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就业结构影响
1)  impact on structure of employment
就业结构影响
2)  employment influence
就业影响
1.
The importance and feasibility of employment influence studies of M&A in China are discussed,.
回顾了兼并时机实证研究主要成果和最新动向,对其方法加以总结;介绍和评价两种兼并动机实证研究方法及相关结论;总结了国外兼并绩效实证研究主要结论和近期成果,并重点述评国内研究的方法和特点;阐述兼并就业影响实证研究的重要价值及其在国内开展的可行性;并提出了研究展望。
3)  impact on employment
就业量影响
4)  configuration effect
结构影响
5)  employment structure
就业结构
1.
Economic growth and employment structure evolution——Empirical analysis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hina s GDP growth and employment structure from 1952 to 2004;
经济增长与就业结构的变迁——对建国以来(1952—2004)中国GDP增长率与就业结构关系的实证分析
2.
Relationship and regional type of employment structure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China;
中国分地区就业结构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及地域类型划分
3.
The real diagnosis analyzes of correlation study on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employment structure——A case of Jiangsu;
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相关性的实证分析——以江苏省为例
6)  structure of employment
就业结构
1.
This paper,with the beginning of the far-going influence of new high-technology,deeply analyzes the impact coming from new high-technology to the structure of employment and position of em.
本文从高新技术的广泛影响出发 ,深入分析高新技术的发展对我国就业结构和就业形势的影响 ,并针对高新技术的发展引起的结构性失业现象提出我国应该采取的有效对策。
2.
To analyze the rationale for the structure of employment in Guizhou Province, we must consider the ra-tionality of the distribution of Industries, as to work out solutions to employment and efficiency.
对贵州省就业结构研究,必须通过分析劳动的各产业部局合理与否,拟定出既解决就业又提高效益的解决办法。
补充资料:就业


就业


  就业进入劳动年龄且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参加社会劳动并取得相应的报酬或收入的经济活动。对劳动者来讲,就业是谋生的重要手段。对社会来讲,就业是实现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结合的重要环节。构成就业这种经济活动,必须同时满足3个条件:①进入劳动年龄的人具有劳动能力和劳动意愿。②劳动者能够从其所从事的劳动中获得报酬或收入。③所从事的劳动必须是社会劳动。凡符合这3个条件的劳动者,称为就业者。不同国家或地区对就业者的统计标准是不相同的。较为通用的就业者统计标准是1982年第十三次国际劳动统计专家会议提出的。按照这一标准,凡是在规定的劳动年龄以上,且具备下列情况之一的,就算就业者:①在基准期内正在从事有报酬或收入的工作的人。②有职业但临时没有工作的人,包括:虽未工作,但有工资或薪金连续收入的人;在偶然事件结束后有返回工作的保证的人;由于患病、负伤、节假日、罢工或关闭工厂、暂时脱产培训、产假、经济衰退,以及由于天气不良、机械故障或停水停电等原因造成的停产、停工而暂时没有工作的人。③以现金或实物领取工资的学徒。④军队中的成员。⑤雇主和个体经营者,或正在协助家庭经营企业或农场而不领取报酬的家庭成员。中国在1982年人口普查中,也对就业人员的统计标准作出了规定,如规定1982年6月30日有临时性工作并在6月份从事社会劳动在16天以上者,即为就业人口,无论是在全民所有制单位、各种集体所有制单位工作,或从事个体劳动,也不论是从事固定性职业还是临时性职业,都视为就业。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