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in his lifetime
他在世的时候
2) during his lifetime
在他活着的时候
3) When is he at home?
他什么时候在家?
4) He was cut off in his prime.
他在壮年时过世。
5) Sometimes when he gets really mad,
他真发火的时候,
6) When I was in XiaCun
《我在霞村的时候》
1.
When I was in XiaCun is a famous works written by DingLing, from which we can know the author how thought of the social reform and the social conditions at that time.
《我在霞村的时候》是丁玲在创作转型前的一篇名作,该作蕴藏着作家对当时的社会变革、时代风云的审视,亦具有鲜明的女性意识,浸透着作家对女性之躯的人生际遇的感喟,小说中的人物形象——贞贞与"我"都有一种深藏在心灵深处、无法从根本上排除的孤独感。
补充资料:湖北:是时候凝聚眼球了
湖北:是时候凝聚眼球了
专访湖北省社科院副院长陈文科教授
《南风窗》:据说湖北早在87年就曾经提出了%26#8220;湖北在中部崛起%26#8221;,当时的背景是什么?
陈:那是在党的13大召开以后,我们觉得湖北的基础比较好,是老工业基地,又是中部大省,应该有条件比中部其他省份发展快一些。于是我们社科院的学者提出了%26#8220;湖北在中部崛起%26#8221;,后来成为了省委省政府的行动纲领。
然而十多年过去了,湖北反而与沿海省份的差距拉大,与周边省份的差距缩小了,不仅没有崛起,相反却凹陷下去了,被人笑称为%26#8220;面锅%26#8221;经济。
1978年以前,湖北的经济总量还排在全国6~8位之间,直至83年国家提出沿海战略前,浙江的经济总量还只是湖北的90%,但之后沿海经济就异军突起,非农产业的兴起把他们推上了一个新台阶。而湖北却背负着老工业基地和老工业基地的沉重包袱。到86年,浙江的经济总量已是湖北的112%,如今人均GDP已达到湖北的两倍。
《南风窗》:老农业和老工业基地曾经是湖北鼎立于中国的优势,何以变成了包袱?
陈:根本原因,是我们的计划经济体制也像东北一样,进入很早退出很迟。正因为享受了过多计划经济体制的好处,反而长期养成了对它的留恋和依赖,%26#8220;等靠要%26#8221;的思想根深蒂固,省里对中央%26#8220;等靠要%26#8221;,县市对省里也是%26#8220;等靠要%26#8221;。
并且,%26#8220;湖广熟天下足%26#8221;,老农业基地的地位,使得湖北理所当然成为国家的商品粮供应基地。93年以前,全国有21个省承担商品粮调出这一计划性任务,湖北每年须调出10亿斤商品粮。93年粮价放开后,第一次全国性粮食大涨价出现了。为了保持粮食市场总体平衡、产销平衡,中央提出执行%26#8220;米袋子省长负责制%26#8221;和%26#8220;菜篮子省长负责制%26#8221;,核心内容就是要求商品粮调出地区继续做贡献。
但由于广东、江苏、浙江等很多等沿海省份,已经完成了新一轮的工业化,成为了真正的工业大省,所以他们都退出了粮食调拨的计划省份,原先的21个省减少为9个,等于9个省要完成过去21个省的商品粮供应。作为农业大省的湖北,93年全省粮食增产指标定在了50亿斤,结果导致粮食耕种面积反而急剧增加。
这显然是对计划体制的一种复归,实际也违背了市场规律,所谓的%26#8220;米袋子工程%26#8221;,其实就是以%26#8220;米袋子为纲%26#8221;,与过去的%26#8220;以粮为纲%26#8221;有什么本质区别呢?由于粮食价格并不好,加上税负沉重,农民种粮越多包袱越重。
最典型的就是湖北监利县,我们92年在那里调查的结论是%26#8220;农业大县、工业小县,财政穷县%26#8221;,穷、包袱重是与农业大县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至92年,监利县连续九年粮食产量居全省第一,获得了九连冠。但农民却为此付出了极大的代价,农民住房90年代还维持着八十年代初的水平,农产品价格提高,生产资料价格下调带来的好处,被九连冠的包袱完全抵消了。显然,农业问题、粮食问题、米袋子问题制约了中部地区非农化进程。
其实93年正是中部进行农业结构调整的良机,是走向市场化的关键阶段,但却碰到了价格大波动。为了给国家做贡献,中部农民再次承担了巨大牺牲,但国家的粮食补贴很有限,使得老农业基地变成了沉重包袱,这也是湖北发展不快的一个核心原因。
《南风窗》:您显然不赞成国家的这项调控政策,但这是基本的民生问题,难道不应该谋求粮食产量的总体平衡吗?
陈:首先,这个负担应该全国共同承担,沿海地区在走向工业化的同时,也应该保证一定的粮食自己,现在沿海地区撂荒的土地其实也非常严重。另外,应该适当增加粮食进口来维持平衡,单纯依靠老农业基地的供应来维持产销平衡是不合适的。
专访湖北省社科院副院长陈文科教授
《南风窗》:据说湖北早在87年就曾经提出了%26#8220;湖北在中部崛起%26#8221;,当时的背景是什么?
陈:那是在党的13大召开以后,我们觉得湖北的基础比较好,是老工业基地,又是中部大省,应该有条件比中部其他省份发展快一些。于是我们社科院的学者提出了%26#8220;湖北在中部崛起%26#8221;,后来成为了省委省政府的行动纲领。
然而十多年过去了,湖北反而与沿海省份的差距拉大,与周边省份的差距缩小了,不仅没有崛起,相反却凹陷下去了,被人笑称为%26#8220;面锅%26#8221;经济。
1978年以前,湖北的经济总量还排在全国6~8位之间,直至83年国家提出沿海战略前,浙江的经济总量还只是湖北的90%,但之后沿海经济就异军突起,非农产业的兴起把他们推上了一个新台阶。而湖北却背负着老工业基地和老工业基地的沉重包袱。到86年,浙江的经济总量已是湖北的112%,如今人均GDP已达到湖北的两倍。
《南风窗》:老农业和老工业基地曾经是湖北鼎立于中国的优势,何以变成了包袱?
陈:根本原因,是我们的计划经济体制也像东北一样,进入很早退出很迟。正因为享受了过多计划经济体制的好处,反而长期养成了对它的留恋和依赖,%26#8220;等靠要%26#8221;的思想根深蒂固,省里对中央%26#8220;等靠要%26#8221;,县市对省里也是%26#8220;等靠要%26#8221;。
并且,%26#8220;湖广熟天下足%26#8221;,老农业基地的地位,使得湖北理所当然成为国家的商品粮供应基地。93年以前,全国有21个省承担商品粮调出这一计划性任务,湖北每年须调出10亿斤商品粮。93年粮价放开后,第一次全国性粮食大涨价出现了。为了保持粮食市场总体平衡、产销平衡,中央提出执行%26#8220;米袋子省长负责制%26#8221;和%26#8220;菜篮子省长负责制%26#8221;,核心内容就是要求商品粮调出地区继续做贡献。
但由于广东、江苏、浙江等很多等沿海省份,已经完成了新一轮的工业化,成为了真正的工业大省,所以他们都退出了粮食调拨的计划省份,原先的21个省减少为9个,等于9个省要完成过去21个省的商品粮供应。作为农业大省的湖北,93年全省粮食增产指标定在了50亿斤,结果导致粮食耕种面积反而急剧增加。
这显然是对计划体制的一种复归,实际也违背了市场规律,所谓的%26#8220;米袋子工程%26#8221;,其实就是以%26#8220;米袋子为纲%26#8221;,与过去的%26#8220;以粮为纲%26#8221;有什么本质区别呢?由于粮食价格并不好,加上税负沉重,农民种粮越多包袱越重。
最典型的就是湖北监利县,我们92年在那里调查的结论是%26#8220;农业大县、工业小县,财政穷县%26#8221;,穷、包袱重是与农业大县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至92年,监利县连续九年粮食产量居全省第一,获得了九连冠。但农民却为此付出了极大的代价,农民住房90年代还维持着八十年代初的水平,农产品价格提高,生产资料价格下调带来的好处,被九连冠的包袱完全抵消了。显然,农业问题、粮食问题、米袋子问题制约了中部地区非农化进程。
其实93年正是中部进行农业结构调整的良机,是走向市场化的关键阶段,但却碰到了价格大波动。为了给国家做贡献,中部农民再次承担了巨大牺牲,但国家的粮食补贴很有限,使得老农业基地变成了沉重包袱,这也是湖北发展不快的一个核心原因。
《南风窗》:您显然不赞成国家的这项调控政策,但这是基本的民生问题,难道不应该谋求粮食产量的总体平衡吗?
陈:首先,这个负担应该全国共同承担,沿海地区在走向工业化的同时,也应该保证一定的粮食自己,现在沿海地区撂荒的土地其实也非常严重。另外,应该适当增加粮食进口来维持平衡,单纯依靠老农业基地的供应来维持产销平衡是不合适的。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