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论感觉的形成机制
1)  On the Forming Mechanism of Sensation
论感觉的形成机制
2)  sensual [英]['senʃuəl]  [美]['sɛnʃuəl]
感觉论的
3)  sensorium [英][sen'sɔ:riəm]  [美][sɛn'sorɪəm]
感觉机制
4)  On the Sensations of Tone
论音的感觉
1.
On the Sensations of Tone is one of the world s greatest scientific classics.
《论音的感觉》是德国科学家亥姆霍兹于1863年完成的一部经典著作。
5)  opinion formation process
舆论形成机制
6)  taking shape principle of acid rain
酸雨的形成机制
补充资料:感觉论
      把感觉视为人类全部知识的源泉,认为感性认识比理性认识更可靠的认识论学说。在认识论上,感觉论与唯理论相对立。它反对唯理论所谓知识来源于天赋观念或先天理性原则的唯心主义先验论,认为一切知识均来源于后天的感觉或经验;感性认识比理性认识确实可靠。由于对感觉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种不同的解释,所以哲学史上有两种不同的感觉论,认为感觉是外部事物作用于人的感官的结果,肯定客观的外部事物是感觉的源泉,这是唯物主义的感觉论;否认感觉来自客观的外部事物,认为感觉是主观自生的、唯一存在的东西,从而认为感觉之外没有别的什么存在或怀疑客观世界的存在,这是唯心主义的感觉论。
  
  感觉论的思想在西方哲学史上有久远的历史。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普罗泰戈拉和亚里士多德等人曾提出感觉是认识的开端和起源的观点。中世纪哲学家中曾流行"凡是在理智中的,没有不是已经先在感觉中的"这一感觉论原则。17世纪以来,随着近代科学的兴起和发展,经验观察和科学实验在人类认识中的作用和意义日益重要,F.培根、T.霍布斯在唯物主义立场上强调人类认识起源于感觉和经验,J.洛克对此进行了系统的论证。洛克批判天赋观念论,提出白板说,论证了"白板"一样的心灵如何在感觉、反省等感性经验的基础上发展出复杂的观念和系统的知识。18世纪法国哲学家C.A.爱尔维修、P.-H.D.霍尔巴赫等人沿着唯物主义方向进一步继承和发展了洛克的感觉论。而G.巴克莱和D.休谟则歪曲感觉的本性,把感觉论引向主观唯心主义和不可知论。巴克莱认为感觉依存于精神实体,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感觉观念的集合,感觉是构成世界的唯一实在。休谟不仅把印象即感觉,当成人类认识的出发点,而且把它说成是人类认识的唯一对象,认为人类绝不能越过感官印象而认识它之外的任何事物,印象之外是否有作为其源泉的客观实在是不可知的。19世纪以后,唯心主义的感觉论在实证主义、逻辑实证主义、实用主义、新实在论等哲学流派中得到继承。
  
  感觉论不了解感性和理性的辩证关系,轻视了理性认识,具有片面性和局限性。因而感觉论者往往步入歧途,达不到对客观事物本质的认识。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