Meng Xiancheng and his lifelong pursuit of the wisdom of education
孟宪承教育智慧的生命追寻
5) daily life and truth
彝伦日用
6) Jiang Yi's itinerary
蒋彝游记
补充资料:孟宪承(1894~1967)
中国现代教育家。江苏省武进县人,1894年9月21日生,1967年 7月19日病逝于上海,终年73岁。孟宪承早年毕业于南洋公学中院和圣约翰大学。1918年留学美国华盛顿大学,专攻教育学,获教育学硕士学位。1921年又赴英国在伦敦大学研究生院深造。
他毕业从事教育工作,献身教育事业。曾先后在圣约翰大学、 光华大学、清华大学、 南京高等师范学校、东南大学、浙江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湖南国立师范学院等校任教,并一度担任国立第四中山大学秘书长、中央大学教育学院院长和浙江省立民众教育实验学校校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华东军政委员会教育部部长、华东行政委员会教育局局长、华东师范大学校长。曾当选为第一、第二、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上海市第三、第四届政治协商会议副主席,上海市教育学会会长。 他对文、 史、 哲等学科具有很深的造诣,通晓英语、法语,晚年刻苦学习俄语。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即开始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接受唯物史观,因此在教育理论研究方面,作出了贡献。他的学术研究著作,除占有充实资料外,更具有科学的识见。他很重视教育理论研究,并强调深入教育实践,为了研究民众教育,他曾亲自创办和领导浙江民众教育实验学校,进行各种教育实验研究。在教育理论方面,他已出版的专著有:《教育概论》、《教育通论》、《教育史》、《西洋古代教育》、《大学教育》、《民众教育》、《中国古代教育史资料》、《中国古代教育文选》等。并曾编写《教育哲学》、《中国教育史》、《外国教育史》等教材。此外还翻译西方资产阶级教育名著多种:如J.杜威的《我们怎样思维》(中译本名《思维与教学》)、W.H.基尔帕特里克(旧译克伯屈)的《教育方法原论》、B.H.博德的《教育哲学大意》、《现代教育学学说》、《教育心理学辨歧》等。
在办学指导思想上,他认为大学是最高的学府,大学的理想应该包括"知识的创获"、"品性的润溶"和"民族的社会的发展"。他强调培养师资,提高教师的思想水平和学术水平是办好大学的根本。他主张大学应加强基础教学,掌握坚实的、广博的基础知识,不宜过早地分专业,同时还必须注意培养优良的校风和学风。他治学谨严,一丝不苟。建国初期华东师范大学创办了中国教育史研究班,他对研究生的学习要求十分严格,认为从事中国教育史的科学研究,必须经受严格的基本训练,如文献资料的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观点与方法的学习,外国语文的训练等。在他的治学态度和方法影响下,培养了一批优秀的中国教育史教学和研究人才。
他毕业从事教育工作,献身教育事业。曾先后在圣约翰大学、 光华大学、清华大学、 南京高等师范学校、东南大学、浙江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湖南国立师范学院等校任教,并一度担任国立第四中山大学秘书长、中央大学教育学院院长和浙江省立民众教育实验学校校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华东军政委员会教育部部长、华东行政委员会教育局局长、华东师范大学校长。曾当选为第一、第二、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上海市第三、第四届政治协商会议副主席,上海市教育学会会长。 他对文、 史、 哲等学科具有很深的造诣,通晓英语、法语,晚年刻苦学习俄语。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即开始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接受唯物史观,因此在教育理论研究方面,作出了贡献。他的学术研究著作,除占有充实资料外,更具有科学的识见。他很重视教育理论研究,并强调深入教育实践,为了研究民众教育,他曾亲自创办和领导浙江民众教育实验学校,进行各种教育实验研究。在教育理论方面,他已出版的专著有:《教育概论》、《教育通论》、《教育史》、《西洋古代教育》、《大学教育》、《民众教育》、《中国古代教育史资料》、《中国古代教育文选》等。并曾编写《教育哲学》、《中国教育史》、《外国教育史》等教材。此外还翻译西方资产阶级教育名著多种:如J.杜威的《我们怎样思维》(中译本名《思维与教学》)、W.H.基尔帕特里克(旧译克伯屈)的《教育方法原论》、B.H.博德的《教育哲学大意》、《现代教育学学说》、《教育心理学辨歧》等。
在办学指导思想上,他认为大学是最高的学府,大学的理想应该包括"知识的创获"、"品性的润溶"和"民族的社会的发展"。他强调培养师资,提高教师的思想水平和学术水平是办好大学的根本。他主张大学应加强基础教学,掌握坚实的、广博的基础知识,不宜过早地分专业,同时还必须注意培养优良的校风和学风。他治学谨严,一丝不苟。建国初期华东师范大学创办了中国教育史研究班,他对研究生的学习要求十分严格,认为从事中国教育史的科学研究,必须经受严格的基本训练,如文献资料的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观点与方法的学习,外国语文的训练等。在他的治学态度和方法影响下,培养了一批优秀的中国教育史教学和研究人才。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