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六书略》研究
1)  LiushuLüe (六书略) Researches
《六书略》研究
2)  study of the book "Six-etymology"
六书研究
3)  The Study on the Liushubenyi(六书本义)
《六书本义》研究
4)  Study on LiuShuZheng E
《六书正讹》研究
5)  Research on the Liushu Zhengyi
《六书正义》研究
6)  Outline of Six Books
六书略
1.
On Zheng Qiao s Outline of Six Books and His Subjective and Objective Factors to Study Chinese Characters;
从《六书略》谈郑樵研究汉字的主客观因素
补充资料:《六书略》
      讲解汉字形体构造的书,宋代郑樵撰。收在他所著《通志》内。六书即许慎《说文解字叙》所说的指事、象形、谐声、会意、转注、假借6种造字的方法和原则。许慎虽然给六书作了解说,可是在他的书里并没有把所收的9000多字总的加以区分。郑樵首创六书分类之学。他在《六书略》里不仅把六书都分别举例,而且又细加区分,又有所谓"形兼声"、"形兼意"之类,竟增多至12类,以文字牵就六书,未免于理不合。自此以后,元代戴侗有《六书故》,周伯琦有《六书正讹》,杨桓有《六书统》,明代魏校有《六书精蕴》,赵古则有《六书本义》,赵宦光有《六书长笺》,几乎把六书分类看做是研究《说文》的惟一途径,众说纷纭,走入歧途。
  
  但郑樵本人对文字演进的趋势并不模糊。他在本书《六书序》 里说:" 象形指事一也,象形别出为指事。谐声转注一也。谐声别出为转注。二母为会意,一子一母为谐声。六书也者,象形为本。形不可象,则属诸事,事不可指,则属诸意;意不可会,则属诸声;声则无不谐矣。五不足,而后假借生焉。"这些话还是有些道理的。郑樵还写有《六书证》,今已失传。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