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珍珠梅研究进展
1)  Research Progress of Sorbariasorbifolia(L.)A.Br
珍珠梅研究进展
2)  Advances of Researches on Calycanthus chinensis
夏蜡梅研究进展
3)  Pearl Buck studies
赛珍珠研究
1.
Chinese scholars have been doing Pearl Buck studies for more than 70 years and have made remarkable achievements especially since the New Phase in the 20th Century,which owes a great deal to the use of multiple research methods and perspectives besides the influence of the age of globalization and the new international cultural context.
中国赛珍珠研究已经走过了70余年的历程,特别是新时期以后,这一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而这些成果的取得除了由于赛珍珠及其创作在全球化时代越发显现出其现实意义外,还得益于多样的研究方法的运用。
2.
Guo Yingjian thinks that Pearl Buck studies in today’s China are lacking in the close readingand analysis of numbers of her works,hence an intentional or unintentional neglect of her literary value.
郭英剑认为当今中国大陆赛珍珠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缺乏对赛珍珠众多作品的详细解读和分析,因此赛珍珠的文学价值被有意无意地忽略或是贬低了,因此,应该加强对赛珍珠文学作品的研究。
4)  Pearl S. Buck studies
赛珍珠研究
1.
Pearl S. Buck Studies in the Context of Globalization;
全球化语境中的赛珍珠研究
2.
Relatively speaking, recent Pearl S.
近年中国赛珍珠研究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但相对于赛珍珠作品的数量和质量而言,已有的研究还很不够。
5)  Research Advances in Malus zumi
珠美海棠研究进展
6)  Pearl Buck Studies: a Panel Discussion
赛珍珠研究笔谈
补充资料:珍珠梅
【通用名称】
珍珠梅
【其他名称】
珍珠梅 (《东北常用中草药手册》)
【异名】
山高梁、八木条(《东北常用中草药手册》),珍珠杆、花儿杆(《宁夏中草药手册》)。
【来源】
为蔷薇科植物高丛珍珠梅及东北珍珠梅的茎皮。
【植物形态】
①高丛珍珠梅 落叶灌木。茎直立,丛生,高达6米。小枝微有星状毛。单数羽状复叶,互生;小叶13~17片,披针形至矩圆状披针形,长4~9厘米,宽1~3厘米,先端渐尖,基部近圆形,边缘有重锯齿,下面稍有星状毛;小叶柄短或近无柄。大形圆锥花序顶生,总花梗和花梗徽有星状柔毛;萼片5,稍短于萼筒;花瓣5,近圆形,长3~4毫米,白色;雄蕊30,长于花瓣;心皮5,无毛,花柱侧生。蓇葖果圆柱形,长约3毫米,下垂,果梗弯曲。花期6~7月。 生于山坡林缘、溪边。分布云南、贵州、四川、湖北、甘肃、宁夏等地。 ②东北珍珠梅 灌木,高达2米。小枝红褐色或黄褐色,嫩枝绿色,无毛,或被微柔毛。单数羽状复叶,互生;小叶通常11~19片,广披针形,长4~6厘米,宽约1.5厘米,先端长渐尖,基部圆形,边缘有重锯齿。复总状圆锥花序;萼片5,卵圆形,近于无毛;花瓣5,白色,近圆形,长约为萼片之3倍;雄蕊40~50,比花瓣长;b皮6,无毛。蓇葖果,长约6~7毫米。花期6~7月。果期8~9月。 生于村边、山谷、溪旁、林隙地。分布东北。
【采集】
秋、冬采收,晒干。
【化学成分】
东北珍珠梅的叶含珍珠梅甙,叶和花含山奈酚-3-呋喃阿糖甙、黄芪甙、槲皮素-3-葡萄糖醛酸甙异鼠李素-3-葡萄糖甙、黄芩素甙、绿原酸、熊果酚甙、黄芩素-7-鼠李糖甙和黄酮类化合物Ⅸ。另外从本品还分出三叶豆甙、槲皮素-s-木糖甙和山奈酚-3-木糖甙。 同属植物星花珍珠梅叶含珍珠梅属甙和黄芩素-7-甲醚。
【性味】
①《东北常用中草药手册》:"苦,寒。" ②《宁夏中草药手册》:"有毒。"
【功用主治】
《东北常用中草药手册》:"活血祛瘀,消肿止痛。治骨折,跌打损伤。"
【用法与用量】
内服:研末,2~4分(如恶心呕吐可减量)。外用:研末调敷。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