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On Cen Sen s Poetry of Landscape
浅谈岑参的山水诗
2) On the Frontier Poetry of Censhen
岑参边塞诗浅析
3) Discusses the Cen Shen s Frontier Fortress Poem Shallowly
论岑参的边塞诗
4) On the Analysis of the Cen Shen s Landscape Poems
论岑参的写景诗
6) Shallowly discusses and describes Zhang yue's landscape poem
浅论张说的山水诗
补充资料:岑参(约715~770)
唐代诗人。原籍南阳(今属河南),迁居江陵(今属湖北)。曾祖岑文本、伯祖岑长倩、伯父岑羲都以文墨致位宰相。父岑植,仕至晋州刺史。岑参10岁左右,父亲去世,家境日趋困顿。他刻苦学习,遍读经史。20岁至长安,献书求仕无成,奔走京洛,漫游河朔。天宝三载(744),登进士第,授右内率府兵曹参军。及第前曾作《感旧赋》,叙述家世沦替和个人坎坷。天宝八载,充安西四镇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初次出塞,满怀报国壮志,想在戎马中开拓前程,但未得意。天宝十载,回长安,与杜甫、高適等游,深受启迪。十三载,又充安西北庭节度使封常清判官,再次出塞,报国立功之情更切,边塞诗名作大多成于此时。安史乱起,岑参东归勤王,杜甫等推荐他为右补阙。由于"频上封章,指述权佞"(杜确《岑嘉州诗集序》),乾元二年(759)改任起居舍人。不满一月,贬谪虢州长史。后又任太子中允,虞部、库部郎中,出为嘉州刺史,因此人称"岑嘉州"。罢官后,东归不成,作《招北客文》自悼。客死成都旅舍。
岑参早期诗歌多为写景、述怀及赠答之作,其中写景的作品较多佳篇。这些诗往往以清丽见长,诗风接近谢朓、吴均和何逊,而自有其特色。如"寂寞清溪上,空余丹灶间"(《寻少室张山人》)、"片雨下南涧,孤峰出东原"(《缑山西峰草堂作》)等,幽致俊逸。至于"山风吹空林,飒飒如有人"(《暮秋山行》)、"长风吹白茅,野火烧枯桑"(《至大梁却寄匡城主人》),更是"语奇体峻,意亦造奇"(殷璠《河岳英灵集》)。杜甫曾说:"岑参兄弟皆好奇"(《渼陂行》)。在"二十献书阙下"求仕未成以后,他的诗除了语奇意奇的特点更加显著以外,感伤不遇,嗟叹贫贱的忧愤情绪也加重了。
岑参中年两次出塞,"累佐戎幕,往来鞍马烽尘间十余载,极征行离别之情。城障塞堡,无不经行"(《唐才子传》)。诗作题材空前开阔,风格大变。雄奇瑰丽的色彩,成为他边塞诗的基本色调。如《走马川行》和《轮台歌》,歌颂封常清的战功和唐军的勇武,运用了想象和夸张的手法,把边塞上大自然的剧烈变化,同声势浩大的行军场面融合起来,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岑参的边塞诗不只写军事行动,他还别开生面地描写了火山云、天山雪,热海水的炙热,瀚海水的奇寒,北风卷地,黄沙入天。有时作者把这些奇异景色同军营的日常生活结合起来描述,给人以生机勃勃之感,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白雪歌》。此外,他还写了边塞的风习和各族人民的友好相处,征戍者的思乡和将士的苦乐不均,大大开拓了边塞诗的创作题材和艺术境界。
在他的晚期诗篇中,为国效劳的壮志虽还有所表露,但在无法实现时,往往趋于消沉,不复有以前那样的锐气。"自从兵戈动,遂觉天地窄"(《西蜀旅舍春叹寄朝中故人吕狄评事》),伤时悯乱而不免流露出无可奈何的喟叹之音,正是这种心境的写照。入蜀以后,蜀地景物固然增添了他山水诗的奇壮特色,但他的隐逸思想在诗中也有了发展。
岑诗的主要思想倾向是慷慨报国的英雄气概和不畏艰难的乐观精神;其艺术特色是气势雄伟,想象丰富,色彩绚烂,风格奇峭。他擅长七言歌行,用歌行体描绘壮丽多姿的边塞风光,为唐诗的繁荣发展作出了贡献。
岑参殁后30年,其子岑佐公收集遗文,请杜确编成《岑嘉州诗集》8卷,是为岑诗编集之始。到宋代,演变为8卷、7卷、10卷三种刊本。宋刊10卷本今不传。现在通行的《四部丛刊》影印7卷本,似由宋刊7卷本演变而来;而《全唐诗》4卷本,则似由宋刊8卷本演变而来。今人陈铁民、侯忠义参校过多种版本,作《岑参集校注》。
岑参事迹见杜确《岑嘉州集序》、《唐诗纪事》、《唐才子传》。近人赖义辉作《岑参年谱》,闻一多作《岑嘉州系年考证》,李嘉言作《岑诗系年》。
岑参早期诗歌多为写景、述怀及赠答之作,其中写景的作品较多佳篇。这些诗往往以清丽见长,诗风接近谢朓、吴均和何逊,而自有其特色。如"寂寞清溪上,空余丹灶间"(《寻少室张山人》)、"片雨下南涧,孤峰出东原"(《缑山西峰草堂作》)等,幽致俊逸。至于"山风吹空林,飒飒如有人"(《暮秋山行》)、"长风吹白茅,野火烧枯桑"(《至大梁却寄匡城主人》),更是"语奇体峻,意亦造奇"(殷璠《河岳英灵集》)。杜甫曾说:"岑参兄弟皆好奇"(《渼陂行》)。在"二十献书阙下"求仕未成以后,他的诗除了语奇意奇的特点更加显著以外,感伤不遇,嗟叹贫贱的忧愤情绪也加重了。
岑参中年两次出塞,"累佐戎幕,往来鞍马烽尘间十余载,极征行离别之情。城障塞堡,无不经行"(《唐才子传》)。诗作题材空前开阔,风格大变。雄奇瑰丽的色彩,成为他边塞诗的基本色调。如《走马川行》和《轮台歌》,歌颂封常清的战功和唐军的勇武,运用了想象和夸张的手法,把边塞上大自然的剧烈变化,同声势浩大的行军场面融合起来,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岑参的边塞诗不只写军事行动,他还别开生面地描写了火山云、天山雪,热海水的炙热,瀚海水的奇寒,北风卷地,黄沙入天。有时作者把这些奇异景色同军营的日常生活结合起来描述,给人以生机勃勃之感,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白雪歌》。此外,他还写了边塞的风习和各族人民的友好相处,征戍者的思乡和将士的苦乐不均,大大开拓了边塞诗的创作题材和艺术境界。
在他的晚期诗篇中,为国效劳的壮志虽还有所表露,但在无法实现时,往往趋于消沉,不复有以前那样的锐气。"自从兵戈动,遂觉天地窄"(《西蜀旅舍春叹寄朝中故人吕狄评事》),伤时悯乱而不免流露出无可奈何的喟叹之音,正是这种心境的写照。入蜀以后,蜀地景物固然增添了他山水诗的奇壮特色,但他的隐逸思想在诗中也有了发展。
岑诗的主要思想倾向是慷慨报国的英雄气概和不畏艰难的乐观精神;其艺术特色是气势雄伟,想象丰富,色彩绚烂,风格奇峭。他擅长七言歌行,用歌行体描绘壮丽多姿的边塞风光,为唐诗的繁荣发展作出了贡献。
岑参殁后30年,其子岑佐公收集遗文,请杜确编成《岑嘉州诗集》8卷,是为岑诗编集之始。到宋代,演变为8卷、7卷、10卷三种刊本。宋刊10卷本今不传。现在通行的《四部丛刊》影印7卷本,似由宋刊7卷本演变而来;而《全唐诗》4卷本,则似由宋刊8卷本演变而来。今人陈铁民、侯忠义参校过多种版本,作《岑参集校注》。
岑参事迹见杜确《岑嘉州集序》、《唐诗纪事》、《唐才子传》。近人赖义辉作《岑参年谱》,闻一多作《岑嘉州系年考证》,李嘉言作《岑诗系年》。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