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Leisijing
《耒耜经》
3) Study on the Origation of LEI AND SI
耒耜源考
4) Leishui River
耒水
1.
In order to evaluate effects of Dongjiang Reservoir on plankton in the 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of the Leishui River, the protozoa was investigated in flood season (August)and dry season(end of October) in 1993 .
为评价东江水库建成对耒水中下游水生生物的影响,1993年作者对东江水库坝下耒水中下游原生动物进行了两次调查,结果四个断面共发现原生动物84种,其中丰水季(8月)59种,多于枯水季(10月底)的46种,但丰水季数量(435个/L)和生物量(0。
5) Lai Mu
耒牟
6) ZHANG Lei
张耒
1.
The Artistic Characteristics of ZHANG Lei Poetry;
论张耒诗歌艺术的“两结合”
2.
Zhang Lei s Imitation of Zhang Ji s Yue Fu Poems in His Later Years;
论张耒晚年“乐府效张籍”
补充资料:耒耜
先秦时期的主要农耕工具。耒为木制的双字作,刻画出商代木耒的大致形象。双齿之上有一横木,表明使用时以脚踏齿掘土工具,起源甚早。《周易·系辞》说神农氏"揉木为耒",而《世本》则以为黄帝时人倕"始作耒"。现在所知,在新石器时代晚期的遗址中,已发现有保留于黄土上的耒痕。甲骨文中耒之,以利于耒齿扎入土中,也即古人所说的"蹠耒而耕"。耒在战国文献中也很常见,或和并提,据《考工记》,耒通高为六尺六寸,合今1.4米左右。耜为木制的铲状耕田工具,西周时为人们普遍使用,《国语·周语》所引《周制》,其中有"民无悬耜"之语。春秋战国时仍继续沿用,《孟子·滕文公》:"农夫岂为出疆舍其耒耜哉",《吕氏春秋·孟春纪》说每年之春,天子要亲载"耒耜"而来到籍田。《周礼》中还谈到制作木耜的情况,《地官·山虞》:"凡服耜,斩季材,以时入之",即选择较小的树木以作为耜材之用。《吕氏春秋·任地》:"是以六尺之耜,所以成亩也;其博八寸,所以成甽也。"可见耜之通高和耒相近。"其博八寸"是指其刃口的宽度,而《考工记·匠人》则说"耜广五寸",则耜刃的宽度似随地而异。
战国时耜也称为臿,故《说文》云:"耜,臿也。"当时将臿和耒连在一起,如《韩非子·五蠹》说:"禹之王天下也,身执耒臿以为民先。"由于方言关系,象东齐一带称臿为梩,如《孟子·滕文公》:"盖归反虆梩而掩之。"赵岐注:"虆梩,笼臿之属。"
在铁器出现之后,木耒、木耜也开始套上铁制的刃口。如《管子·海王》说到当时铁官时,以为"耕者必有一耒一耜一铫",这是这类工具变为铁制的明确证据。在出土的实物中也有这方面的材料,如湖北江陵曾出土战国时的耒。其形制是,从柄到齿皆为木制,柄略向后屈,双齿则略向前弯,齿端套有铁制的刃口。战国时臿的实物未见。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木臿上面也套有铁刃。战国时的臿与此不会有太大差别。
汉代学者以为耒耜为一物。如许慎以为耒为上部,耜为下部,但都属于木制。而郑玄也认为上为耒,下为耜,所不同的是,以为耜为金属刃口的专称。现在根据《管子·海王》等记载来看,战国时耒、耜为两种农具,而且也为出土的实物所证实。
战国时耜也称为臿,故《说文》云:"耜,臿也。"当时将臿和耒连在一起,如《韩非子·五蠹》说:"禹之王天下也,身执耒臿以为民先。"由于方言关系,象东齐一带称臿为梩,如《孟子·滕文公》:"盖归反虆梩而掩之。"赵岐注:"虆梩,笼臿之属。"
在铁器出现之后,木耒、木耜也开始套上铁制的刃口。如《管子·海王》说到当时铁官时,以为"耕者必有一耒一耜一铫",这是这类工具变为铁制的明确证据。在出土的实物中也有这方面的材料,如湖北江陵曾出土战国时的耒。其形制是,从柄到齿皆为木制,柄略向后屈,双齿则略向前弯,齿端套有铁制的刃口。战国时臿的实物未见。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木臿上面也套有铁刃。战国时的臿与此不会有太大差别。
汉代学者以为耒耜为一物。如许慎以为耒为上部,耜为下部,但都属于木制。而郑玄也认为上为耒,下为耜,所不同的是,以为耜为金属刃口的专称。现在根据《管子·海王》等记载来看,战国时耒、耜为两种农具,而且也为出土的实物所证实。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