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Monetary Stabilization Policy
货币政策稳定化作用机制
1.
Research on the Monetary Stabilization Policy
货币政策稳定化作用机制研究
2) currency policy system
货币政策机制
4) sound monetary policy
稳健货币政策
1.
The paper analyzed the limitation of the monetary policy,and found that the transmission jam of monetary policy was the basic factor that affected the efficiency of China s sound monetary policy.
通过对稳健货币政策效应的局限性进行分析,指出货币政策传导不畅是影响中国稳健货币政策效应的根本原因。
5) moderate monetary policy
稳健的货币政策
1.
This article mainly studies why and how to implement moderate monetary policy in the circumstance of effective demand insufficiency and deflation.
本文主要研究在有效需求不足、通货紧缩的形势下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的有关理论问题,试图解决两个方面的疑义:一是为什么不能够通过货币政策的独立操作以缓解通货紧缩问题?二是为什么不启用积极的货币政策以启动经济、扩大有效需求,而要选择稳健的货币政策?文章从货币政策有效性研究入手,在定义社会购买力两个要素的基础上,分析了货币供给的“溢出”效应对货币的“中性”或“非中性”的影响,并由此而推断货币的“中性”或“非中性”与经济的非均衡类型关系。
6) transmission mechanism of monetary policy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1.
Examined are the effects of financial innovation on transmission mechanism of monetary policy.
首先分析了“货币观”与“信贷观”两种不同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区别与联系,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两种机制并存的观点,并引入将两者合二为一的传导机制模型;通过进一步分解模型,分别考察了金融创新对货币渠道和信贷渠道政策传导机制的影响,得出金融创新弱化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作用的结论。
2.
Most SVAR studies on the transmission mechanism of monetary policy choose money supply and interest rate as the index variables to measure the impact of monetary policy.
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SVAR研究,多数选取货币供应量和利率作为衡量政策冲击的指标变量,但理论研究表明,用流动性指标衡量货币政策冲击更适宜。
3.
But with the complication of human s economic behavior, the effect of monetary policy is wearing off At the same time, the transmission mechanism of monetary policy is disturbed by many factors and experiences intricate fluxes.
但是随着人类经济行为的复杂化,货币政策的效力在逐渐减弱,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也经历了复杂的变迁,货币政策的顺畅传导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
补充资料:货币学派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
货币学派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
【货币学派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货币学派的理论。货币学派认为货币供应量将直接影响名义国民收人的变动,其货币政策的传递模式是: R二争B‘M一A一C~(I)一Y式中:R为准备金;B为商业银行放款或投资;M为货币供应量;A为各种金融资产;C、I为消费品或投资品;Y为名义国民收人。 这个过程可描述如下:假定从原先的完全均衡状态出发,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购人证券注人基础货币,商业银行的准备金增加,其放款能力也增强了。于是,商业银行必然会设法改变融资条件—降低利率,以增加放款和投资,货币供应量增加。在名义货币供应量增加的过程中,人们觉得比以前更富有,这时人们就开始将增加的货币转向价格尚未上涨的其他资产,既包括金融资产,又包括实物资产,实际资产需求的增加和价格的上涨,必然使生产者增加生产,从而增加名义收人。生产的增加,以及实际资产价格的上涨,将吸收多余的名义货币,使真实的货币需要量与名义货币需要量趋于平衡。 货币学派与凯恩斯学派的理论分歧有三点:(l)凯恩斯学派非常重视利率指标在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中的作用,而弗里德曼则认为货币政策的影响主要不是通过利率影响投资和收入,而是因为货币供应量超过了人们所需要的真实现金余额,从而直接地影响到社会的支出和货币收人。(2)凯恩斯学派认为,直接对产量、就业和国民收人产生影响的是投资,而货币对国民收入等因素的影响是间接的。而货币学派认为,货币供应量的变动与名义国民收人的变动有直接的联系。(3)凯恩斯学派认为,传递机制首先是在金融资产方面进行调整,然后引起资本市场的变化,投资增加,通过投资乘数的作用,增加了消费和国民收人,最后影响到商品市场,而货币学派则认为,传递机制可以同时在货币市场和商品市场发生,受影响的资产不仅是金融资产,也包括真实资产。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