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来历
清乾隆时建场,原名甄子场,因火烧迁现址重建,定名新场。民国初年改名富农场,乡亦以富农命名。1952年更名新胜乡至今。取庆贺土改新胜利之意。
基本概况
新胜镇潼南县西南面,距潼南35公里,距国道319线9公里,全镇幅员面积52、5公里,耕地面积2、4万亩、农业人口2、8万余人;全镇辖8个行政村,64个合作社;境内基础设施完善,移动、联通网络覆盖全镇,光纤通信日新月异,“1小时潼南”工程胜利竣工,区位优势逐步明显。这里山清水秀,有九曲溪环绕境内,森林覆盖率达26%;这里气候宜人,春暖、夏热、秋凉、冬冷,具有四季分明的气候特点;这里生态环境无污染,是无公害农产品的家园;这里经济发展迅速,建镇9年来,国民经济翻了一番,截止2002年底,全镇工农业总产值达到9096万元,其中农业总产值达到6561万元,乡镇企业总产值达到2535万元,人均纯收入达到1980元,城乡人民储蓄总额达到2950万元,80%以上的农民住进了小康房,全镇人民正以饱满的热情向小康迈进。
机构设置
2001年实施机构改革后,我镇严格按照县委有关文件精神,设置了:党政办、社会事务办、经济发展办、团委、妇联、财税所、农业服务中心、村建国土所、文化体育站等九个镇内设机构。并各设置了负责人一名。其中,党政办挂综治办牌子,社会事务办内设计生办。通过此次改革,使我镇的机构得到了进一步精简,机关干部工作作风得到了进一步转变,大大提高了机关工作效率。
招商引资
在全县领导干部大会及首届工业强县大会召开后,全县范围内迅速掀起了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和全民招商战略的高潮,我镇为全面推进工业强镇战略,振兴新胜经济,实现经济大发展,结合实际,制定出了相关的措施,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一是转变思想,充分认识到了工业强镇和招商引资工作的重要性。将招商引资工作作为当前一件主要任务来抓。我们围绕发展计、思良策、添措施,研究了适合发展的新思路,以彻底解放思想,转变作风,将工业强镇及招商引资工作纳入党政议事日程;二是加强领导,落实责任,确保了工业强镇战略和招商引资战略的顺利落实。我镇成立了以镇委书记任组长,镇长和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经济发展办、党政办为成员等7人组成的领导小组,全面负责我镇的招商引资工作;三是强化措施,确保招商引资工作取得成效。我镇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针,组织了小分队到重庆及沿海地区招商,各级各部门也要求树立“重商、安商”的观念,搞好服务工作,让外来投资者既感“顺心”又感“安心”深感“温馨”。目前,我镇盘山农业有限公司拟定的“2000吨泡仔姜生产项目”,重庆大同食品厂已有投资合作意向,预计总投资达200万元。
农副特产
自1998年以来,我镇大力调整农村产业结构,着力推广优良品种,发展无公害农产品,形成了生姜、油菜、优质稻三大主导产业,其产品畅销各大中城市,深受消费者欢迎。2002年粮经比例调整到6、6:3、4,以生姜为龙头的特色经济发展势头强劲,一个特色农业明星镇正在渝西走廊上冉冉升起。
罗盘山生姜享誉巴渝大地,2002年我们对“盘山”姜品牌进行了登记注册,盘山姜更是声明鹊起,经济价值节节攀升。常年种植生姜4000亩,可实现收入1500万元。随着盘山农业有限公司的组建,盘山农业示范区将建成一条集生产、加工、销售为一体的现代化农业生产线。2002年11月,无公害蔬菜基地通过市级验收,新胜成为潼南县继桂林、柏梓后的第三个无公害蔬菜基地。
优质油菜走俏市场。2002年全镇种植渝黄1号,渝油18号,中油119号等优质油菜5000亩,产量达750吨,实现销售收入150多万元,其产品不仅出油产量高,而且油质好,深受消费者青睐 。
优质水稻稳步发展。2002年新胜镇重点实施了中稻、再生稻优质米一体化开发工程,建成了3000亩再生稻优质综合师范区,有效提高了粮食优质率、商品率和增加值。常年种植水稻11000亩,收获再生稻7500亩。仅再生稻即实现收入750万元。
继往开来迎发展,与时俱进铸辉煌。敢为天下先的新胜人一定能够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抓住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乘着党的十六大的东风,铸就农业明星镇的辉煌,走向更加美丽、富饶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