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道与卢梭的公意
1)  Tao and Rousseau s Public Will
道与卢梭的公意
2)  The Study on the General Will Theory of Rousseau
论卢梭的公意学说
3)  the difference between Stendhal and Rousseau
司汤达与卢梭的不同
4)  Rousseau and Revolution
卢梭与革命
5)  Yudafu and prelude
郁达夫与卢梭
6)  Rousseau and YU Da fu
卢梭与郁达夫
补充资料:司汤达
司汤达(1783~1842)
Stendhal

   法国作家。本名亨利·贝尔(Henri Beyle)。1783年1月23日生于格勒诺布勒城,1842年3月23日卒于巴黎。1796年进入当地中心学校学习。1799年到巴黎,在军事部供职。曾随拿破仑军队到意大利和莫斯科。1814年波旁王朝复辟,他前往意大利米兰侨居,从事写作。1815年发表第一部作品为音乐家传记《海顿、莫扎特、梅达斯太斯的生平》。1817年发表《意大利绘画史》。1837年完成《拿破仑传》,但直到他逝世后才出版。1821年回到巴黎,继续写作生涯。1827年发表第一部小说《阿芒斯》,描绘复辟时期贵族生活,无情嘲讽腐朽的封建阶级。时隔两年后问世的中篇小说《瓦尼娜·瓦尼尼》,通过一则革命与爱情尖锐矛盾的故事,反映意大利烧炭党人争取民族解放的斗争。
   
   

图片

图片


   
    1830年,司汤达的代表作长篇小说《红与黑》问世。作品取材于报刊上一则情杀案。主人公于连是个出身低微的外省青年,在市长德瑞那家当家庭教师时与市长夫人发生暧昧关系。后因私情败露,只得离去,进贝桑松神学院,又因卷入教派斗争而遭排挤。后到巴黎头面人物保皇党德拉·木尔侯爵家当私人秘书,受到侯爵的赏识,并勾搭上侯爵小姐。侯爵无奈,只得承认既成事实。此时,市长夫人在教会逼迫下写了告密信,使于连的飞黄腾达毁于一旦。气愤之下,他开枪打伤市长夫人,自己锒铛入狱。小说真实地反映了复辟时期的反动黑暗,结构严谨完整,语言精确,人物形象栩栩如生。作家的另外两部重要长篇小说是以复辟时期意大利生活为题材的《巴马修道院》和反映七月王朝时期外省正统派贵族状况和罗马教廷内幕的《吕西安·娄凡》。司汤达文艺论著有《拉辛与莎士比亚》作品批判了伪古典主义,主张真实地描写时代的现实主义创作思想和表现人类激情的浪漫主义精神。他还是一位出色的游记作家,写有《罗马、那不勒斯、佛罗伦萨》。
   
   

《巴马修道院》插图

《巴马修道院》插图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