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On The Priority of The Water Rights
论水权的优先权
2) On the Right of Priority
论优先权
4) Classification of Priority Rights
论优先权的种类
5) the priority of water right
水权优先权
1.
As a critical component of water right system of our country,the priority of water right has the important function for establishing the water market.
水权优先权具有重要功能 ,是我国水权制度和水市场建立的重要一环。
6) The Priority of Mortgagee
论抵押权的优先权
补充资料:朱权(1378~1448)
明代戏曲家。明太祖朱元璋第17子,自称大明奇士,别号涵虚子、丹丘先生、臞仙。洪武二十四年(1391)封于大宁,永乐元年(1403),改封南昌,后因事见疑于成祖,乃韬晦于所筑"精庐"之中。卒谥献,世称宁献王。朱权博学多艺,擅长鼓琴,喜爱戏曲,信奉道家思想。自称作杂剧12种,现存《冲漠子独步大罗天》、《卓文君私奔相如》 2种。《冲漠子独步大罗天》写吕纯阳、张紫阳超度冲漠子入道事。冲漠子入道后,东华帝君赐道号为丹丘真人。丹丘是朱权别号,这反映了他信奉道家的消极超脱思想。《卓文君私奔相如》写西汉卓文君司马相如的故事,剧作语言尚能追模元人杂剧,较为生动。但由于作者热衷于宣扬天时际遇、夫贵妻荣等封建思想,使该剧的思想意义不高。
朱权的戏剧理论著作有《太和正音谱》、《务头集韵》和《琼林雅韵》3种。后两种已佚。《太和正音谱》2 卷,写成于洪武三十一年(1398),现有影写洪武间刻本。它是一部戏曲文学理论、戏曲音乐理论兼及戏曲史料的著作。全书共分《乐府体式》、《古今英贤乐府格势》、《杂剧十二科》、《群英所编杂剧》、《善歌之士》、《音律宫调》、《词林须知》、《乐府》等 8章。前 3章是戏曲文学理论。《乐府体式》章,分戏曲文学体式为"丹丘体"、"宗匠体"、"黄冠体"、"俳优体"等15家,题为"予今新定乐府体",表明这样分类是他首创。但此种分类,缺少实际意义和理论价值。《古今英贤乐府格势》章专评艺术风格,共评论元代和明初杂剧、散曲作家 187人,以马致远列首位,盛赞他的作品如朝阳鸣凤,典雅清丽,有振鬣长鸣万马皆喑之意。而对大戏曲家关汉卿,则以为是"可上可下之才",只因他"初为杂剧之始",才勉强放在前面。有的评论则较为公允,"王实甫之词,如花间美人。铺叙委婉,深得骚人之趣。"对于读者欣赏王词文字工丽,形象生动而又摇曳多姿、诗意盎然的风格特征颇有启发。但有不少评语空泛。《杂剧十二科》,多因循前人之说,并不能准确地概括元杂剧的丰富题材。《群英所编杂剧》章与《录鬼簿》相对照, 对元代和明初杂剧作家作品多有补充。《善歌之士》章,列"知音善歌者,三十六人"的片段事迹。这两章都有史料价值。书中在前 5章中他屡次提到戏曲艺术是"太平盛世"的产物,多处表露了对戏曲艺人的鄙视,反映了朱权的阶级偏见。《太和正音谱》主要成就在音韵格律方面。《音律宫调》章解释宫商角徵羽5音的性质。《词林须知》章内容丰富,涉及戏曲声乐理论、歌唱方法、古剧脚色源流等许多方面,虽然大部分直接取自元人燕南芝庵的《唱论》,但其中也有朱权的见解和新增的史料。第 8章《乐府》是北曲杂剧曲谱,占全书篇幅的五分之四,根据北曲黄钟、正宫、大石调、小石调、仙吕、中吕、南吕、双调、越调、商调、商角调、般涉调等12宫调分类,逐一记述各个曲牌的句格谱式,以元人或明初的杂剧、散曲作品为例,详细注明四声平仄,用大小字体标清正字、衬字,共收曲牌335支。这是现存唯一最早的北杂剧曲谱,对后世有较大影响。明人范文若的《博山堂北曲谱》,清人李玉的《北词广正谱》,以及《钦定曲谱》、《九宫大成南北词谱》中的北曲部分,都是以本书为基础,重新编制而成的。
朱权的戏剧理论著作有《太和正音谱》、《务头集韵》和《琼林雅韵》3种。后两种已佚。《太和正音谱》2 卷,写成于洪武三十一年(1398),现有影写洪武间刻本。它是一部戏曲文学理论、戏曲音乐理论兼及戏曲史料的著作。全书共分《乐府体式》、《古今英贤乐府格势》、《杂剧十二科》、《群英所编杂剧》、《善歌之士》、《音律宫调》、《词林须知》、《乐府》等 8章。前 3章是戏曲文学理论。《乐府体式》章,分戏曲文学体式为"丹丘体"、"宗匠体"、"黄冠体"、"俳优体"等15家,题为"予今新定乐府体",表明这样分类是他首创。但此种分类,缺少实际意义和理论价值。《古今英贤乐府格势》章专评艺术风格,共评论元代和明初杂剧、散曲作家 187人,以马致远列首位,盛赞他的作品如朝阳鸣凤,典雅清丽,有振鬣长鸣万马皆喑之意。而对大戏曲家关汉卿,则以为是"可上可下之才",只因他"初为杂剧之始",才勉强放在前面。有的评论则较为公允,"王实甫之词,如花间美人。铺叙委婉,深得骚人之趣。"对于读者欣赏王词文字工丽,形象生动而又摇曳多姿、诗意盎然的风格特征颇有启发。但有不少评语空泛。《杂剧十二科》,多因循前人之说,并不能准确地概括元杂剧的丰富题材。《群英所编杂剧》章与《录鬼簿》相对照, 对元代和明初杂剧作家作品多有补充。《善歌之士》章,列"知音善歌者,三十六人"的片段事迹。这两章都有史料价值。书中在前 5章中他屡次提到戏曲艺术是"太平盛世"的产物,多处表露了对戏曲艺人的鄙视,反映了朱权的阶级偏见。《太和正音谱》主要成就在音韵格律方面。《音律宫调》章解释宫商角徵羽5音的性质。《词林须知》章内容丰富,涉及戏曲声乐理论、歌唱方法、古剧脚色源流等许多方面,虽然大部分直接取自元人燕南芝庵的《唱论》,但其中也有朱权的见解和新增的史料。第 8章《乐府》是北曲杂剧曲谱,占全书篇幅的五分之四,根据北曲黄钟、正宫、大石调、小石调、仙吕、中吕、南吕、双调、越调、商调、商角调、般涉调等12宫调分类,逐一记述各个曲牌的句格谱式,以元人或明初的杂剧、散曲作品为例,详细注明四声平仄,用大小字体标清正字、衬字,共收曲牌335支。这是现存唯一最早的北杂剧曲谱,对后世有较大影响。明人范文若的《博山堂北曲谱》,清人李玉的《北词广正谱》,以及《钦定曲谱》、《九宫大成南北词谱》中的北曲部分,都是以本书为基础,重新编制而成的。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