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On Citizen and Consciousness of Citizen
论公民与公民意识
3) citizen consciousness
公民意识
1.
Cultivation of the Citizen Consciousness in the Course of the Democracy at the Basic Level;
基层民主进程中的公民意识的培养
2.
Blending of vanguard spirit and citizen consciousness ——Study of Bolok s poems;
先锋精神与公民意识的交融——勃洛克诗歌研究
4) civic consciousness
公民意识
1.
Strengthening civic consciousness to build a socialist country ruled by law;
加强公民意识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2.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main connotations of the civic consciousness and the dialectical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ivic consciousness and the library collision, analyzes the necessary connection of the civic consciousness with the collision between the readers and librarians in university library, and probes into the functions of the civic consciousness in easing the collision.
叙述了公民意识的主要内涵和公民意识与图书馆冲突的辩证关系,分析了公民意识与高校图书馆中读者与馆员冲突的必然联系,探讨了公民意识在缓解这种冲突中所发挥的作用。
3.
During this symbiotic times the civic consciousness education should cultivate the citizens consciousness of public morality,responsibility and rights,the consciousness of nationality,country and the globe as well as the consciousness of democrac.
在共生时代,公民意识教育需要培养公民的公德意识,责权意识,民族、国家和全球意识,民主、自由和平等意识等。
5) civil awareness
公民意识
1.
Focusing on this phenomenon,this paper elaborates on the necessity and urgency of civil awareness education based on a discussion on the occurrence mechanism,current situations of college students legal right protection,and people s attitudes towards it.
近几年来大学生维权活动日趋频繁,文章以此为切入点,围绕大学生维权活动的发生机制、大学生维权的现状以及人们对待大学生维权的态度,探讨我国公民意识教育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2.
This article elucidates the reciprocal relationship between civil awareness and harmonious society from the visual angle of modernization and brings forward concrete countermeasures of cultivating civil awareness of citizens and building the harmonious society.
本文从人的现代化视角阐释公民意识与和谐社会的互动关系并提出培育公民意识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具体路径,认为公民意识是和谐社会的精神支柱,和谐社会构建是公民意识培育的现实阶梯,二者是一个双向推进的过程;培育公民意识和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继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大力加强公民教育和努力培育公民社会。
3.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civil awareness,the writer analyzes the basic reasons for the lack of public supervision in China and suggests the concrete path of cultivating the civil awareness and optimizing the public supervision in China:well developing the socialist market economy,further perfecting the public supervision system,enhancing the citizenship education to cultivate the civil society.
文章从公民意识的角度探讨了我国公众监督乏力的深层次原因 ,提出了培育公民意识 ,优化公众监督的具体路径 ,即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继续完善公众监督体制 ,加强社会主义公民教育和努力培育公民社
6) civil consciousness
公民意识
1.
The civil consciousness of civil society is the inner motive power of order of rule of law.
市民社会奉行自律与自治的理念,市民社会的多元权利构成有效地制约了国家权力,市民社会中的公民意识是法治秩序形成的内在驱动力。
2.
The civil consciousness of civil society is the basis of spirit of rule of law.
市民社会蕴含的公民意识是法治精神的基础。
3.
The civil consciousness is the basic task of the civil education in school.
学校是进行公民教育的主要机构,学校公民教育是实现公民教育的关键所在,培养公民意识是学校公民教育的基本任务。
补充资料:《人权与公民权宣言》
简称《人权宣言》。法国大革命中的重要文献。全文除前言外共17条,扼要列举了资产阶级的政治纲领和宪法原则,1789年 8月20~26日由国民议会通过,后经局部修改作为序言冠于1791年颁布的宪法之首,实际上是制订宪法的基本原则。《宣言》受到17世纪英国革命时期平等派的《人民公约》和18世纪美国的独立宣言的启示,其哲学基础是J.洛克和 J.-J.卢梭等启蒙学者的"自然法"和"社会契约"思想。改变法国封建制度和社会不平等状况是资产阶级制订《人权宣言》的主要目的。(见彩图)
《宣言》认为:"无视、遗忘或蔑视人权是公众不幸与政府腐败的唯一原因"(前言);"人们生来而且始终是自由的,在权利上是平等的"(第1条),"这些权利就是自由、财产、安全和反抗压迫"(第2条);"一切主权的本原主要寄于国民,任何团体、任何个人均不得行使未由国民明确授予的权利"(第3条);"所有公民都有权亲自或经过代表参与制订法律,......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未经法律规定,不按法律手续,不得控告、逮捕或拘留任何人"(第7条);"一切公民都有言论、著作、出版的自由"(第11条);"凡权利无保障、分权未规定的社会,等于没有宪法"(第16条);"财产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第17条)。
《人权宣言》的颁布对法国大革命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它的传播在欧洲引起了强烈震动。随着革命的深入,1793年6月24日国民公会通过的宪法部分修改了《人权宣言》,规定"社会的目的是求得共同幸福" (第1条);人民享有劳动权、救济权、教育权(第2、11、22条);承认人民有起义权(第23条)。但是这部宪法并未实施。
共和三年(1795)宪法虽仍冠以《人权宣言》,但对内容作了重大修改:《宣言》第1条被删去,既不提"共同幸福",也不提思想、言论自由,并在权利之外增加"义务"条款。《宣言》改称为《人权、公民权与义务宣言》。共和八年(1799)宪法则根本取消了《人权宣言》。直到1946年通过的第四共和国宪法才以"前言"形式再次明确规定人民的各种权利,并补充关于保障妇女、儿童权利等条款。1958年的第五共和国宪法重申遵守《宣言》,并确认1946年宪法对人权内容的补充。
《宣言》认为:"无视、遗忘或蔑视人权是公众不幸与政府腐败的唯一原因"(前言);"人们生来而且始终是自由的,在权利上是平等的"(第1条),"这些权利就是自由、财产、安全和反抗压迫"(第2条);"一切主权的本原主要寄于国民,任何团体、任何个人均不得行使未由国民明确授予的权利"(第3条);"所有公民都有权亲自或经过代表参与制订法律,......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未经法律规定,不按法律手续,不得控告、逮捕或拘留任何人"(第7条);"一切公民都有言论、著作、出版的自由"(第11条);"凡权利无保障、分权未规定的社会,等于没有宪法"(第16条);"财产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第17条)。
《人权宣言》的颁布对法国大革命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它的传播在欧洲引起了强烈震动。随着革命的深入,1793年6月24日国民公会通过的宪法部分修改了《人权宣言》,规定"社会的目的是求得共同幸福" (第1条);人民享有劳动权、救济权、教育权(第2、11、22条);承认人民有起义权(第23条)。但是这部宪法并未实施。
共和三年(1795)宪法虽仍冠以《人权宣言》,但对内容作了重大修改:《宣言》第1条被删去,既不提"共同幸福",也不提思想、言论自由,并在权利之外增加"义务"条款。《宣言》改称为《人权、公民权与义务宣言》。共和八年(1799)宪法则根本取消了《人权宣言》。直到1946年通过的第四共和国宪法才以"前言"形式再次明确规定人民的各种权利,并补充关于保障妇女、儿童权利等条款。1958年的第五共和国宪法重申遵守《宣言》,并确认1946年宪法对人权内容的补充。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