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江淹诗赋论
1)  An Disussion on Jiang Yan s Poem and Fu
江淹诗赋论
2)  Trail Comment on Jiang Yan s Fu
江淹赋试论
3)  On Jiang Yan s Poems
江淹诗论说
4)  Jiang Yan's Fu
江淹赋
5)  studies on poetry and fu
诗、赋论
6)  A New Debate on Jiang Yan s Poems Modelled After the Ancients
江淹拟古诗新辩
补充资料:江淹(444~505)
      南朝文学家。字文通。祖籍济阳考城(今河南兰考东)。祖父和父亲都在南朝宋任县令。江淹 6岁能诗。13岁丧父。家境贫寒,曾采薪养母。20岁左右教宋始安王刘子真读"五经",并一度在新安王刘子鸾幕下任职。泰始二年(466),江淹转入建平王刘景素幕,刘景素对他很重视,待以布衣之礼,但由于江淹"少年尝倜傥不俗,或为世士所嫉"(《自序传》),因广陵令郭彦文一案,被诬受贿入狱。在狱中,他给刘景素上书陈情获释。此后,他曾举南徐州秀才,对策上第,转巴陵王国左常侍。不久,又回到刘景素幕下,任主簿、参军等职。泰豫元年(472),宋明帝死后,刘景素密谋叛乱,江淹曾多次谏劝,刘景素不纳,江淹于元徽二年(474)被贬为建安吴兴县(今福建浦城)令。这一时期他在仕途上很不得志,而在文学创作方面却作出了较大的贡献。宋顺帝升明元年(477),齐高帝萧道成执政,把江淹自吴兴召回,并任为尚书驾部郎、骠骑参军事,他为萧道成出谋划策并起草文书,大受重用。萧道成代宋自立,他被任为骠骑豫章王记室带东武令,迁中书侍郎,齐武帝永明间,任庐陵内史、尚书左丞、国子博士诸职。少帝萧昭业即位,他任御史中丞,明帝萧鸾时,又任宣城太守、秘书监诸职。梁武帝萧衍代齐后,官至金紫光禄大夫,封醴陵伯。
  
  江淹的作品包括诗、文和辞赋三部分。他的诗在南朝诗人中显得比较古奥遒劲,稍近鲍照,所以合称"江鲍",但从反映生活的广度说,则远不如鲍,笔力也见纤弱。江诗的特色是意趣深远,在齐梁诸家中尤为突出。其中以《渡泉峤出诸山之顶》、《仙阳亭》、《游黄蘖山》等首最具特色。如:"万壑共驰鹜,百谷争往来";"崩壁迭枕卧,崭石屡盘回"(《渡泉峤出诸山之顶》);"下视雄虹照,俯看彩霞明"(《仙阳亭》);"残杌千代木,廧崒万古烟。禽鸣丹壁上,猿啸青崖间"(《游黄蘖山》)诸句,写人迹罕至的深山景色,造语险绝。他的《赤亭渚》、《步桐台》、《渡西塞望江上诸山》、《秋至怀归》等诗中,亦颇有佳句,写景清新而且传神。《望荆山》、《还故园》等写仕途失意,情调哀怨,也很为后人称道。
  
  江淹在诗歌方面的又一特长是拟古。他在《杂体三十首序》中宣称写作这些诗,"学其文体,虽不足品藻渊流,庶亦无乖商榷云尔",意在通过拟作,显示各家的特色。他仿作了从汉代的《古离别》到刘宋汤惠休的三十家诗体,由于他在学习前人创作经验方面下了很大功夫,所以有的拟作达到了乱真的地步,如《陶徵君·田居》,曾被人误为陶渊明《归园田居》的第六首;《休上人·怨别》中"日暮碧云合,佳人殊未来"二句,明代杨慎亦曾以为是汤惠休作。他这些拟古之作,常常有所寄托,如《效阮公诗十五首》,虽貌似模拟阮籍《咏怀诗》,而其用意在于对刘景素的密谋作隐晦的讽谏。
  
  江淹的辞赋多属抒情小赋,这些赋既受《楚辞》的影响,也从鲍照等作家的作品中吸取了艺术技巧。他最擅长写人们的心理活动,其中最有名的是《恨赋》和《别赋》,《恨赋》写的是人生短促,志不获骋的感慨。其中写冯衍的怀才不遇和昭君的远嫁匈奴,尤为哀惋动人,如"至乃敬通见抵,罢归田里。闭关却扫,塞门不仕,左对孺人,顾弄稚子,脱略公卿,跌宕文史,赍志没地,长怀无己",显然寄托着自己的身世之感。《别赋》主要写各种不同类型人物的离愁别恨,历代为人传诵。作者早年也曾羁旅他乡,饱尝过思乡怀人的痛苦,所以赋中写"行子"、"居人"的心情,都描绘得十分细腻而生动;如"是以行子肠断,百感悽恻,风萧萧而异响,云漫漫而奇色,舟凝滞于水滨,车逶迟于山侧。櫂容与而讵前,马寒鸣而不息。掩金觞而谁御横,玉柱而霑轼",主要是通过景物描写来渲染"行子"上路的凄凉气氛。而"居人愁卧,怳若有亡。日下壁而沉彩,月上轩而飞光。见红兰之受露,望青楸之离霜。巡曾楹而空掩,抚锦幕而虚凉。知离梦之踯躅,意别魂之飞扬"等句,则通过种种景物描写,来刻画亲人远行后的寂寞凄凉之感,尤为生动传神。此外,他还有《去故乡赋》、《青苔赋》、《待罪江南思北归赋》等,都表现了作者被贬为建安吴兴令时的失意与思乡之情。他的《遂古篇》、《灯赋》等模仿屈原《天问》及宋玉《风赋》,亦寓有对刘景素进行讽喻之意,清代何焯评江淹赋说:"赋家至齐梁变态已尽,至文通已几几乎唐人之律赋矣,特其秀色非后人之所及也。"
  
  江淹的文多数是应用文字,基本上属于骈体。其中《狱中上建平王书》是申诉自己的冤愤之作,笔法颇似汉代邹阳的《狱中上梁王书》,较有文学意味。另外,他的《袁友人传》是悼念好友袁炳之作,纯用散体,写得也很有感情。
  
  江淹一生经历了宋、齐、梁三朝,而迄今流传的作品,大都作于宋末和齐初。可断定为齐永明以后的作品只有《灵丘竹赋》和《铜剑赞》两篇,其余可能均已散失。《梁书·江淹传》说他"晚节才思微退,时人皆谓之才尽",《诗品》和《南史》还记载了关于他“才尽”的故事。其实他"才尽"的原因主要在于官高禄厚,所以就很难写出像早年那样的怨愤之作。在《自序传》中,他还称得志后再不愿"精意苦力,求身后之名",因而在文学创作方面,他也不像过去那样呕心沥血了。另外,自南齐中期"永明体"兴起以后,诗文讲求声律,而江淹的诗风却与之不同,这可能也是他的作品不再受重视的一个原因。
  
  江淹在南齐初,曾奉命修史,作《齐史》十志。唐代刘知见《史通·古今正史》说他以为"史之所难,无出于志,故先著十志,以见其才"。其书已佚。江淹集据《自序传》称凡10卷,《隋书·经籍志》著录为 9卷。另有《后集》10卷。今存《江文通集》已非《隋志》原本。清代编《四库全书》时,采用的是乾隆间考城梁宾据明代汪士贤、张溥刊本和睢州汤斌家钞本参互校订而成,凡 4卷。《四部丛刊》影印乌程蒋氏密韵楼藏明翻宋本,凡10卷。另外还有清乾隆间江昉刊本《醴陵集》。注本有明代胡之骥《江文通集汇注》,中华书局1984年排印本。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