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学习动机研究综述
1)  Survey of Learning Motivation Research
学习动机研究综述
2)  A Review of the Research on the Theory of Motivation
动机研究综述
3)  The Overview of the Foreign and Domestic Study of Learning Style
学习风格研究综述
4)  A Comprehensive Study of Independent Study
自主学习研究综述
5)  The Survey of YaXue
雅学研究综述
6)  A Summary of Musicological Study
乐种学研究综述
补充资料:学习动机
      直接推动人去学习的内部动因,是人类行为动机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人的任何一种行动的发生总有一定的原因,它可能是由于外部情境与事物的影响,也可能是受了内部心理力量的支配,但一般都是内外两方面许多力量交互作用的结果。心理学通常把直接推动行为的内部动因称为动机,而把激起动机活动的外部因素称作诱因(Inducement)。动机尽管是心理活动的表现形式,但它仍然是客观的社会生活需求或自身生理需求在人脑中的反映。正如F.恩格斯所指出的:"就个别人说,他的行动的一切动力,都一定要通过他的头脑,一定要转变为他的愿望的动机,才能使他行动起来。"
  
  学生的学习活动也一样,他们是否积极去学习、为什么去学习、乐意学习什么、学得怎么样,都跟学习动机有直接的关系,当然也跟影响学习动机形成的外部原因有密切的关联。引起学生学习的外部原因多种多样,从大的方面看,是社会的发展对年轻一代提出的掌握人类积累的知识和行为规范的要求,这通常是以国家设立学校、确立教育制度、规定义务教育等方式表现出来;从比较具体的方面来看,是父母和教师对儿童的期望、态度、奖惩,以及他们为其创设的学习情境与条件等。这些外部原因,必须通过在学生头脑中形成或激起学习需要或动机,才能对其学习发挥推动作用。没有外力的影响与推动,人就不会产生学习的需要或激起强烈的学习动机;但如果人们的学习缺乏内部动力,即使外界有值得学习的事物与知识,往往也不能引起学习的积极性,甚至督促也无济于事。从后一意义上说,了解、研究与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是很必要的。
  
  研究表明,学习动机不是单一的结构,而是由各种动力因素组成的复合体。其中包括:学习需要,学习兴趣、爱好,对学习必要性的认识,学习的情绪、意志因素等。
  
  学习动机与学习目的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前者是引起学习的原因,后者是学习要达到的结果。但是,学习目的又常常是引起学习动机的诱因,对学习动机的激发、维持起支配和调节作用。
  
  学习动机的分类 苏联心理学家А .Н.列昂节夫、Л.И.包若维奇等把学习动机分为两大类,即"直接激发活动的"动机(如对学习活动或学习内容的兴趣、克服学习困难的欢快等)与"确定活动意义的"动机(如为了获得父母或教师的表扬、博得同学的尊重、取得高分数准备升学、了解到学习的社会意义等)。这两类动机不仅具有不同的功能、起源与相互制约性,而且都将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展变化。他们认为,前一类动机对年幼学生往往具有支配作用,后一类动机,特别是与未来需要结合的社会性动机对年长学生越来越显得重要,但要想使学生能正常地进行学习活动和形成良好的个性,必须把两者结合起来加以培养。
  
  美国一些心理学家则把学习动机同需要联系起来进行探讨,如H.A.默里认为,学习动机主要是个人想得到别人或团体的承认或肯定的 "交往需要" (need for affiliation)与个人想取得优胜、自我改进的"成就需要"(need for achievement)。美国J.M.索里和C.W.特尔福德把人的学习动机分为交往性动机和威信性动机(或称追求声誉的动机)。D.P.奥萨贝尔则把学习动机称为求成动机,认为是由认知需要、从属需要和自我提高需要构成的。
  
  中国教育心理学家一般认为,学生的学习动机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类或分析其结构:①从起源上看,有直接的学习动机与间接的学习动机。前者指由学习活动本身或学科内容的吸引性而直接引起的内部动力状态,如对学习活动的好感、好奇心、兴趣、求知欲及克服困难的欢快体验等;后者则指由于了解学习的社会意义而间接引起的对待学习的态度,如想满足成人的期望,博得集体舆论的好评、争取做优秀生、志愿升学或就业,为建设事业或实现人类理想作贡献等。直接的学习动机比较具体,带有更多的近景性,且有实效;间接的学习动机具有更多的社会性与理智色彩,既富有远景性,又有概括而持久的定向作用。两者虽有质的差别,但是它们是相互制约的。教育者若能促进学生这两类动机的发展与有机结合,就会使它们成为推动学生积极学习的巨大动力。②从内容的性质上看,学习动机有水平高低与正误之分。儿童有了自我意识之后,其学习动机总是跟一定的思想观念及其倾向一同发展的。当儿童的学习动机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取决于情境性的外力影响时,这种他律的动机还是低水平的;而各种学习动机一旦以自己的意识倾向为核心并处处受其支配时,这种自律的学习动机就达到了高级水平。即使是高水平的学习动机也有好坏之别,主要是看它服从于什么样的意识倾向与行动,是否有利于社会的前进与发展。如果学生以利他思想或以有利于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原则为核心,其学习动机就是正确的、高尚的;反之,如果他们处处只关心自己,以争名夺利作为学习的动力,这种学习动机就是平庸的、错误的。虽然利己的学习动机在一定程度上也能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但是它经不起生活的考验。所谓动机教育主要就是培养学生具有高水平的、正确的学习动机,它是人格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③从实际效能上看,有主导性学习动机与辅助性学习动机。无论是儿童还是成人,往往拥有许多、甚至性质不同的学习动机,但在一段时期内或对待某件事情上,总有一些或一种动机处于实际的支配地位,发挥着主导作用,而其他动机则退到从属地位,只起辅助作用或不再起作用。例如,一个学生渴望成为受人尊重的优秀生,但他对数学有兴趣而不爱好语文;如果他在语文课上不认真听讲,却悄悄地做数学题,这说明直接的学习动机在他身上仍占有主导地位;假若他对两门课都同样地努力学习,这就表明间接的学习动机对他说来已成为主导动机。有时候,一些学生只关心自己的成绩而不愿帮助后进同学学习;而另一些学生不仅自己努力学习,也经常挤出时间给同学补课,这就表明利己的学习动机与利人的学习动机在不同的学生身上占有不同的优势。教育者如果希望学生具有强大的学习动力,不仅应当设法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动机,还应当使它统帅各种辅助性的动机,综合地发挥作用。
  
  学习动机的培养 学生的学习动机可以通过教育教学过程加以培养,比如启发学生的自觉性;激发好奇心与求知欲,帮助学生通过直观或实践活动形成稳定的学习兴趣;对于缺乏学习动力的学生,还可以利用其爱好游戏或体育等原有动机,通过必须掌握知识才能完成的游戏或体育活动造成动机的转移,以形成学习的需要。当学生已经有了种种学习需要之后,为了使他们得到维持、加强或进一步发展,还必须做好动机的激发工作,如采取新颖而生动的教法、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积极思维、适当开展学习竞赛等等。
  
  

参考书目
   潘菽主编:《教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北京,1980。
   〔美〕H.C.林格伦著, 章志光等译:《课堂教育心理学》,云南人民出版社,昆明,1983。
   〔美〕J.M.索里、 C. W.特尔福德合著, 高觉敷等译:《教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北京,1983。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