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海明威与塞尚
1)  Haimingway and Cezanne
海明威与塞尚
2)  Hemingway and Gender
海明威与社会性别
3)  On Hemingway and Santiago
海明威与圣地亚哥
4)  Hemingway And Existentialism
海明威与存在主义
5)  Hemingway and Innovation of Dialogue Techniques
海明威与对话创新
6)  Hemingway and Persona
海明威与人格面具
补充资料:海明威
海明威(1899~1961)
Hemingway,Ernest
    美国小说家。1899年7月21日生于芝加哥郊区一个医生家庭,1961年7月2日于爱达荷州的克特钦姆自杀。
    生平 1917年中学毕业后,任堪萨斯城《明星报》记者。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志愿参加美国红十字会医疗队,在意大利前线负伤,愈后回国,成为英雄。战后,以加拿大多伦多《明星报》驻欧记者身分旅居巴黎,正式开始文学创作生涯。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海明威在古巴创立一个反法西斯的情报中心,又作为随军记者去欧洲参加不少军事行动,参加过解放巴黎的战斗。40年代初,海明威曾来中国报道抗日战争。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海明威移居古巴。古巴革命爆发后,海明威迁居美国爱达荷州,由于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多种病症,精神抑郁,痛苦不堪,经医治无效,终至开枪自杀。去世后,斯克利希纳公司出版了他不少遗作。回忆录《不固定的圣节》记载了他20年代在巴黎的写作生活以及与斯坦因 、庞德和菲兹杰拉德等一些作家的交往 。长篇小说《海流中的岛屿》约与《老人与海》同时创作,写画家哈德森生活中的3个片断。1981年 ,海明威生前正式认定的传记作家卡洛斯·贝克尔编选出版了《海明威书信选:1917~1961》,所选信件谈到他对创作的看法。海明威的研究者、编辑还发掘出他10多个短篇小说,1部未完的中篇小说《最后一片净土》和1部长篇小说《伊甸园》。
    创作 20年代,海明威先后出版了短篇小说集《三个短篇和十首诗》、《在我们的时代里》和长篇小说《太阳照常升起》、《永别了,武器》(旧译《战地春梦》)等。《太阳照常升起》描写一群参加过欧洲大战的青年流落巴黎的情景。战争给他们身心留下创伤,他们对生活感到迷惘、厌倦和颓丧。他们行迹放荡,但各自心里咀嚼的却是莫名的悲哀,反映了战后年轻一代的幻灭感,引起不少年轻人的共鸣,这部小说因而成了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作。《永别了,武器》描写美国青年亨利在意大利救护队担任上尉时的经历。主人公受伤住院期间与英国护士凯瑟琳相爱,伤愈后,返回前线时被意大利保安部队误以为是德军奸细而逮捕。后伺机逃脱,找到凯瑟琳,两人一起到瑞士,度过一段快乐的日子。凯瑟琳死于难产,留下孤独的亨利。作品谴责了帝国主义战争,悲观色彩较浓。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被战争摧毁了的西方传统精神文明的危机,也反映了当时许多西方反战作家共有的局限。20年代末,海明威回到美国,居住在佛罗里达州,同时到西班牙看斗牛,到非洲打猎,去古巴钓鱼等。这个时期海明威写了不少短篇小说,反映拳击、钓鱼、狩猎、斗牛等生活,创造了硬汉性格。
   30年代初,出版长篇小说《有的和没有的》,描写一个以海上走私为生的无产者哈雷·莫根,由于对美国社会的贫富悬殊深感不满而进行反抗,但孤军奋战,一事无成,临死前才认识到:“一个人不行”。1936年,发表短篇小说《乞力马扎罗的雪》,以现实与幻想交织的意识流手法描写一个作家临死之前的反省。30年代后,西班牙内战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海明威又一次赴欧洲当战地记者,并根据自身经历写出长篇小说《丧钟为谁而鸣》(又译《战地钟声》)。以西班牙内战为背景,描写美国人乔顿志愿参加反法西斯斗争的故事。乔顿与山区游击队配合去完成一项炸桥任务。乔顿在身负重伤的情况下独自一人掩护游击队撤离。它标志着海明威思想上的进步,是反映西班牙内战的代表作之一。
   1952年,发表中篇小说《老人与海》  。描写84天捕鱼未获的古巴渔民桑提亚哥在海上捕鱼过程中与鲨鱼搏斗的故事,主人公在失败面前表现出优胜者的风度。桑提亚哥的性格是海明威笔下“硬汉性格”的发展和升华。小说获1952年普利策文学奖。1954年,因“精通现代叙事艺术”和“对当代风格所发挥的影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金。
    特色 海明威的创作文字简约明快;形象富于动作性;运用视觉、触觉、听觉等感觉刻画形象,具有很强的可见性。由于着眼于不同的价值观的冲突,作品形成一种内在的戏剧性。以对话和细节间接地暗示主题和意向,增强了作品的含蓄和隐晦。海明威曾把自己的作品比作漂浮在海上的冰山,强调作品内在的寓意:“露出水面的只有八分之一,还有八分之七深藏水下。”他不擅长展开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人物也缺少丰富的性格特征。他虽然没有开创一个新的文学流派,却是一位开一代文风的语言艺术大师。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