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藏族文化与旅游
1)  Tibetan Culture and Tourism
藏族文化与旅游
2)  National cultural tourist attraction
民族文化旅游区
3)  national cultural tourism
民族文化旅游
1.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current condition of China s national cultural tourism and the measures that should be taken to develop national cultural tourist resources against the background of globalization.
文章主要论述我国民族文化旅游的开发现状,以及在全球化背景下开发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模式及具体举措。
4)  Hui-minority culture tourist
回族文化旅游
5)  national culture tour circle
民族文化旅游圈
6)  the Qiang's cultural tourism
羌族文化旅游
补充资料:屈原文化旅游区

屈原祠文化旅游区

位于秭归县东1.5 公里长江北岸的向家坪,又称清烈公祠,为纪念屈原而建。 屈原是战国时楚国大诗人,相传他自沉汨罗江后,一条金色神鱼 先将其尸体吞下,游至香溪河口再吐出来。香溪河口在屈原故里附近 ,屈原之姊便将其弟尸体安葬于此,并定居于此,秭(姊)归之名出由 此而产生。 屈原祠始建于唐元和十五年(820 年),北宋改名为清烈公祠,元、 明、清屡圮屡修,才得以保存。1978年建葛洲坝水利枢时,将它迁至 今址,且按原貌重建。 屈原祠包括山门、大殿和左右配殿等建筑。山门为四柱三楼式碑 坊,高14米,正中额题“清烈公祠”四字,两侧榜题“孤忠”“流芳 ”四字。大殿系钢盘混凝土结构,有明清风格,翠瓦飞檐。高耸于崇 台之上,益显宏伟壮丽。大殿后的屈原墓,乃人们营建的衣冠冢。今 墓前的门阙、石坊等,全是清道光年间原物。 屈原祠依山面江,景色秀美。由此地南眺,大江南岸诸峰历历在 目。每逢端午佳节,这里都举办龙舟竞渡。届时,江上彩舟如梭,岸 上游人如织,热闹异常。 1963年和1965年两次维修。后因葛洲坝水利工程兴建,库区水位升高,1976年7月迁建于县城东郊今址,占地20.7亩。新祠山门保持清烈公祠原貌,扩大规模,有高17米的牌楼,配房向左右各扩展7米。牌楼盖琉璃瓦,一级屋角为鏊鱼,二级为卷龙,三级为草龙。正中脊饰为宝瓶。牌楼正面,中为天明堂。左右为二龙盘柱,中嵌郭沫若题“屈原祠”三字。额枋为襄阳王树人题“孤忠流芳”,门匾为张秀题“光争日月”。整体建筑气势磅礴,耸立桔树丛中。一级屋脊下饰飞凤,天明堂下为松鹤延年,两旁为麒麟吐玉书,墙面花边为卷草汉纹、回纹等。整个彩绘以红、黄、绿、蓝四色调配,相映生辉。东西配房为硬山顶,滚龙脊,饰龙凤图案。室内可供游人题诗作画,品苟小憩。 屈原祠内有屈原铜像、屈原石雕像、碑廊、屈大夫墓,还有屈原纪念馆,上下展厅设有“秭归出土文物展览”和“屈原生平事迹展览”。 秭归城附近还有屈原故里,这是屈原的出生地,其名气绝不亚于 屈原祠,可作为屈原祠的辅游点。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