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唐代舍宫为寺考略
1)  A Brief Study on Giving Up the Palace to Temples
唐代舍宫为寺考略
2)  giving up the palace to temples
舍宫为寺
1.
Through textual researches on the layout which was centered by towers to the layout of multiple courtyards,the paper points out that giving up the palace to temples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evolution of layouts of ancient temples.
舍宫为寺是唐代非常重要的社会现象,某种意义上它反映了唐代皇室对佛教信仰的热衷程度。
3)  Verification on the Imperial Temporary Palaces in the Tang Dynasty
唐代行宫考逸
4)  The Women Merchants in Tang Dynasty
唐代女商人略考
5)  Textual Research on Marriage of Imperial Families During the Tang Dynasty
唐代"和亲"考略
6)  temporary lodging in Buddhist temples
唐代寺院
补充资料:佛宫寺木塔

      

    应县佛宫寺木塔又名释迦塔。位于大同城西南70公里之应县城佛宫寺内。
    佛宫寺坐北朝南,沿中轴线上依次为山门、木塔、砖建门楼,山门之前东西两侧置有钟鼓二楼,次有东西配殿,东殿塑有伽蓝护法神,西殿塑有达摩祖师,寺中为木塔,塔后建有砖砌门楼一座,门额之上题有“第一景”三个字。进人门楼,可见单檐歇山顶大雄宝殿,殿堂面阔七间,进深两间,殿内供奉三世佛和两尊菩萨。全寺建筑布局适当,结构严谨,木塔居于中部,游人站在山门之内,即可见到木塔全景。
    木塔建于辽代清宁二年(公元1056年)距今虽有九百余年,历经多少酷暑严寒、风雨雷电以及地震袭击,但仍旧屹然壁立,做视苍穹。由此可见,木塔设计之精密,结构之合理,质地之坚固,均为世上罕见。因此,受到了国内外各界人士高度赞扬,一致称誉它为“建筑结构与使用功能设计合理的典范。”
    木塔之基分为上下两层,均为青石砌筑,下层为方形,上层为八角形,台基各角均有角石,上雕石狮。塔身呈八角,共有五层六檐,四级暗层,实为九层。内外两槽立柱,构成双层套筒式结构,各层柱子叠接,暗层梁橄中用斜撑,把中心柱扩大力内环柱,地橄和额仿将各层楼板紧紧相连。塔顶为八角攒尖式,上立铁刹一座,由仰莲、覆钵、相轮、火焰、仰月、宝瓶以及宝珠等物组成。木塔总高为67.31米,底层直径为30.27米,比北京北海公园之白塔高出31.41米,比西安大雁塔高出3.21米,它是国内外现存最古老、最高大之木结构建筑。
    木塔塔门坐北朝南,内有木制楼梯,可以逐级攀登至顶层,二层以上均设平座栏杆,可供游人凭栏远眺。一层供有释迹坐像,高达11米,体态丰盈,端庄慈祥,衣纹流畅,彩饰艳丽6莲座之下八大金刚,身披甲胄,英勇威武;内槽壁面之上,画有六幅如来佛像,比例适当,色泽艳丽;如来画像顶端两侧之飞天,神采奕奕,形象逼真;二层方形坛座之上供有一尊佛像和四尊菩萨;三层供有四尊佛像,神目如电;四层供有一尊佛像、二尊菩萨和二尊弟子像;五层供有释迹坐像,慈祥端庄,八大菩萨分坐四周,神态各异,造型优美,顶上木制八角藻井朴实大方,实为古今罕见。
    据传,当初在应县建造木塔的原因是:应县地处内长城要冲,辖有北楼口、石口、马兰口、茹越口、胡峪口等重要卫口,乃兵家必争之地,后晋石敬塘割让燕云十六州以后,宋辽两军经常在此刀兵相见,为了窥测军情,弘扬佛事,便建造了这座高大木塔。据清朝(山西通志)和《应县续志》记载:“晋天福年间(公元936年——943年)建,辽清宁二年(公元1056年)重修。”从现有资料分析,建造此塔从后晋天福年间开始动工,直至辽清宁二年才重修竣工,工程延续百年有余,堪称浩大工程。本地又无良材珍木之产,必须远到内地才能运来,然而运输一根木头,也需经过百车牛马之艰难,该塔均为木质结构,其工程之浩大,施工者之艰难,耗费人力、物力、财力之庞大是可想而知的。应县木塔是国内外现存最古老和最高大的木结构建筑,它那巍峨擎天的身躯、严谨精巧的结构、交错默契的斗拱,均令游人赞叹叫绝。这些特点,表现了我国古代匠师们的坚强毅力和聪明才智,反映了中华民族在古代建筑工程技术的伟大成就。
    自古以来,这座木塔充分显示它巧夺天工的艺术魅力,致使许多帝王将相、名流学者慕名登临,为之倾倒。他们有的题咏挥豪刻匾留芳,有的颁发圣旨重新修茸,使得古塔更加华美玲玫。正如清朝《大同府志》所述:“辽清宁二年,田和尚奉敕建有木塔,道宗赐额曰:‘释迹’。高三百六十尺,围半之。六层八角,上下脊巨木为之,玲瑰宏敞称字内浮图第一。金明昌四年增修。元延佑二年,避仁宗讳,改今名。至正间,地大震七日,旁屋尽记,塔屹立不动 。明永乐问,成祖驻晔登塔,御书‘峻极神工’。正德三年,武宗巡幸宴赏,御题‘天下奇观’,出帮金,命太监周善修耷。万历间重修,州人田意记。国朝康熙六十一年、雍正四年,知州章宏、萧纲相继修耷,乾隆三十一年重修。”

相关链接:金灯寺    观音堂    魁星塔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
唐代大理寺研究  唐代大理寺述论  唐代佛寺壁画  初唐宫廷诗考论  唐代紫服考  唐代侏儒考  代考行为 
  ©2011 dictal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