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洪顶山刻经
1)  Hongding Mount Rock Script Sculpture
洪顶山刻经
1.
Positioning“the calligraphic characteristics in Hongding Mount Rock Script Sculpture”onto the first chapter in order to set a researching focus on and to have a deep comparison studies with this very Sculpture and the other calligraphic history within Shandong Province, this thesis and analyzes the splendid s
同时对洪顶山刻经的书丹人僧安道一的“室外创作”进行了详细地描述和分析。
2)  Dazu Baodingshan grotto
大足宝顶山石刻
3)  The Buddhist Sutra Carvings of Zhong Huang Shan
中皇山佛教刻经
4)  The Mahayana Sutra of Elephant's Head Summit
大乘伽耶山顶经
5)  mountain torrents
山洪
1.
Regularity and cause of mountain torrents in Inner Mongolia in recent 50 years;
近50年内蒙古山洪灾害的规律及成因
2.
Beam bridge s destruction mechanism and calculating mode under the actions of mountain torrents;
简支梁桥山洪破坏机理及计算模型
3.
The design of early warning system about mountain torrents disaster based on GPRS/CDMA correspondence
基于GPRS/CDMA通信的山洪灾害预警系统的设计
6)  mountain torrent
山洪
1.
Spatial distribution and other characters of mountain torrents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 are analyzed and summarized in this paper.
整理分析了黑龙江省山洪灾害的空间分布和其它特点 ,讨论了造成山洪的成灾因素。
2.
In this paper,we provide that bridge resistant force against mountain torrent is affected by random and fully factors.
桥梁对山洪的抗力要受各种主、客观随机性和模糊性因素的错综影响,因而,提出了采用极限状态设计法和模糊综合评判法对抵抗山洪的抗力指标进行综合评定,确定了桥梁对山洪抗力的指标现状及安全度大小,为防止山洪对桥梁破坏提出决策性依
3.
The analysis on the basis of the hydro-meteorological observation data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 shows that the spatial-temporal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mountain torrents are in agreement with those of heavy rainfall.
利用黑龙江省实际水文气象监测资料分析表明,山洪发生时空分布特征基本同全省暴雨分布相一致;山洪暴发前3h、24h、及前10天降雨量为有效关键时段,寒冷的气候条件,森林过度采伐对山洪暴发影响关系很大;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黑龙江省气候明显变暖,暴雨次数也明显增多;根据山体滑坡、泥石流、土壤侵蚀的原理结合黑龙江省山洪发生特点,提出了山洪发生的概念模型及权重指标和山洪发生的等级。
补充资料:药王山石刻
      中国北朝至明代的碑刻、造像及摩崖石雕群。在陕西省耀县城东 2.5公里药王山上。山因唐代名医孙思邈隐居于此而得名。药王山在北朝时始凿佛教造像,隋唐两代曾建有宝云寺,并广开造像。唐代以后,为孙思邈建祠,存留下一批与孙思邈有关的碑石。近年又将耀县城内保存的造像碑移置药王山陈列。药王山石刻集中在显化台(又称北洞、太玄洞)、升仙台(又称南庵)2处,包括历史名碑、造像碑石和摩崖窟龛石刻造像 3部分。196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历代名碑共 150通。绝大部分是与孙思邈有关的历代诏告、题记与诗画等。特别重要的是明刻《千金宝要》和《海上仙方》,两种均为两面刻。《千金宝要》将孙思邈所著《千金方》中的重要部分摘录下来,共刻 4石。《海上仙方》为1碑,分3部分:第一部分为《枕上记》,第2部分为《养生铭》,第3部分是各种病症单方。这些医药治疗方法和卫生知识,是孙思邈总结了中国古代医药知识和自己一生实践经验而汇集的精华,在中国医学发展史上占有很高的地位。此外,著名者有北周天和五年 (570)《法师张僧妙碑》、宋徽宗题《褚慧龙章云篆诗文碑》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新发现。
  
  造像碑石包括清末以来在耀县附近地区出土的北魏至唐代各类造像 100余通,其中著名者如:北魏始光元年(424)《魏文朗造像碑》、太和二十年(496)《姚伯多兄弟等造像碑》、正光五年(524)《仇臣生造像碑》、北周武成元年(559)《绛阿鲁造像碑》、隋开皇十五年(595)《张和仁造像碑》等。这些造像碑有四面、三面、二面、一面不等。龛内浮雕佛、菩萨,龛边浅雕天王、供养人。碑上多有刻字。铭文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造像碑的雕刻技法、题刻内容、文字书体以及造像中刻绘的人物、服饰、马饰鞍辔、车舆形制、屋宇建筑等,都是研究佛教发展、北方少数民族历史以及音乐、舞蹈、美术等方面的珍贵资料。
  
  药王山摩崖石刻造像,分布于山之东南隅东西长20多米的崖面上。现存 7个洞窟、23个佛龛,共43尊造像。造像技法包括高浮雕、浮雕和圆雕。制作时代自北周、唐、宋直至明清。石窟造像中以第 2号窟的北周弥勒像最为精美,高 3.3米。唐代造像11尊,均属盛唐时期,其中第3号窟第5龛的菩萨像,造型颇佳,属药王山造像中的上品。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建立了药王山文物保管所,国家多次拨款对药王山石刻进行收集、加固和维修,建立了造像碑石陈列馆,加固了石刻造像,并用石条砌筑了保护墙。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