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日本人论
1)  Nihonjinron
日本人论
2)  On the Impermanent View of Japanese
论日本人的无常观
3)  Theory on Japan
日本论
1.
Theory on Japan in China and Chinese Diplomatic Crisis Concerning Japan;
中国的日本论和对日外交危机
4)  Japanese Comments
日本评论
1.
Another high tide of research on Japan occurred in the 1930s and 1940s,when a large number of publications came up focusing on Japan,one of which is Japanese Comments,an excellent representation magazine.
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是中国近代以来又一个研究日本的高潮时期,这个时期出现了大量以日本为专门研究对象的刊物,《日本评论》就是该时期日本研究杂志中最具代表性的优秀刊物之一。
5)  Japanese [英][,dʒæpə'ni:z]  [美][,dʒæpə'niz]
日本人
1.
Japanese s Respect Langnage and Its Viewpoints;
论日本人的敬语和敬语观
2.
Understanding of the Japanese View of Sea through the Folktale of Miuratarou;
从民间故事《浦岛太郎》看日本人的海洋异界观
6)  Japanesepoets
日本诗人
补充资料:周作人论日本

作者: 周作人

isbn: 7561332386

页数: 201

定价: 23

出版社: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装帧: 平装

出版年: 2005-09-01

简介 · · · · · ·

周作人早年曾留学日本,对于日本的文化与生活有着一种特殊的喜爱,尤其是对日本文学的研究十分深入,翻译有大量日本文学名著。二十世纪初,日本加快对外侵略扩张的步伐,周作人成为当时中国较早认清日帝侵略真面目的知识分子之一,从开始的专注于纯日本文学研究,转向对日本国民性的探讨和深思,对日本的武士道精神、万世一系的神国观念、日本的民族宗教国家神道做了深刻的检视和剖析,并在此基础上,对于中日关系的现状和前景提出了种种假设和建设性意见。虽然周作人在日本研究方面没有留下什么专著,没有成系统的理论,但他的文章处处包含着真知灼见,就是在今天读来,仍不无借鉴和警醒的意义。

作者简介 · · · · · ·

周作人,现代散文家、诗人。文学翻译家。原名栅寿。字星杓,后改名奎缓,自号起孟、启明(又作岂明)、知堂等,笔名仲密、药堂、周遐寿等。浙江绍兴人。鲁迅二弟。1901年入南京江南水师学堂。1906年东渡日本留学。1911年回国后在绍兴任中学英文教员。1917年任北京大学文科教授。“五四”时期任新潮社主任编辑,参加《新青年》的编辑工作,参与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发表了《人的文学》、《平民文学》、《思想革命》等重要理论文章,并从事散文、新诗创作和译介外国文学作品。他的理论主张和创作实践在社会上产生了很大影响,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五四”以后,周作人作为《语丝》周刊的主编和主要撰稿人之一,写了大量散文,风格平和冲淡,清隽幽雅。在他的影响下, 20年代形成了包括俞平伯、废名等作家在内的散文创作流派,一个被阿英称作为“很有权威的流派”(《现代十六家小品·〈俞平伯小品〉序》)。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后,思想渐离时代主流,主张“闭户读书”。30年代提倡闲适幽默的小品文,沉溺于“草木虫鱼”的狭小天地。此时直至40年代所写的散文,格调“一变而为枯涩苍老,炉火纯青,归入古雅遒劲的一途”(郁达夫《〈中国新文学大系〉散文二集导言》),影响日益缩小。

抗日战争爆发后,居留沦陷后的北平,出任南京国民政府委员、华北政务委员会常务委员兼教育总署督办等伪职。1945年以叛国罪被判刑入狱,1949年出狱,后定居北京,在人民文学出版社从事日本、希腊文学作品的翻译和写作有关回忆鲁迅的著述。主要著作有散文集《自己的园地》、《雨天的书》、《泽泻集》、《谈龙集》、《谈虎集》、《永日集》、《看云集》、《夜读抄》、《苦茶随笔》、《风雨谈》、《瓜豆集》、《秉烛谈》、《苦口甘口》、《过去的工作》、《知堂文集》,诗集《过去的生命》,小说集《孤儿记》,论文集《艺术与生活》、《中国新文学的源流》,论著《欧洲文学史》,文学史料集《鲁迅的故家》、《鲁迅小说里的人物》、《鲁迅的青年时代》,回忆录《知堂回想录》,另有多种译作。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