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茂腔的起源与发展
1)  The Origin and Development of Maoqiang
茂腔的起源与发展
2)  origin and development
起源与发展
1.
On the base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design origin and development, this article analyzed it status quo of our country, discussed several elements of interior ecological environment design.
本文在探究室内生态环境起源与发展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室内生态环境设计的现状,论述了室内生态环境建设的若干要素。
3)  origin and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e
农业起源与发展
4)  On the Origin and Development of Number
数的起源和发展
5)  develop and origin
发展起源
6)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of vocal singing
唱腔的传承与发展
补充资料:茂腔
      戏曲剧种。流行于山东省青岛市及潍坊地区的东南部。在民间演唱形式"肘鼓子"的基础上发展而成。清同治年间,由临沂、日照流传到诸城、高密、胶县一带的"肘鼓子调"(又称"本肘鼓"),演唱时只敲手锣和鼓,不用弦乐伴奏,唱腔下句带"哦嗬唵"的尾音。光绪末年,受拉魂腔的影响,采用柳叶琴、胡琴伴奏,旦脚唱腔尾音也改为翻高 8度的唱法,群众称为"打冒",谐音写成"茂肘鼓",后来定名茂腔。1911年以后,巩玉忠、于瑞亭、李元林等先后进入青岛演唱,又受京剧、河北梆子影响,丰富了表演艺术,创造了反调,发展了慢板、原板、二六、快板、尖板、哭迷子、么二三、散板等板式;主奏乐器为胡琴、二胡、月琴,唱南罗及娃娃时用唢呐伴奏。之后,由刘顺仙等组成的顺和班,曾流动演出到烟台、龙口和东北的大连、抚顺、长春、沈阳、牡丹江等地。传统剧目有100种左右,经常演出的有"四大京":《东京》(《赵美蓉观灯》)、《西京》(《皮秀英寻夫》)、《南京》(《杜京郎寻父》)、《北京》(《于秀英求情》);"八大记":《罗衫记》、《玉杯记》、《绣鞋记》、《火龙记》、《金簪记》、《钥匙记》、《风筝记》、《丝兰记》等。1949年以后,演出的代表剧目有《罗衫记》、《锦香亭》、《花灯记》等。现山东高密、五莲、诸城、胶南和胶县都有专业剧团。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