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赵长城古今考辨
1)  Textual criticism and analyses on the Great Wall of Zhao s age-old and now
赵长城古今考辨
2)  historic and present cities
古今城市
3)  the Great Wall of Zhao
赵长城
4)  Study on the Geographical Position of Ancient Xiakou
古夏口城地望考辨
5)  Gujin Weishukɑo
《古今伪书考》
6)  A Study of Gu Jin Shuo Hai
《古今说海》考
补充资料:赵长城
赵长城
赵长城

赵长城

战国时代赵国所筑的长城。赵国是战国七雄之一。开国君主为赵烈侯(名籍),是晋大夫衰的后代,和魏、韩一起,三家分晋。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承认赵为诸侯。建都晋阳(今山西省太原西南)。前386年迁都邯郸(今属河北省)。疆域拥有今山西省中部、陕西省东北角、河北省西南部。战国时代,各诸侯国之间战争连年不断,加之赵国北方的东胡族势力逐强大,控制了赵、秦、燕三国边境地带。为了保卫边境的安全,赵国于肃侯在位时代开始修筑长城。据《史记。赵世家》记载,赵肃侯"十七年围魏黄,不克。筑长城"。肃侯十七年为公元前333年,是年赵国因对魏、齐两国联合互尊为王一事不满,派军攻魏,包围魏北部军事重镇(河南内黄西),久攻不下,被迫撤军。为防御魏、齐两国的报复,赵在南、北边境、漳水和滏水之间修筑一道长城。漳水、滏水在今河北、河南省交界之地,从赵敬侯四年到肃侯十七年这五十一年间,赵、魏之间大小战争达13次之多,赵败了九次。这十三次战争都发生在漳水北岸,所以赵选择此处修筑长城,其目的是非常明显的。这道长城在今河北磁县、临漳一带,至今尚有遗迹可寻。

除肃侯时所筑长城之外,赵武灵王在位时也筑了一道长城。据《史记。匈奴列传》记载:赵武灵王继承王位之后,为了富国强兵,进行一系列改革,"变俗胡服,习骑射。北破林胡、楼烦。筑长城,自代并阴山下,至高阙为塞。而置云中、雁门、代郡。"按《史记。赵世家》所说,赵武灵王二十六年(前300)攻打中山国,攘地北至燕、代,西至云中、九原。二十七年(前299)武灵王把王位传给儿子,自号主父,身穿胡服,带领将士从云中、就原向南攻秦地。据此推断,赵武灵王筑长城的时间当在公元前300年至公元前299年。这道长城的走向分南北两列,北列西起高阙,即今内蒙古杭锦后旗乌拉山与狼山之间的缺口,沿阴山南麓东去,经五原、固阳县北境,至呼和浩特西北大青山北麓:南列西起乌拉特前旗黄河东岸,傍大青山南麓逶迤东去,经包头、呼和浩特、卓资北境,向南折入察右前旗。

经历2000多年的风雨侵蚀和人为破坏,这条赵国北部长城只保存下局部遗迹,而以在呼和浩特北面的大青山脚下的这段较为清楚。这段赵长城大部分是用土夯筑的,在一些土壤不多的山谷口多是用石块垒砌的。呼和浩特市西北方的乌素图召后面保存的一段长城,残高3米左右,虽还不是保存最好地段,但以其交通方便,在游览召庙之后就可登临赵长城,东西瞭望尤如长缨缚住阴山,远处茫茫苍苍,壮丽景色尽收眼底。

据考古专家鉴定,这是我国赵长城保存最为完整的段落。此外,固阳县、达茂旗境内还有汉长城遗迹。长城 战国七雄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