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张謇与江苏谘议局
1)  Zhang Jian and the Jiangsu Provincial Assembly
张謇与江苏谘议局
2)  Jiangsu Provincial Assembly
江苏谘议局
1.
On the Consultant Activities of Jiangsu Provincial Assembly——With a Focus on Senators Returning from Japan or Educated in Modern Schools
论江苏谘议局的议政活动——以留日或新式教育出身议员为例
3)  Jiangxi Provincial Assembly
江西谘议局
1.
The Jiangxi Provincial Assembly was an outcome of constitutionalism movement in the late Qing Dynsaty.
江西谘议局是清末立宪运动的产物,江西谘议局拥有一定的立法权和监督行政、财政的权力,而且他的议决权和复议权,在很大程度上牵制了行政部门,使其无法像过去那样随心所欲地专断行事。
4)  Provincial Assembly
谘议局
5)  Fujian's Parliament
福建谘议局
6)  Shunzhi Consultancy Bureau
顺直谘议局
1.
Shunzhi Consultancy Bureau and the Emergence of the System of Balance of Power;
顺直谘议局与清末分权制衡体制的产生
补充资料:江苏话考究—小议江苏方言文化与区域经济(一)
  我一贯觉得一个地方要发展经济,人是关键。经济只有是“人”的经济才会长盛不衰。经济地理学上所说的区位,资源,的确是影响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但不是根本。从哲学上讲,内因才是激发事物不断发展的源泉。理所当然,人在经济发展中扮演着最重要的角色。而人之所以会有的差异,其所处的文化环境差异无疑是源泉,文化环境差异会导致人思想观念的差异,从而造成经济发展的差异,而方言又是文化环境最鲜活的体现,是文化的载体,所以方言文化和区域经济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在历史上,北方一直都是经济重心,南方人被视为蛮夷,南方话甚至被说成是“鸟语”,而那时农耕经济占据着绝对主导的地位。随着商品经济的大发展,到了南宋,南方经济已经全面超越北方。而改革开放以来的20多年,才是中国历史上生产力最大发展的时期,古代又能代表什么呢,只有当经济真正腾飞,潜力才能最大限度发挥出来,差距也才真正拉大。纵观当代中国,凡是经济发达,人民富裕,经济体制活的地区基本都是非官话区(但不是说非官话区就都经济发达,官话区经济就都不如非官话区)。广东,浙江,上海,福建,一些发展有活力的地区都不是官话区。也许你要说这些都是东部沿海地区,得改革开放之先机,诚然,那为什么同是东部沿海地区,北方沿海与东南沿海一样有落差呢?再如江苏,由于处在官话与非官话的过渡区,则更是典型,最发达的苏南三市苏锡常也非官话区而是吴语,人民富裕度也强于同在江南的南京和镇江,而宁镇的方言主体是北方官话。

  在具体到各个市也大致如此,按文化背景的差异,江苏文化地域自北向南大致可分为3片:即纯粹的北方文化区,以徐州为中心,范围涉及徐州,连云港,宿迁;江淮地区,包括南京,镇江,扬州,淮安,盐城,南通,泰州;(狭义)吴文化区,包括苏州,无锡,常州。除了在交界处外,这与方言地域也基本一致(连云港,宿迁一部分为江淮话,南通,镇江,泰州有吴语分布)。而江淮方言内部又可以细分为海泗,淮扬,如泰,南京等小片(也可称洪巢和通泰两大片)。而由于江淮方言区在古代大都也是吴语分布区,只是后来被官话化了,所以江淮文化区和(狭义)吴文化区除了在方言上不一致外,生活习俗差异不是很大,都可算是广义的南方文化区。但就是这一点方言的差异,官话(江淮话属于官话)和非官话的区别,却显现出巨大的发展鸿沟。有人要说这是由于多方面原因造成的,比如苏北在江北,基础设施落后,腹地没有铁路;苏南靠近上海,又有铁路干线穿过,交通发达。不错,但这只是表面,记得以前一位网友的话说的很好,没有铁路不能成为苏北发展不起来的托词,浙江的温台地区,以前的基础设施比苏北还差,但温台货还是源源不绝的输往全国各地,有了铁路又怎样,苏北的连云港不但是亚欧大陆桥的桥头堡,还是江苏仅有的天然良港,可谓是交通区位上“占尽风光”,又发展得如何呢,主要经济指标在江苏仅高于96年刚建的地级宿迁市。再看江南,南京和镇江也是铁路枢纽,南京还是省会,经济富裕程度上为什么不如苏锡呢,你也许又要说苏锡常靠近上海,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可是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上海陷入泥潭苦苦挣扎,对苏锡常辐射力狂降的时候,苏南的乡镇企业创造的奇迹却让人刮目。从地域上来看,苏南虽然包括南京和镇江,但是苏南模式大行其道是从常州开始的,恰巧吴方言也是从其开始的,这不能说仅仅是巧合吧!都说南京没有催发出内生发达的乡村工业是导致其经济活力不足的原因,但是为什么没有催发出呢?虽然有历史体制等众多客观原因,但人的原因我认为还是主要的,现在到了全面开放的时代,已经不能把发展的差距单单归咎于体制了。

  在一些方言过渡的市,经济也出现明显的过渡现象。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