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The Jurisprudence of Interest of Philipp Heck
赫克的利益法学
2) jurisprudence of interests
利益法学
1.
Jurisprudence of Interests arose at the cross of the 19~(th) and 20~(th) century in Germany.
利益法学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德国。
3) Heraclitus beside the fire
火炉旁的赫拉克利特
4) Heraclitus
[英][,herə'klaitəs] [美][,hɛrə'klaɪtəs]
赫拉克利特
1.
The Flux Theory——the Key to Studying Heraclitus;
流变理论——赫拉克利特研究的枢机
2.
Heraclitus s Justice Parse;
赫拉克利特的“正义”思想解读
3.
The Developmemt of Logic: from Milesian School to Heraclitus--Also Comment on the Earliest Evidence of " the Consistency of History with Logic;
从米利都学派到赫拉克利特的逻辑进展——兼论“历史和逻辑相一致”原则的最早体现
5) Herakleitos
赫拉克利特
1.
Simple Talking about the Dialectics of Herakleitos;
赫拉克利特朴素辩证法思想述评
2.
A Comparison between the Dialectics of Herakleitos and Yi Zhuan;
《易传》与赫拉克利特辩证法思想之比较
6) Haeckelian
赫克尔的
补充资料:十种利益──慈忍十种利益
【十种利益──慈忍十种利益】
﹝出月灯三昧经﹞
慈即爱念,忍即安忍。谓修菩萨行者,于一切违顺等境,皆能慈忍,故获此十种利益也。
[一、火不能烧],谓修菩萨行者,但为利益众生,常怀慈忍之心,于一切违逆之境,了知身心自性本空,悉无所恼,是以嗔恚之火,所不能烧也。
[二、刀不能割],谓修菩萨行者,但为利益众生,常怀慈忍之心,于一切横逆之境,了知自身体性空寂,悉无所畏,是以嗔恚利刀,所不能割也。
[三、毒不能中],谓修菩萨行者,但为利益众生,常怀慈忍之心,人或有所加害,了知身心本空,不以为意,是以贪嗔毒药,所不能中也。
[四、水不能漂],谓修菩萨行者,但为利益众生,常怀慈忍之心,于一切顺情之境,了知诸法本空,悉无所染,是以贪爱之水,所不能漂也。
[五、为非人护],非人,即鬼神之类。谓修菩萨行者,但为利益众生,常怀慈忍之心,于一切时处,鬼神之类,悉皆护卫也。
[六、身相庄严],谓修菩萨行者,但为利益众生,常怀慈忍之心,爱念于人,是以能感色身相好庄严之报也。
[七、闭诸恶道],谓修菩萨行者,但为利益众生,常怀慈忍之心,成就善法,是以恶道之门,自然闭而不开也。
[八、随乐梵天],梵天,即色界初禅天也。谓修菩萨行者,慈忍具足,梵行无亏,故报尽命终,随其意乐,而得生于梵天也。
[九、昼夜常安],谓修菩萨行者,常行慈忍之心,利益有情,而不恼害,故得身心寂静,昼夜常安也。
[十、不离喜乐],谓修菩萨行者,常怀慈忍之心,利益众生,令其各获安隐,是以自之身心,亦不离于喜乐也。
﹝出月灯三昧经﹞
慈即爱念,忍即安忍。谓修菩萨行者,于一切违顺等境,皆能慈忍,故获此十种利益也。
[一、火不能烧],谓修菩萨行者,但为利益众生,常怀慈忍之心,于一切违逆之境,了知身心自性本空,悉无所恼,是以嗔恚之火,所不能烧也。
[二、刀不能割],谓修菩萨行者,但为利益众生,常怀慈忍之心,于一切横逆之境,了知自身体性空寂,悉无所畏,是以嗔恚利刀,所不能割也。
[三、毒不能中],谓修菩萨行者,但为利益众生,常怀慈忍之心,人或有所加害,了知身心本空,不以为意,是以贪嗔毒药,所不能中也。
[四、水不能漂],谓修菩萨行者,但为利益众生,常怀慈忍之心,于一切顺情之境,了知诸法本空,悉无所染,是以贪爱之水,所不能漂也。
[五、为非人护],非人,即鬼神之类。谓修菩萨行者,但为利益众生,常怀慈忍之心,于一切时处,鬼神之类,悉皆护卫也。
[六、身相庄严],谓修菩萨行者,但为利益众生,常怀慈忍之心,爱念于人,是以能感色身相好庄严之报也。
[七、闭诸恶道],谓修菩萨行者,但为利益众生,常怀慈忍之心,成就善法,是以恶道之门,自然闭而不开也。
[八、随乐梵天],梵天,即色界初禅天也。谓修菩萨行者,慈忍具足,梵行无亏,故报尽命终,随其意乐,而得生于梵天也。
[九、昼夜常安],谓修菩萨行者,常行慈忍之心,利益有情,而不恼害,故得身心寂静,昼夜常安也。
[十、不离喜乐],谓修菩萨行者,常怀慈忍之心,利益众生,令其各获安隐,是以自之身心,亦不离于喜乐也。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