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A Brief Study of Bingsheng Guan in Beiqi
北齐并省官考略
2) combining and omitting the official positions
并官省职
1.
In the second year of Xingning in Eastern Jin Dynasty, HUAN Wen managed to operate the policy of combining and omitting the official positions.
东晋兴宁二年,桓温主持推行并官省职政策。
3) Research about North Dynasty s Historiographers
北朝史官考
4) Research on the Wenlinguan of Northern Qi Dynasty
北齐文林馆考论
5) On the Origin of Beizhou Liuguan
北周六官源流考
6) On Northwestern Zhejiang Mandrin
浙西北官话说略
补充资料:官、职、差遣
宋代任官制度有官、职、差遣的分别。官,自宋初官称与职务逐渐脱离,以至上自仆射、尚书,下至员外郎以及寺监的官职,除了诏令中有规定的以外,都不担任与官称相符的职务。官名只用来表示官位和俸禄的高低,称为寄禄官。差遣,亦称职事官,有时也简称"职",是官员们担任的实际职务,如知州、知县之类。职,于官员在三馆、秘阁中所任的职务,称为"馆职";其他中央及地方官所带的馆职,通常称为"贴职",简称"职"。由于差遣有时也简称职,因此时以"职名"称贴职,以示区别。早期中央官员带贴职,有时还兼有馆阁的实际职务,但大多数中央官员(尤其是北宋中期以后)以及地方官所带的贴职,都无实际职务,只作为文官的荣誉衔。
元丰改制后,中央文官的官称与职务相符,将原来的寄禄文官名改为阶,称为阶官,开府仪同三司、特进之下为各级大夫和郎;政和二年(1112)又改武官名为武阶官,太尉之下亦为各级大夫和郎。元丰官制改革后,地方官仍许带贴职,中央文官曾一度罢带贴职,宋哲宗时虽有反复,中央文官带贴职的制度直沿袭至宋亡。
参考书目
邓广铭:《宋史职官志考正》,《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第10本,商务印书馆,上海,1948。
元丰改制后,中央文官的官称与职务相符,将原来的寄禄文官名改为阶,称为阶官,开府仪同三司、特进之下为各级大夫和郎;政和二年(1112)又改武官名为武阶官,太尉之下亦为各级大夫和郎。元丰官制改革后,地方官仍许带贴职,中央文官曾一度罢带贴职,宋哲宗时虽有反复,中央文官带贴职的制度直沿袭至宋亡。
参考书目
邓广铭:《宋史职官志考正》,《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第10本,商务印书馆,上海,1948。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