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收藏与品鉴
1)  COLLETION AND INSPECTION
收藏与品鉴
2)  collectors'seals
收藏印鉴
3)  books about collection and appreciation
收藏与鉴赏类图书
1.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suggestions and methods about how to classify the books about collection and appreciation after analyzing and reseraching The Chinese Library Classification and The Library Books Classification of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which are two of the most valuable classifications in China.
收藏与鉴赏类图书应如何分类 ?笔者结合国内两个最权威的分类法《中图法》和《科图法》所设类目进行分析、研究 ,提出一些意见与建议 ,并希望在以后的修订中起到参考作
4)  comment and evaluation
品与鉴
1.
Her conversance with things past and present as well as her thorough knowledge of both Chinese and Western make her study keep to the principle of "combining perception and ration, comment and evaluation".
叶嘉莹的《古诗十九首》研究既具备传统的品格,又具有现代的意识,融通古今、学贯中西的襟怀和识见,使她的《古诗十九首》研究始终坚持感性与知性的结合,品与鉴的结合,表现出独特的批评风格和美学追求,在当代诗歌研究史上独树一帜,影响巨大。
5)  drawing on and assimilating
借鉴与吸收
6)  collection and collation
收藏与整理
补充资料:铜镜收藏鉴赏


铜镜是古人用来照面饰容的日常用具,在我国流行了数千年,直到清代玻璃镜普及后才退出了历史舞台。铜镜既是实用器具又是精美的工艺品,被视为我国古代文化遗产中的珍品,历来受到古玩收藏者的垂青。

从齐家文化到西周时期的铜镜,合金均为青铜,质地粗糙。镜全为圆形,一般直径为6至7厘米;厚为0.2至0.4厘米。镜纽较小,且多为弓形纽,无纽座。镜背面光素无纹饰者居多,而有纹饰者以几何纹为土。

  战国铜镜的制作特点是形制轻巧,多圆形,少数为方形。镜的厚度在0.1至0.8厘米之间,直径一般在10至20厘米之间。镜纽多为细小的弓形纽,纽上也常有几道弦纹。纽的周缘常有圆形或方形纽座。圆形镜多为素卷缘,方形镜有较宽的边沿。战国铜镜不铸铭文,但花纹样式极其丰富多彩,除素面的外,也有单层或双层花纹。

  汉代铜镜较之战国铜镜要厚重。除氧化“黑漆古”外,铜镜的表面多呈银灰色、红色锈。镜纽主要为半圆形,十分规整。东汉时期镜纽又加高加大。均有纽座。镜缘多为宽厚缘,边厚向内微坡。汉镜纹饰有别于其他时代的纹饰,乳钉纹经常用作装饰,有尖乳、圆凸乳和中心下凹的乳钉。另外,铜镜边缘卜的锯齿纹、双线纹、双线三角纹、流云纹也是区别战国和唐以后铜镜的重要标志。汉镜铭文减字、减句、省笔略画现象普遍,这种现象在唐以后的铜镜铭文中是很少见的。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铜镜均为圆形,镜正面明显外凸,呈弧形,背面内凹。胎质较汉镜要轻薄,镜体也大为减小。南朝还出现了小型镜,一般直径为5厘米左右,镜纽最大特点是矮扁,顶部尽平,铜镜纹饰主要沿用汉镜的风格。

隋镜镜面大,壁厚,最大直径达33厘米,造型均为圆形。半圆形纽,较唐镜要丰满,皆有纽座,多为连珠纹和柿蒂纹。镜缘高平向外略有斜坡,缘内侧多饰锯齿纹一周。隋镜纹饰繁缛工整,图案多四方配置,讲求对称,并设置有界格,大致可分为3类,即四兽纹、十二生肖纹及四神十二生肖纹。
  唐镜外观厚实,表面多呈银白色、黑褐色(俗称“黑漆古”)和深绿色(俗称“绿漆古”)。造型除传统的方、圆形外,又创新出了八瓣菱花形、八瓣葵花形、委角方形、亚字形、八棱形。镜纽以半圆形纽为主,并有兽形纽、方形纽、树枝形纽。镜缘多呈斜面内倾,并饰花纹。唐初,镜缘装饰有忍冬、卷草纹;唐中晚期,多饰水波纹、重瓣花纹、花枝纹和流云纹等。唐镜背面的装饰图案,偏重于自由写实或故事,表现手法也由繁乱纷杂而转为清鲜优雅。唐初期,铜镜的主题纹饰以瑞兽为主,造型丰腴、活泼,最引入注目的是海兽葡萄纹镜,它以高浮雕葡萄为主题,间饰海兽、雀鸟、蜂蝶和花草,纹饰华丽而繁缛。此外还有宝相花纹,它是一种将某些自然形态的花朵(主要是荷花)进行艺术处理,变成的一种装饰化的花朵纹样。唐中期,铜镜的纹饰,格调新颖,题材广泛,主要流行对鸟纹、蟠龙纹以及人物故事图案。唐后期,铜镜的纹饰趋于简单、粗拙,失去了盛唐时期富丽堂皇的风格。这时期,含有宗教色彩的纹饰特别盛行,有道教意味的纹样,以八卦为主纹,配以附录、星象和干支;具有佛教色彩,佛意为吉祥万德之所集的万字标志也被用作纹饰。唐镜铭文十分规整,字体多为正楷,字形扩大,字文清晰,几乎是千篇一律的四字或五字骈体铭文。铭文依据意义可分为两种:一是歌颂赞美铭文,均为韵语,多四言、五言及少数长短句,其长者达数百字;二是宗教铭文,多配山川、日月、干支、十二辰图文。

五代十国铜镜造型主要有圆形、葵花形,亦有方形和方形委角的。纹饰除四灵八卦纹外,尚有花鸟纹和花朵纹图案。一般铜镜为素面,有的镜上铸有吉祥语或作坊铸工名。
  宋镜造型仍继承唐代多样化的风格,并创出了一些新式样。纽制变小,纽弓窄而孔显大,纽顶趋平。无纽座、圆纽座和花瓣纽座居多。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