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卡夫卡与弗洛伊德
1)  Kafka and Freud
卡夫卡与弗洛伊德
2)  Sigmund freud
弗洛伊德
1.
Sigmund Freud and Psychoanalytical Feminism;
弗洛伊德与精神分析女性主义
2.
Motivity for Sigmund Freud s Personality Formation;
弗洛伊德性格形成的原动力
3)  Freud [英][frɔid]  [美][frɔɪd]
弗洛伊德
1.
Freud s Psychoanalysis and its Influence on American "Lost Generation" Writers;
论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对美国“迷茫一代”作家的影响
2.
Comment on Freud s Thought of"Regression of Dreams";
弗洛伊德“梦倒退”思想评析
3.
Shi Zhecun:Influenced by, but Also Trying to Flee from Freud;
“受其影响,又摆脱影响”——施蛰存与弗洛伊德理论
4)  Frued
弗洛伊德
1.
On Horney s Inheritance and Criticism to Frued;
试论霍妮对弗洛伊德的继承与批判
2.
This paper provides results about how to manage category on the basis of Frued s motivation theory.
本文将从弗洛伊德的动机理论出发,将其重要观点——无意识动机理论运用到品类创新管理中去。
3.
He made literature the mediums of dispelling his sadness,which is in step with views of Frued.
这与精神分析学家弗洛伊德的观点类似。
5)  Icarus [英]['aikərəs]  [美]['aɪkərəs]
伊卡洛斯
6)  Furoyeed method
弗洛伊德法
1.
In this paper,we intioduce the general prccers to solve the question of minpath with Furoyeed method and describe how to realize on computer through block diagram.
本文介绍了用“弗洛伊德法”解“最短路”问题的一般步骤,并通过框图,描述了这一解题方法是如何在计算机上实现的。
补充资料:卡夫卡
卡夫卡 (1883~1924)
Kafka,Franz

   奥地利作家。1883
    
年7月3日生于奥匈帝国统治下的布拉格一个犹太商人家庭,1924年6月3日卒于维也纳附近。1901年入布拉格大学学习法律,1906年获博士学位。1908~1922年在一家保险公司供职。大学时代参加布拉格文学界的活动,并开始写作。1908年首次发表作品。一生写了大量作品,但生前只发表很小一部分。遗嘱中恳请其密友布罗德在他去世后焚毁其全部遗稿,已发表的作品也不得再版。但布罗德违背了卡夫卡的遗愿,在卡夫卡去世后将他所有遗稿、书信、日记等加以整理,先后出版了6卷本和9卷本《卡夫卡文集》,其中包括《美国》、《审判》和《城堡》3部未完成的长篇小说。
   写于1912年的《判决》和《变形记》是卡夫卡最早的短篇小说。前者写主人公因不诚实和不称职,毫不迟疑地接受了父亲对他处死的判决。后者写主人公格里高尔一夜间变成一只大甲虫,受尽折磨后死去。这两部小说以荒诞的形式反映了西方社会中人的异 化和人与人之间的冷酷。长篇小说《美国》描写美国社会中的贫富悬殊和劳资对立等现象。《审判》中的主人公约瑟夫无缘无故地被捕,但又允许他上班  ,处在这样一个荒诞的世界里,他既不明白自己的罪行,又见不到法官,最后还是被处决了。《城堡》中土地测量员要进城堡,已经到了城堡跟前的村子,可是面对神秘莫测的城堡,怎么也进不去。这部小说集中体现了卡夫卡的风格。关于城堡的象征和寓意,批评家作出了各种不同的阐释,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即城堡隐喻一种凌驾于一切之上的看不见的力量。其他作品还有《乡村医生》、《饥饿艺术家》、《万里长城的修建》和《女歌手约瑟芬》以及大量书信、日记、散文随笔等。
   卡夫卡常采用象征、梦幻、隐喻、夸张的手法,作品往往总体荒诞而细节真实。他的主人公都由一种莫明的势力支配着。这种势力控制着人物的生存状态,怎么也无法摆脱,表现了渗透在西方社会中的异化以及人们对自身生存状态的困惑、恐惧和迷惘。他的作品语言明晰、简练,又极其精确。
   卡夫卡生前影响不大,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被重新发现,不断出现卡夫卡热。对他的创作和作品中寓意的阐释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